361小说网 > > 万历佑明 > 第388页

第388页(1 / 1)

('

“是!”

于是,他的兵丁皆拔出了刀。

唰!

唰!

唰!

这些豪奴当场尽皆被斩杀,血渌渌的人头纷纷乱乱地滚落在地上,很快就被蔓延而血水滞住。

王象東见此一幕直接也懵了,顿时下面一热,直裰下摆当场滴出水来,也更加不敢把自己家世报出来。

毕竟如今的大明还是没有回到徐阶当国时期所提倡的“刑赏还公论”的士大夫自由时代,中央权力很大,士族豪门皆不能像以前一样可以利用公论左右官僚,反而不得不担心官僚利用自己代表天子皇权的身份对自己采取更严厉的处置方式。

所以,王象東也就什么话也不敢再说。

被殴打的营兵倒是很懵地看着这一幕。

因为文官突然为他们说话,这让他们到底有些意想不到。

在他们记忆里,文官甚至武官很多时候,都是宁得罪朝廷也不肯得罪势家豪族的。

可现在事实却是,张文熙这个巡按御史,竟拯救了他们,还为他们出了口恶气。

尽管他们不明白原因,但也还是感恩戴德地谢了张文熙。

张文熙则也让他们暂时跟在自己身边听询,待其上官被处置后再回营,以防被上官责怪。

巡按御史素来是代天子巡狩地方,有监军清军之责,倒是可以暂留营兵于自己身边使用的,只需行文巡抚即可。

当然。

张文熙也不是真的善心大发,嫉恶如仇,重视武士。

但他知道如何做好一个既让上面满意的官僚。

所以,张文熙才严肃地处置了这一起士子役使营兵的事情。

枢相戚继光在收到张文熙的奏报后就立即票拟准予其清查役使军务的请求,且也亲自将这件事禀告给了朱翊钧知道,且称赞张文熙的建言道:

“陛下,如张风宪所奏,臣认为整顿军务要切合实际,而如今清军勾军已不合实情,只有清查役使士兵的情况才是合实情的。”

“臣本也是这样打算的,打算只在京营核查兵额实数,而对于地方卫所则先不清查军户实数,而是以士兵被役使的情况发生,即内外不同,先易后难!”

“具体来说,就是京内自可核查兵额!毕竟天子脚下,可控可制;而地方不可核查兵额,毕竟山高皇权远,难以控制走向;”

“另外,通过核查兵额抑制吃空饷虽然易,却也更易生弊!清查役使士兵虽然难,难在得罪势家豪族,却不易生累民之弊,毕竟敢役使士兵者,皆豪族也!”

朱翊钧听后也点了点头:“如此说来,张文熙倒是与枢相在整顿军务方面的颇有共通之处。”

因文官中不少人对戚继光任掌军机的枢相一直不满,朱翊钧便故意开始经常也以枢相称呼戚继光,所以朱翊钧此时也就以枢相称呼戚继光。

“陛下说的是!”

“臣也正欲与各省抚按在其进京述职时交流此想法,而作为接下来整顿军务的主要方向,却没想到他张文熙倒也想到了这一点。”

戚继光笑着言道。

朱翊钧则颔首将张文熙的奏疏丢在了案上:“人才难得!”

“传旨,予以褒奖,且令凤阳巡按张文熙兼领枢密院武选司员外郎,并准其所奏,在清查役使营兵之时,拣选罢黜称职官校,以保证清查便利!”

“对于役使者皆按从重处置!”

要知道,武选司无论是以前在兵部还是现在在枢密院,都是权力极大的衙门。

而现在张文熙能兼领武选司郎官,虽然是个副的从五品官,但这对于本是正七品御史的他已经是超擢了。

因为按照大明的铨叙逻辑,地方四品参政或者分守官调进京任六部主事就属于升官了。

而张文熙能为从五品员外郎,虽然他本身也是七品京官,但兼领从五品的京官,明显是受特别简拔。

朱翊钧则对此也深感到,大明的官僚们其实适应现实与自身进化的能力还是很强,也的确不愧是这个时代最精明的一批人,尽管他对官僚提出了既要敢于改革又要不能使改革变成对百姓迫害的高要求,但还是有官僚为了升官找到了既让上面看见其改革魄力又不会累民的法子。

在朱翊钧看来,大明果然是不缺干臣能臣的,也不乏勇于进步的人。

“遵旨!”

