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案齊桓公時,周天子雖弱,但無甚年幼者。桓公生於周莊王十二年,卒於襄王九年。莊王立十五年卒,子釐王立。釐王立三年,桓公始霸。釐王五年卒,子惠王立。惠王立二十五年卒,子襄王立。襄王有弟曰叔帶。襄王即位時,叔帶與王爭立,幾次逐王於外。賴晉文公納王而誅叔帶,大難始平。以上各王,有子有弟,皆非幼主可知。依照本書各篇所反映之歷史事實,已證實為漢人作品。則此處所謂天子幼弱者,亦當於漢代帝王中求之。漢代共十三帝,幼主凡三。一為昭帝劉弗陵,即位時年僅似亦為漢末民間祠祭西王母一事之反映。《漢書.五行志》云:
漢哀帝建平四年(前三)正月,民驚走,持?或棷一枚,傳相付與,曰行詔籌。道中相過逢,多至千數。或被髮徒踐,或夜折關,或踰牆入,或乘車騎奔馳,以置驛傳行。經歷郡國二十六,至京師。其夏,京師郡國民聚會里巷仟佰,設祭,張博具,歌舞,祠西王母。又傳書曰:母告百姓:佩此書者不死。不信我言,視門樞下當有白髮。至秋止。
棷,音鄒,《說文》:木薪曰棷。仟佰即阡陌。此文所言皆齎大材,就是《五行志》民持棷一枚的意思。所言出祭王母,就是《五行志》京師郡國民聚會里巷仟佰,設祭……歌舞祠西王母的意思。又此文列出祭王母於夏至,《五行志》京師郡國民祠西王母也在夏季。如此相合,決不能說是偶然的。又《五行志》於敘述此事之後,隨即引用杜鄴之言,認為是哀帝外家丁傅之應。但最後又說:一曰,丁傅所亂者小,此異乃王太后王莽之應云。觀《漢書.元后傳》王莽下詔云:
予伏念皇天命予為子,更命太皇太后為新室文母太皇太后,協於新故交代之際,信於漢氏哀帝之代。世傳行詔籌為西王母共具之祥。當為歷代母,昭然著明。
事在始建國元年(公元九)。然則祠西王母為元后王莽之應,王莽亦自承之了。
五、祀四望之反映──《輕重己篇》有號曰祭日,號曰祭星,號曰祭月,號曰發繇四語。案發繇二字無義。張佩綸以發繇當為祭海之誤。本文上言祭日祭星祭月,則此句祭海,實屬大有可能。如果這樣,則此事又與王莽有關。《漢書.郊祀志》載:
平帝元始五年(公元五),大司馬王莽奏言宜如建始成帝年號,前三二──前二九時,丞相衡等議復長安南北郊如故。莽又頗改其祭祀,曰:周官天地之祀,樂有別有合。其合樂曰以六律六鍾五聲云:江夏郡,西陵有雲夢官。莽曰江陽。西陵故城在今湖北省黃岡縣西北。雲夢官者,管理雲夢澤之官。雲夢有二澤,分跨今湖北省境大江南北,江南為夢,江北為雲。面積八九百平方里。澤中物產豐富,故漢時除西陵縣有雲夢官外,在南郡編縣(今湖北省荊門縣西)也有雲夢官一處。秦、漢之際,江、漢一帶產珠,各書記之者不一。《呂氏春秋.重己篇》:人不愛崑山之玉,江漢之珠。又《貴生篇》云:以隨侯之珠,彈千仞之雀。又《淮南子.說山篇》也有不愛江漢之珠語。隨即今湖北省隨縣,在漢水中游。然則江、漢之間,古固嘗產珠了。今本書《山至數》及《揆度篇》,兩言江陽之珠,又言江漢之珠,可見所謂江陽一定是指王莽改西陵為江陽之江陽,而非犍為郡之江陽了。
第 65 章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