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机未到,这真是个含义颇深的话。
但更要紧的,是宫宴不能没有主持大局的人。
赵全再三衡量,找上了崔太后。
如果“萧言舟”在,崔太后是一定不会露面的。
一来是他们关系僵硬,二来,崔太后一定听闻了有关沈氏的风声,为了避嫌,她能不出现便不出现。
可现在不同,“萧言舟”还未回宫,她必须在宫宴上主持大局。
崔太后自然不会立刻松口,她疑心萧言舟是故意不出现,反复问询赵全为何皇帝还未回宫。
赵全知道真实的原因是萧言舟还不曾达到京城,但这理由不能说。
他只能模棱两可回答,是“萧言舟”认为两日祈福诚意不够,还需再久一些。
众所周知,萧言舟从不信鬼神。
这话落在崔太后耳中,简直就像笑话一般。
她冷淡抬眸:“皇帝是不能,还是不想啊?”
赵全却坚持着这说法,另外说了许多好话出来。到底宫宴不能无人,崔太后不得不答应下来。
谢蘅芜得知此事时,已是宫宴前半个时辰了。
她不免担忧。
赵全先前说过,萧言舟最迟会在除夕前回来。
可现在已是除夕,萧言舟却未归,莫非是路上出了什么事吗?
这念头刚冒出来,就被谢蘅芜否了。
不……萧言舟若是那么轻易就出了事,怎能在这个位子坐这么多年呢?
话虽如此,她心头依然惴惴不安。
梨落瞧着自家小主这副模样,于心底叹息。
小主明明很在乎陛下的,为何总是装作不在乎的模样呢?
--
没有萧言舟的除夕宫宴,虽然热闹,但气氛总有些异样。
谢蘅芜穿着宽大的翟服,坐在席间当吉祥物。
所幸除了崔氏的人,几乎不会有人在意她。
或许靖国公也该排除在外。
“那香囊很漂亮,美人费心了。”
国公夫人上前,笑容满面说道,还示意谢蘅芜看自己的腰间。
“我这些年来见过的,该属美人的手艺最好。”
谢蘅芜并不讨厌这位和善的妇人,虽然她有刻意讨好的意思,但见对方喜欢,也不由笑道:
“夫人谬赞了,妾身艺拙,当不得夫人之言。”
国公夫人笑了笑,又与她说过几句,便去同其他夫人说话了,
崔露秾若有若无的视线飘来,刺得谢蘅芜很是不适。
她低目,视线飘向另一边,觉出些异样。
秦王呢?
第三十三章 “ 萧言舟!”
宫宴还未开始多久,秦王怎么莫名其妙不见了?
谢蘅芜还记得刚入席时,秦王尚且在席间,还朝她看了许久。
如果说崔露秾的眼神是隐晦的,秦王便是赤裸裸的打量和觊觎。
宫妃的身份,似乎并不能震慑住他。
谢蘅芜太明白这样的眼神意味什么,加之最初见面时,秦王就有意刁难她,她并不乐意见到秦王。
但不乐意归不乐意,人突然不见了,或许并非好事。
另一边的崔太后依然忙于交际,与众多贵妇人说着话,似乎并无闲心注意谢蘅芜这边。
一旁的宫女见她面前的杯盏空了,便来添酒。
谢蘅芜想着事,下意识便拿起了酒樽,递到唇边时,忽然嗅到一股熟悉的甜香。
是那日在长宁宫时,崔太后递来的甜酒。
她动作一顿,不动声色向崔太后的方向瞥去一眼。
后者仍在与依次上前的夫人们说话,笑语间眸光闪烁,似是往她这边看来。
谢蘅芜了然,这又是崔太后安排的人了。
如此明目张胆,也就是仗着萧言舟还未回宫了。
那股甜香萦绕鼻尖,久久不散。谢蘅芜并不通药理,嗅不出其中气味有何异样。
她垂目想了一会儿,抬头向身侧看去。
那宫女站的位置,原先是梨落才对。
“梨落呢?”她望向宫女,眸中神色冷淡。
“回禀小主,梨落姐姐有事离开,请婢子暂代一会儿。”宫女垂头恭敬回道。
谢蘅芜却不大相信。
梨落不是那种会擅自离开的人,何况是在这样重要的场合,多半是被人支开了。
“她何时回来?”
“婢子不知。”宫女轻声说完,又补一句,“太后娘娘说,知道小主喜欢这甜酒,吩咐婢子给小主斟上一盅。”
谢蘅芜眯了眯眼,莞尔:“那便多谢太后娘娘好意了。”
宫女面上带着微笑:“婢子定会替小主向太后娘娘传达。”
“小主,再不喝,酒该冷了。”
她话语中隐含着催促意味,谢蘅芜又拿起了酒盏,在宫女期待的目光里,只是轻轻晃了晃酒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