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没明说。穆红裳摇摇头:但是她绕着圈子和祖母说了一大堆话,我猜她其实是想给我保媒。
保媒?顾仪兰一听这话,忍不住怒火直冲脑门,但眼下是在宫里,她还是强压着火气问道:她都说什么了?
好女百家求什么的。穆红裳答道:一开始一直在夸我,祖母没理她,直接让我磕头谢了个恩,然后祖母说了,孙女普普通通,五凤朝阳钗担不起,请她收回。她说她既然赏下,那就肯定是担得起的,然后就直接给祖母赐了坐,像是闲聊似的,夸了一大通魏侯爷的孙子。就是魏三爷的长子,你们应该都见过。
呵谢淑柔直接气笑了:见过!当然见过!魏侯爷的三儿子,不就是皇后娘娘一母同胞的亲弟弟嘛!宁福公主哪次请客能漏了他们一家?她可真敢张口啊!
魏三爷的长子?顾仪兰也是怒不可遏的模样:那个窝囊废也能配得上我家小妹?她算盘打得倒是精。
没事的。穆红裳赶紧摆了摆手:祖母在,你们还怕我吃亏?当年大哥娶妻的时候,她不是也是这样积极瞎折腾,到头来怎样,还不是白忙一场,还是大哥喜欢谁我们家就聘谁。我才不怕呢,她不会硬压着给我赐婚的,祖母绝对不可能同意她这样做。刚刚当着她的面,祖母就说了,我的亲事她要自己说了算,成祖爷订下的规矩,任何人都不能破。咱们不用跟她置气
嗯。顾仪兰一边帮穆红裳整理了一下腰间的荷包,一边压着火答道:知道了,我们不跟她置气。
那凤钗最后怎么说?谢淑柔问道。
收了。穆红裳答得理直气壮:我都给她磕了个头谢恩,干嘛不收?祖母说了,大大方方戴,皇后既然赏下来了,就别供在家里当宝贝,挺好看的,戴着出门正好。
谢淑柔和顾仪兰一愣,接着忍不住不约而同地笑出声。
穆家这位太夫人,嘴上说不跟皇后娘娘置气,实际上闹起脾气来,比谁都硬气。公主们平日里也都不会戴着五凤朝阳钗出门,这钗子是公主身份的象征,也就是逢庆典或宫宴,公主们才会插上五凤朝阳钗,用来彰显天家之女的身份。
穆老夫人个性强硬,这与皇后娘娘置起气来,也是别具一格。公主们逢大节庆才舍得戴的钗子,她偏让孙女平时戴着四处走,这分明是暗中给魏皇后摆脸子看。
然而魏皇后自己赏下的钗子,自己也不能去挑这个理,难不成她还真能说,那钗子就是赏给安国公府,好让穆家人供起来对她感恩戴德的?
行了,有祖母在,你可真不用我操心。顾仪兰笑着摇摇头。
那是,穆红裳笑着点点头:我说的没错吧?祖母就是咱们家的定海神针。你们不用瞎操心的。谢姐姐,我之前一直想找你说话来着,小谢大人那边是怎么回答的?
