漪如记得何复的出身其实不差,世代官宦,不过家风甚严,不爱铺张,也没有许多讲究。如今在何清身上,亦可见得一斑。不过何清比严楷早进国子监,认得的人也比严楷多,没多久,有人招呼何清过去说话,他向严楷说了一声,走开了。
你在国子监中,只遇到了何清这么一个熟人么?漪如问严楷。
不止,多了去了。严楷道,说罢,
忽而朝身后望了望,道,那不就来了。
漪如望去,没多久,就认出了皇后的侄子、王承业和徐氏的长子王竣。
此人的阵仗,在所有国子监学生中乃是翘楚。
一大群人跟在他的身旁,有书僮仆人,也有一干贵胄子弟。
远远的,漪如就已经听到了动静。转回头 切望了望,见得那王竣被众星捧月般拥在中间,意气风发。
当年,严祺和王承业交好,又同是外戚,除了入宫能遇上,日常也有不少来往。漪如和严楷自然也跟王竣时常玩到一处。
不过王竣显然是个健忘的。
他和众人说着话,在严楷等三人面前走过,始终没有往这边看上一眼。
姊姊可还记得当年我们离京之时,王竣是在宫学之中给太子伴读。严楷忽而道,那时,崇宁侯到我们家来,还总是夸耀。
漪如看他一眼:又如何?
我听说,我们走了之后不久,他就离开了宫学,后来只能到这太学里来。严楷道,也不知道是什么缘由。
漪如一脸无所谓:那谁知道。
二人再往前走,漪如看到了更多的熟人。
一个是温嫆的弟弟温彦,一个是漪如和严楷的族兄严彬。
他们都走到了王竣面前,向他行礼,跟他攀谈起来。
其中,还有一个面色苍白的少年,身后跟着三四个仆从。王竣似乎跟他关系不错,见他来到,随即露出笑容。
严楷扯了扯漪如的袖子,道:那就是你那夫婿苏子章。
第二百二十五章 崔珩(上)
漪如白严楷一眼,却饶有兴味地望着那边。
说来,这王竣在众人之中,确实颇有些一呼百应的威严。无论是苏子章温彦还是严彬,每个人都对他笑脸相迎。
漪如忽而想到了从前。
严楷每次跟随父母走到人群中,身边也总像王竣那样围着好些人,就算他不想说话也不想玩耍,也总有人上前来跟他打招呼。
漪如瞥了瞥严楷,只见他似乎对这景象全无感触,只看着前方,道:过不久,学堂里就要敲钟了,我们走快些。
国子监里的学生,按入学时的考评分班。严楷年纪虽小,却中过秀才,因此,比何清、温彦、严彬高一级,却跟年长他两岁的王竣和苏子章分到一处。
这大约也是严祺定要严楷到国子监来的原因。严家一向只有暴发户的名声,如今可终于出了个有正经读书本事的子弟,自是不甘心埋没。
教室里已经有了不少的人,严楷进门之后,就坐到了最后一排。漪如帮着他把书包里的书拿出来,放在案上,将眼睛往四下里瞟着。
没多久,王竣和苏子章边说话边走进来,后面跟着不少人,没多久,教室就坐满了。
王竣和苏子章怎那般要好?漪如忍不住问,小时候也不见他们走得如此近。
严楷翻着书,道:不知,与我无干。
漪如撇撇嘴角,这等毫无八卦之心的人,真是一点指望也没有,还须得她自己去打听。
正当她还想在说话,忽而听得身后传来一个不冷不热的声音:这不是阿楷么?今日又来了?
