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爷,”小四低头看向小五手里的东西,眉头久不得舒展,“鹬蚌相争虽好,可若是新来的知县仍是沈门中人,或者还不如周谦益或李冀,该如何是好?”
萧西眸光忽闪,黯然不语。
宋离抬眸瞟他一眼,转头朝小四道:“小四莫忧,昔人有因噎而废食者,又有惧溺而自沉者,皆矫枉防患之虑。唐 陆贽《奉天请数对群臣兼许令论事状》”
萧西蓦然颔首:“正是此理。 你我还在长洲,恁他三头六臂,还能翻天不成?”
第二十三章
小四小五掀帘而出时,恰见新日过山头。
连日雷雨染天幕烟霞色,漫山碧波如翠,映山下玉带绕城流。营中人纷纷驻足,赞叹声渐成一片。
一帘之隔依稀仍有乌云罩顶。
中军帐内,宋离抬眸看向神色郁郁的萧西,问他:“大人在担心小四?”
彼时的萧西正凝目望向帐外欢声笑语聚成群的灾民。
寻常的雨后初霁之景便能让他们眉梢带喜,全然忘却有家不能回之苦。生命之韧性非得于此种境地方能窥得一二。
“……鹬蚌相争,池中浮萍何辜?”萧西敛下眸光,声若蚊蚋。
且不论此次博弈沈吴双方谁赢谁输,也不论下一任落霞县令为谁,如今灾情已成事实,青苗已被毁,卖田与否依旧是横在灾民面前的难题。
宋离忧他所忧,拧眉思忖半晌,轻道:“民女浅见,照如今之情形,改农为桑是不二之选。”
萧西轻轻颔首,揉了揉眉心道:“依你之见,若是以都督府之名强令鸣凤山庄不得折价购田,可解两难否?”
“不妥。”宋离蓦然摇头,“如此必会开罪沈府。”
萧西眸光暗隐,无奈自他眼尾倾泻而出:“世事难两全,若实在没有其他法子,能护一方黎民便好。”
四目相触,宋离的心里泛起细密如同江南三月春雨的涩楚,她搭在桌上的五指微微一蜷,随即敛下眸光,黯然看向青山连绵,巍巍如同仙人走笔。
“慕南绣者愈多,求蚕丝者愈众;求蚕丝者众,则桑田必定无虞;桑田无虞,则乡民生计无忧……”
未几,宋离自连绵青山间觅得灵光一缕,陡然抬眸看向萧西,眸光灼灼道:“乡民不敢改农为桑,非怕米粮短缺,只怕天子薄情。”
“天子薄情?”萧西蹙起眉心,“此话何意?”
“如今沈妃受宠,陛下为博她一笑可日日穿南绣,来日美人色衰,百亩桑树烂于田,乡民当何如?”
“……圣上心思沉如海,如此一来,岂非无有破局之法?”
宋离转又望向连绵青山,低声道:“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萧西顺着她的目光望向遥处,眸光紧跟着一怔:“南琉国?”
*
以华琉水为界,华琉以北为大辰,以南为琉国,大辰人称之为南琉国。
一水之隔,地域风情天差地别。较之大辰,南琉多山、多水,亦多奇珍异草。
永安年间,南、辰两国通商频繁,往来甚密,落霞城常见琉人来往,华琉河上常有商船如织过。
赵渊即位,朝臣进言大辰乃天朝上国,不应纡尊降贵顾拂边地小国。丰庆元年,大辰设督府,封疆域,此后国人封关不出,万寿节外再难见他国使臣来往。
此时的落霞营区,春光越过连绵青山照进山腰中军帐,萧西依旧颦眉紧锁:“南琉国?姑娘何意?”
宋离的眸底映着山外青山楼外楼,她顺着熠熠夺目的晴丝线转头看向萧西,颔首道:“若世人爱南绣,非因沈妃一人之好恶,来日圣上偏宠旁人,桑农的生计便不会受到影响。”
齐物庄再如何耳听八方,域外之事也是鞭长莫及。南琉国之事,萧西并不比寻常高门更清楚。
“姑娘的意思是,让南州与南琉国通商,将南绣卖予南琉国人?”萧西眉头不舒,又道,“南琉国人亦喜南绣?”
宋离低眉斟酌片刻,徐徐道:“民女曾听城里的老人讲起,说琉国人素爱南绣。曾有高门女眷掷千金求掌宽双面绣一副,其珍视可见一斑。”
萧西眯起双眼:“听姑娘的意思,落霞百姓与琉国依旧有来往?”
宋离眸光一闪,沉默片刻,才轻轻颔首道:“……极少。百姓多安居乐业,只有被逼无奈才会越过华琉河,到南琉国边境与之交易。”
萧西敛眉思忖片刻,斟酌道:“都督府统管一州事,将商路放到明面并非难事,只是陛下历来恶蛮夷,南琉之‘蛮’尤甚,若叫他知晓南州自开商路,后果难料。此外,有来有往方成贸易,南琉人爱南绣,琉国可有何物事可供南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