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1小说网 > 女生频道 > 管子 > 第 87 章

第 87 章(2 / 2)

〔四〕元材案:禹水湯旱,戰國秦漢間人均喜言之。《莊子.秋水篇》、《墨子.七患篇》、《荀子.富國篇》及《呂氏春秋.順民篇》皆有之,惟水旱年限微有不同。漢初,賈誼、晁錯、劉安亦有同樣之論述。《賈誼新書.無蓄篇》云:禹有十年之蓄,故免九年之水。湯有十年之蓄,故勝七年之旱。晁錯請貴粟疏云:故堯禹有九年之水,湯有七年之旱,而國無捐瘠者,以蓄積多而備先具也。《

淮南.主術篇》云:湯之時七年旱。蓋古有此傳說,故各家皆引用之也。

〔五〕王念孫云:民之無●賣子者,當依《通典.食貨》帝時始由鄧通為之。事實之彰明較著如此,而後之學者必謂本書為秦漢以前人所作,真所不解也。歷山,《史記.五帝本紀》:

舜耕歷山。《集解》引鄭玄曰:在河東。其他以歷山名者不止一處。此所云禹所鑄幣之歷山究在何處,今已無由確指之矣。

〔七〕元材案:此段文字有錯簡,各家解釋,人人不同,以豬飼彥博說為較合。豬飼彥博云:三十一年而藏十一年與少半,當作三十三年與少半而藏十年。惟最後年字應屬下為句。上文云:歲守十分之三,三年與少半成歲。三三得九,差十分之一,須四個月乃足,不及半年,故曰少半也。今藏十年,故須三十三年又四個月也。為十年而非十一年者,諸書皆言十年之蓄,本書《事語》、《國蓄》及《輕重乙》等篇亦曰國有十年之蓄,故知之也。一年藏三之一,多於歲守十分之三,而云藏三之一者,舉其大數而言之也。王引之以三年二字因下文而衍,當作歲守十分之參與少半。俞樾以三十一年當作三十七年。張文虎以此文三年二字當依王說衍。三十一年當衍十一兩字。下與少半三字當在藏三之一下。張佩綸以下一年為當作三年。于鬯以三年二字當在與少半之下,成歲之上。下與少半三字當在藏三之一之下,不足以傷民之上。皆不可通。

〔八〕元材案:敬事謂不懈於事。李哲明以敬為亟字之訛者非。

〔九〕尹注云:?,古地字。戴望云:?下疑有脫文。聞一多云:戴說非是。天災行則地利失,是地為天所毀,故曰

天毀地也。郭沫若云:當以而農夫敬事力作,故天毀?一氣貫下。●字誤為故。《廣韻》:●敪,稱量也。●天謂占守歲時,毀地謂攻芸土草也。元材案:以上各說皆非也。?當作歲。古文歲作●,形似而訛。《乘馬數篇》云:若歲凶旱水泆,《國蓄篇》云歲適美……歲適凶,《山至數篇》云吾國歲非凶也,又《荀子.富國篇》云歲雖凶敗水旱,《禮記.王制》云歲雖有凶旱水溢,《管子.立政篇》亦云歲雖凶旱,皆作歲字可證。泆即溢,說已見《乘馬數篇》。此言年藏三分之一,不足以傷民,故農民皆努力生產。如此雖有水旱之災,而人民亦無饑餓之虞也。

〔一0〕元材案:入於溝壑即《孟子.公孫丑篇》老弱轉於溝壑及《鹽鐵論.毀學篇》死於溝壑之意。乞請解已見《乘馬數篇》。

〔一一〕元材案:待即《國語.晉語》厚箴戒圖以待之之待。注:備也。待天權即下文備天權之意。又案:《鹽鐵論.力耕篇》大夫云:昔禹水湯旱,百姓匱乏,或相假以接衣食。禹以歷山之金,湯以嚴山之銅鑄幣以贈其民,而天下稱仁。又文學云:故三年耕而餘一年之食,九年耕而有三年之蓄,此禹湯所以備水旱而安百姓也。……是以古者尚力務本而種樹繁,躬耕趣時而衣食足,雖累凶年而人不病也。所論與此大同小異。惟彼處以禹湯鑄幣事為大夫語,以蓄積事為文學語,此處則作為管子一人之言。此事極宜注意。如謂鹽鐵會議時,大夫與文學將管子所言,各取其一半作為自己立論之根據,似乎不大可能。其為本書抄襲《鹽鐵論》殆無可疑。

〔一二〕元材案:吾欲行,即以君令行之之意,故止言三權之數。

〔一三〕豬飼彥博云:綪?當作蒨茜,染赤草也。丁士涵云:案?字句。說文:綪,赤繒也。《輕重戊篇》:

魯梁之民善為綈。此?字疑綈之誤。張文虎云:?疑即茜之異文。《說文》:茜,茅蒐也。段氏以為即蒨字。又云:綪,赤繒也。以茜染,故謂之綪。則本一字。李哲明云:字書無?。疑當為茜。《史記.貨殖傳》若干畝?茜,《集解》:茜,一名紅蘭。其花染繒,赤黃也。《說文》茜,茅蒐也。又:綪,赤繒也。以茜染,故謂之綪。定四年《左傳》綪茷,注:綪茷,大赤也。取染草名也。是綪、茜本為一類。作?者涉綪旁糸而訛。元材案:此文似多訛誤,不可強解。大意謂梁山之陽有兩種特產,一即綪?,一即夜石之幣。因其為天下無有,故政府可利用之以為購藏國穀之資。梁山之陽即梁山之南(梁山在乾州西北五里),解已見《山國軌篇》。

〔一四〕元材案:此處及下文兩管子曰,皆衍文。或則兩管子曰前,脫桓公曰云云等字。

第 87 章

恋耽美

最新小说: 淫乱血脉(中世纪,nph) 盛渡(nph) 臣那心机的白月光(NP) 咸鱼被迫翻身后被囚禁了 陌上远溪(NP bg 甜) 岁岁常欢愉(1v1校园H) 不做爱就会死(NPH) 快穿之做渣女的小三 明暗关系 小狐狸今天以身相許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