漪如转头,看到一张皮笑肉不笑的脸。
她愣了愣,很快想起了这是谁。
他是汝南侯韦襄和韦贵妃的侄子,韦翰。
汝南侯韦襄,过去和严祺是死对头。这韦翰,是韦襄堂弟的儿子,因得韦襄子息单薄,他从小就被接到韦襄府里,当作亲儿子养着。
韦家势大,且皇帝一向喜欢玩弄些平衡的手段,对韦家也很是不薄。故而这韦翰在严楷面前也并不大客气,小时候就曾经打过一架。
严楷看他一眼,淡淡道:你尚且能来,我怎不能来?我记得你的课堂不在此处,是在隔壁。
隔壁比这里低一级,与何清他们是一处。
韦翰笑了笑:我过来与人打个招呼,自然会过去。
说罢,他径直走到学堂里,与一众学生见礼。
不少人对他笑脸相迎,只有王竣坐在席上,一动不动,视若无物。
因为王皇后和韦贵妃的关系,王家和韦家的关系,比严家和韦家的差多了。漪如饶有兴味地看着,似乎又看到了当年宫里三家人遇到时那针锋相对的模样。
这韦翰,倒是一直未变。漪如道。
严楷嗤之以鼻:无赖。
国子监有国子监的规矩,这些贵胄官宦子弟到底是学生,上课时,仆人一律要退出去。漪如自然也跟别家的仆人一起,走到学堂外的一间杂院里候着。
各家书僮和仆人显然都是相识的,在杂院里,也各自没了什么顾忌,三三两两扎堆聊起天来。
有人打量着漪如,道:这位小弟是新来的?不知府上哪家?
漪如笑着行个礼,不好意思地指了指喉咙,而后,咳嗽了两声。
众人了然,没有管她。
听说,昨日崇宁侯家的王公子又到宫中去了?啧啧,圣上待王家可真是好。
外戚么,哪里能有不好的。当年文德皇后在的时候,严家不也是风光的不得了,入宫就像走亲戚一般。
那是。我家主人当年,废了好些气力想结交高陵侯,逢年过节,礼物也不知道送去了多少。现在这些年,又转而去跟王家的崇宁侯结交,当真是风水轮流转。
是么?结交得如何?有人问道。
那人叹了口气:高门贵胄,脾气都跟天气一般捉摸不透。从前的高陵侯倒也还好,送了礼去,人家能记得好,不但会回礼,见了面也有招呼打。那崇宁侯可就不一样了,眼高于顶,跟人说话都挑着来。收什么礼都仿佛理所当然,该不搭理还是不搭理。诸位可知他在坊间的外号?
什么外号?
貔貅。
众人都笑了起来。
也是有理,只进不出,不是貔貅是什么。
说来,他家这小公子也是一样的脾气,见谁都爱答不理。有人道,倒是跟曲阳侯家的苏公子交好。听说那苏公子可是娇贵得很,在家千人宠万人爱,脾气也大,不想倒是与王公子合得来。
什么脾气不脾气,不过是看人下菜碟罢了。那王公子可是皇后的亲侄子,又得圣上喜欢,我看平日里的风光与皇子相比也差不到哪里去。将来,他必会受重用。诸位若是那苏公子,纵然有天大的脾气,定然也是收得好好的。京城的这些高门大户里的出来的子弟都是人精,哪里有真傻的?
众人皆以为然,正当说得热闹,突然,有人清咳一声:他们来了。
聊天一下打断,漪如顺着众人的目光看去,却见是一群书僮仆人走了进来。看那衣着,正是王家的。
漪如发现,这杂院里的仆人,也跟那学堂里的主人们一样,分出三六九等,各成派系。那看着最是春风得意的,自然是王家的书僮和仆人。他们和王竣一样,刚走进杂院,就收获了各路人马的笑脸相迎,称兄道弟。
那和气的模样,让漪如又想到了从前。陈氏曾经跟她说,严家的仆人,就是到了高门大户面前也颇有说话的底气,一个管事能有八品官的面子也不为过。
漪如对这些不感兴趣,只想听那些仆人继续说苏子章,可惜那些人来了,他们就不再说了。
这时,忽而又有人道:我今晨听说了一件事,北宁侯也要到国子监入学。
听到北宁侯三个字,漪如愣了愣。
只见众人一样露出讶色。
北宁侯要来国子监?他们都来了兴趣,真的?入的是哪个学堂?
这北宁侯可是了不得,虽然只有十八岁,却是文武兼修,据说要跟那些二十几岁的太学生一道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