张文熙没多久就收到了急递来的圣旨,且在接旨后手捧着圣旨久久站立于庭中,直到香尽日暗,也没有收敛住笑意。

第418章 舆论碾压

“张念华!你这媚上奸佞,就不怕自己也落得个如此下场吗?!”

张文熙在获得皇帝准予后,就真的在凤阳一带大肆查缉起役使营兵的情况来,甚至还开始查起役使卫所兵的情况。

于是,大量凤阳地方上的文臣武将被逮拿或被革职,士绅等也因为役使营兵被革除功名或流放。

淮扬兵备副使卢联桂就在被逮拿进京时,大声叱骂起张文熙来。

张文熙不以为意。

他仗着皇帝给他的武选司权力,拉拢了一帮也想进步且没有役使士兵的凤阳武臣,站在自己这一边,使得卢联桂等官僚士绅虽然不能再役使朝廷的士兵且开始克削士兵发财,但也只能在明面上忍气吞声。

但张文熙这样做,毕竟是在得罪官僚地主阶级,所以代表官僚地主们利益的官僚,自然也对他恨之入骨,开始在朝堂上弹劾他,也在民间诋毁他。

“臣劾凤阳巡按兼枢密院武选司员外郎张文熙虐待士绅、构陷官将,使地方民怨沸腾,官员人人自危!”

这一天,礼科给事中陈烨就给朱翊钧上了一道劾张文熙的本。

首辅申时行看后,就传见了陈烨,问:“张文熙如何虐待士绅、构陷官将?”

陈烨便拿出揭帖和小报说:“回元辅,有揭帖为证,有淮扬一带的大量揭帖民间小报透露,张文熙为向枢密院证明自己整顿军务得力,强诬兵宪、游击、千户等役使营兵,乃至还敲诈大户,逼大户缴纳书仪五百两,否则就诬其役使营兵为奴,强索其人。”

申时行接过这些揭帖和小报看了起来,看后就道:“此不足为证,谁知道是不是诬陷,不过你是给谏,倒是可以风闻言事。”

“元辅说的是,但下僚恐这样下去,凤阳官将会因为自危而辞官,而大户只恐迁走他方,或者减少支出,使地方商贸大受影响,进而导致流民增加。”

陈烨这时回道。

申时行道:“这只是你的猜测,不能让陛下听你一面之词。”

于是,申时行就票拟陈烨的奏疏处理意见是令张文熙上疏自辩。

御史原一魁则因此认为申时行是在包庇张文熙,故上疏弹劾申时行庇护私党,内藏奸猾之心。

朱翊钧直接下旨让原一魁充军流放安东奴儿干。

官僚们弹劾张文熙,他作为皇帝可以不必亲自下场表态,但弹劾首席领班大臣申时行,他这个皇帝就必须立场明确,不然只会让申时行也怕再作为。

原一魁被充军流放,其子原元荣则上疏请代。

朱翊钧当即御批不准,言孝不能代忠,礼不可乱,只以洪恩赐原元荣随同其父去奴儿干。

原元荣接到圣旨后张大着嘴,半晌没回过神来,他没想到皇帝不吃这一套。

不过,原元荣的行为倒也获得了很多官僚的同情,一时间许多官员纷纷上疏,言原元荣孝心可嘉,朝廷如此处置太不近人情,会令天下民怨加深,更会堵塞言路,使官不敢言。

不过,这些上疏的官员皆纷纷被革职。

政治这东西本来就是有我无你,中央朝廷的朱翊钧和执政不可能允许底下的官僚们跟自己对着来。

张文熙的自辩奏疏没多久也送进了京里,申时行票拟处理意见时也表示相信,且反将陈烨贬外调为东瀛按察佥事,其实就是贬官流放。

毕竟京官外调为关内地方官都算是明升暗降,何况是出海去东瀛任按察使佥事。 ', ' ')

最新小说: 穿越耽美小说当女配 前夫的魔盒 艳淞 再爱你一回 超凡学霸之诡异巡猎者 我在柯学世界当房地产大亨 被邪恶巫师诅咒以后 论反派是如何攻略作者本人的 追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