不成。谢淑柔直接摇摇头:靠我是不成的。还得另想办法。
那也不能依着你之前的主意。穆红裳立刻答道:不许你去找仪王提要求。
这一回,谢淑柔还没回答,顾仪兰就先拍了拍穆红裳的手:放心,她不会去。我们想其他办法。
你放心我不会轻举妄动。已经有了新目标的谢淑柔,当然不会如之前一样冲动:我倒是觉得,可以拜托蒋叔叔再去找我爹说说。我爹虽然没直接答应帮忙,但他的态度并不强硬,连他自己都承认,蒋叔叔劝他的那些话是有道理的。
我知道了。穆红裳点点头:我回家以后就跟祖母说,再去一趟蒋府。
女孩子们被困在后宅,能力实在是有限。谢淑柔能做到的,也只是竭尽所能提供消息而已。唯一一个行动能力略强的也就是穆红裳了,因此从宫里回来的第二日,穆红裳回报了祖母之后,又和穆凌衣、穆锦衣一起,跑了一趟蒋家。
这回蒋大人倒是没有直接说什么,他直接站起来将一大包文书往怀里一揣,跟着穆家兄妹三人就走了,直接去了穆家。
蒋文斌到了穆家之后,见过了穆老夫人,就直接去了外书房,跟陈先生、孙先生几位一直关在书房里头,不知商议些什么,连饭都是安国公夫人打发人送去书房里的。
一直到月上中天,蒋文斌才离开,紧接着,两日之后,朝中传来消息,兵部孙尚书牵头上了奏疏,要求先从府库调粮入北境,补足北境军需粮草,又提出要求户部调拨一百万库银,紧急采买一万匹战马。
孙尚书同时交上去了兵部盘库的单子,整理出了两百车军械库存,可以立刻调入北境,皇上瞧见了高兴得很,立刻下令户部其他可以暂缓,先赶紧调粮,限期十日之内和兵部的两百车军械一起,押送至北境。
第472章 违法乱纪的官员
兵部一下子整理出两百车的库存军械,而且保存状况良好,直接就可以发往北境,补入军需,这可是孙尚书管理有方,是实实在在的政绩,皇上当然很开心,当场褒奖了孙尚书。
之前皇上曾嘉奖户部,赏了户部何尚书一管毛笔,这次一开心,直接御赐一套文房四宝给孙尚书,直接压过之前何尚书一头。
皇上还金口玉言夸奖孙尚书,说他果然不愧是最有经验的户部尚书,惯会当家,就算是到了兵部,也是一样让人放心。
孙尚书一封奏疏上去,换了这么多好处,面子里子都有了,简直是一本万利,差点就当场乐开了花。
当然了,孙尚书这奏疏上的一句话,私底下其实需要大量工作来支持。库存管理、盘库、点算,这都不是简单的事,其中功劳最大的,其实还是前后两任库部主事蒋文斌和乔文锦。
蒋文斌和乔文锦都是很有能力又务实的风格,兵部库存,在他们的管理下井井有条,这么多年以来,兵部库存的耗损其实也是非常低的,因为保存妥善,因此军械和军需的状况,维持极为良好。
在蒋文斌和乔文锦手下的低耗损,可不像赵知良当年为了政绩虚报的那样,这些都是实打实的管理到位,才有这样的结果。
兵部军库在蒋文斌的手下其实就已经攒了不少家底,但蒋文斌和赵知良做事的风格截然相反,他任兵部库部主事的那两年,兵部年年报上去的库损一如既往,数字上与往年持平。
当初的周尚书最多也就是看个库单签个字,因此从来都没发现,兵部库损与实数有区别。真若细究起来,蒋文斌这样报差额其实是违律的,但这人正如他的好友谢常静所言,胆子忒大。
他肯做事,也肯担责,这样年年库损差额被他就这样攒下了,也不是为了贪污,而是存在一旁,以应不时之需。
这事儿其实谢常静是知道的,他也知道蒋文斌老鼠一样攒军资,其实是为了给北境留后路。这样违律虚报库单,其实风险很大,但谢常静苦口婆心说过几次,蒋文斌不肯听,他也只好暗暗注意着,以防自己胆大包天的小伙伴,那一日不小心翻了船。
好在谢常静那几年是在御史台任职,但凡有涉及兵部的参奏,他都要调来仔细瞧瞧,不过大约是蒋文斌官位太低,平日里在兵部也是不大显眼,因此他任库部主事那几年竟然平平安安过来了。
蒋文斌升侍郎,谢常静不光高兴,还大大松了口气,他终于不用在帮老鼠搬家一样管军库的朋友做遮掩了。然而谢常静没想到,蒋文斌为了支持北境,是真的胆子大到能包天。
接任蒋文斌做库部主事的是信王亲信乔文锦,这事儿蒋文斌心里有数。但他最开始只将明面上的库单交给了乔文锦,什么话都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