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 作者:管仲
第 90 章
〔五〕豬飼彥博云:下貧而君富上疑脫民愚而君智一句。丁士涵、何如璋說同。安井衡云:下貧而君富五字當衍。張佩綸云:民智而君愚,民愚而君智,當作君智而民愚,君愚而民智十字。傳寫各挩其半。郭沫若云:豬飼與何、丁、張之說均非。當作民智而君智,民愚而君愚。本篇并未主張愚民政策,上文明言民之能明農事者云云,皆置之黃金一斤,直食學關於連坐法之爭論為背景者。《鹽鐵論.周秦篇》御史云:一室之中,父兄之際,若身體相屬,一節動而知於心。故今自關內侯以下比地于伍,居家相察,出入相司。父不教子,兄不正弟,舍是誰責乎?此代表政府方面之意見,認為連坐之法實不可少。但代表反對派之文學方面,則堅決認為不能實行。故其言曰:法者緣人情而制,非設罪以陷人也。故《春秋》之治獄,論心定罪:志善而違於法者免,志惡而合於法者誅。(《刑德篇》)又云:《春秋》曰:子有罪,執其父;臣有罪,執其君。聽失之大者也。今以子誅父,以弟誅兄,親戚小坐,什伍相連,若引根本之及華葉,傷小指之累四體也。如此則以有罪誅及無罪,無罪者寡矣。又云:自首匿相坐之法立,骨肉之恩廢而刑罪多。聞父母之於子,雖有罪猶匿之。豈不欲服罪爾?子為父隱,父為子隱,未聞父子之相坐也。聞兄弟緩追以免賊,未聞兄弟之相坐也。聞惡惡止其身,疾始而誅首惡,未聞什伍之相坐。雙方爭持,互不相下。而其所根據之理論,在御史方面,則為商、吳、申、韓(見《刑德》、《申韓》等篇),在文學方面則為《春秋》。商鞅、吳起為魏人,申不害、韓非為韓人,皆屬於三晉。《春秋》在漢專指《公羊》,而《公羊春秋》之始創者公羊高及漢初傳《公羊春秋》之胡母生則皆為齊人。由此可以得出結論:第一,《公羊》之學,始於景帝,盛於武昭。其後宣帝提倡《穀梁》,《穀梁》之學乃代之而起,但《公羊》學并未因之廢棄。觀《漢書.王莽傳》居攝三年群臣奏言:《春秋》善善及子孫。賢者之後宜有土地。又天鳳五年莽曰:《春秋》之義,君親無將,將而誅焉。……云云,則在王莽時,《公羊》學仍有法律效力,可以為證。第二,公羊高雖為戰國時人,但《公羊春秋》則至漢景帝時始由其孫公羊韓壽編寫成書。而《公羊春秋》學派與申韓學派發生面對面的直接對立與鬥爭,在鹽鐵會議以前實無所聞。今此文著者用極其簡鍊之手法,將雙方爭論之中心問題概括為對公過處理意見之分歧,而對於爭論之雙方,則概括之為齊、晉兩派。甚至引用漢景帝時才開始編寫成書的《公羊春秋》中語,作為齊派理論之根據,而作者亦顯然站在齊派一邊。故此處所謂齊晉,既不是指春秋時代之齊晉,亦不是指戰國時代之齊晉,而是指漢武昭時代在政治上發生直接對立與鬥爭之齊派與晉派而言,實甚明顯。然則本書之成,不得在《鹽鐵論》以前,此又其一證矣。
桓公問管子曰:輕重准〔一〕施之矣,筴盡於此乎?
管子對曰:未也。將御神用寶〔二〕。
桓公曰:何謂御神用寶?
管子對曰:北郭有掘闕〔三〕而得龜者,此檢〔四〕數百里之地也。
桓公曰:何謂得龜百里之地〔五〕?
管子對曰:北郭之得龜者,令過之平盤〔六〕之中。君請起十乘之使,百金之提〔七〕,命北郭得龜之家曰:賜若服中大夫〔行中七年龜中四千金,黑白之子當千金〔一》:斂,收也。《孟子》不知檢,《食貨志》作不知斂。數字即斂字之複衍者。原註非。陶鴻慶云:據尹注云:檢猶比也,以此龜為用者,其數可比百里之地。是其所見元文本作此數檢百里之地也。下文云:桓公命丁氏曰:寡人老矣,為子者不知此數。尤其明證。元材案:何說是也。此謂得龜之利,與得數百里之地相同也。尹說近之,張、陶說皆非。
〔五〕豬飼彥博云:得龜下脫檢數二字。張佩綸云:得龜下奪檢字。元材案:此語為上文掘闕而得龜者此檢數百里之地也之縮文,與上文心禁為人心者禁繆而已矣之縮文者,句例蓋同,不必添字。
〔六〕尹注云:令,力呈反。過之,猶置之也。平盤者,大盤也。張佩綸云:令當作今。過當為咼。《說文》:咼,剔人肉置其骨也。元材案:令,尹注是也。過當為●,張說是也。《莊子》:豫且得白龜,獻之,殺以卜。仲尼曰:智能七十鑽而無遺筴,不能避刳剔之患。刳剔即●之義矣。令,謂桓公命令得龜者之家也。
〔七〕尹注云:起,發也。提,裝也。張佩綸云:《說文》:提,挈也。言挈百金。郭沫若云:提,疑惕字之誤。惕、賜古通用。《趙孟介壺》?王之惕金,以為祠器,惕金即賜金也。元材案:尹、張說是,郭說太牽附。
〔桓公曰:何謂流云云,又是何所根據而發問者耶?
〔一0〕尹注云:之,是也。是龜至寶而無貲也。無貲,無價也。泰臺,高臺也。立龜為寶,號曰無貲。元材案:此亦管子語。謂桓公於封官賜金之後,即宜立龜為寶,名為無貲。日釁四牛者,故意神奇其事,取信於人也。
〔一一〕尹注云:還四年,後四年。丁氏,齊之富人,所謂丁、惠也。食音嗣。下,以意取。(下,以意取,劉本、中立本作可,以意料。)行五月,經五月。元材案:《公羊》僖二年傳敘晉滅虞郭事,亦有還四年語。孤竹,古北方國名。此亦假託之詞。丁氏之家粟可食三軍之師行五月當作一句讀。謂丁家所有之粟,估計可以供給三軍行軍五個月之食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