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既然两人作出决定,就不用通知双方父母了,免得他们也参与进来,于事无补,等以后事成再通知他们。
杨舒力担心的是会否影响黄敬蜀爸爸的仕途,上次她妈曾经提到过,黄敬蜀说不用担心。
她爸本来是可以再往上走的,当副职问题不大,但他停止了,说越高越危险,现在的位置够了,而且单位里很多人都是他的同事和弟子,不影响办事。
不过,保险起见,黄敬蜀打算私下和她爸再沟通一下。
第二天黄敬蜀到医院去,杨舒力留在屋里,上网,看书。
看的是那本《天朝的崩溃》,作者的意思是,鸦片战争背后体现的是中英两国的军事差距,更主要是两国政治文明的差距,两国体制导致的决策的差距。
那时的大清,已经无法阻止整个吏治走向腐烂,书中写道:“自乾隆朝后期以降,吏治已经大坏。当官的目的,在于发财。仅凭薪水过活的官员,恐怕拿着放大镜也找不到。”
杨舒力摇摇头,笑了笑,这点每个王朝都一样,到后期都烂了。
作者认为,我国需要现代化,需要顺应世界潮流,但绝不是因为落后就要挨打,而是有着更加深刻的理由,它源自人性需求最内在的本质,体现人之为人的那些不言而喻的终极价值。
显然,作者的观点超越了历史为政治服务的框架,表现出了史学者的眼光和良知。
电话响了,是黄敬蜀打来的,她中午不过来,让杨舒力回家吃饭,另外,晚上和涂艺一起吃火锅。
“吃火锅?行吗?”杨舒力说道。
“没关系,火锅不影响吧?又不是现在……”黄敬蜀笑着说道。
嗯,吃火锅可以,但是不喝酒。
回到家里,吃过午饭,也不打算出去,就在家里休息,等着晚上的火锅。
还在沙发上看电视,电话响了,是一个陌生号码。
接通后是黄敬蜀爸爸的声音,语调有些激动:“舒力,吃饭没有?”
杨舒力知道什么情况,赶紧站起来到自己房间,以免秦华玉听到,“爸,吃过了。”
“是这样,我听敬蜀说,你们还想要一个……”
“是有这个想法。”
“哦哦,好事啊,太好了啊,我是完全支持,对我职务的影响?没有一点影响,舒力,你放心,不会有任何影响,你们尽管生。”
“好,我知道了,嘿嘿。”杨舒力干笑道。
“舒力,那你和敬蜀就……抓紧时间,有什么困难,有什么问题,尽管给我说。好吧?”黄敬蜀爸爸在电话那端大声地说道。
第604章 约定作废
“青海湖面25年来萎缩近150平方公里。”
“抗生素残留超标居不合格项目第一位,专家称我国乳制品抗生素残留超标问题不容忽视。”
“生活方式调查:近3成国人放弃性爱甘做无性夫妻。”
“质检总局:肉类食品仅三成合格。”
正胡乱看着新闻,敲门声响起,随后祁燕燕露出一个头:“杨总,来了。”
杨舒力立即起身,朝门口走去:“辛苦了,老韩,辛苦了。”
韩邦杰带着一丝疲惫的神情,和杨舒力握手后,在椅子上坐下。
“开车还是坐车来的?”杨舒力问道。
“坐车。”
韩作家从包里掏出一叠厚厚的书稿,一个U盘,放在桌面上:“这个是打印稿,这个是电子稿。”
“好,字数是多少?”
“42万字。”
从韩作家神情看得出来,这部书耗尽了心血,一年时间全力以赴的写作,实在太磨人。
祁燕燕端热茶进来,正要离开,韩作家把她叫住,说道:“我先说明一下,这部书我放开了写的,没有多少自我审查,确实有很多东西都是没人写过和敢写的,请你们二位放心,如果书不能出来,没关系,陈忠实说一个作家要写出一本能放进棺材当枕头的书,欸,这本书就是给我当枕头的。”
“老韩,我们尽量想办法让它出来。”祁燕燕说道。
“42万字,如果删得太多,比如删个七八万,我也不想出。”韩作家说道。
“莫说七八万字,删三四万字也不能接受。”杨舒力说道。
祁燕燕拉门出去了,韩作家讲起写书经过,年底就全部完稿,元旦期间又修改了一遍,把他认为明显不能过审的段落和句子处理了一下,所以,如果再大幅删减,他难以接受。
他也提到一个现象,写到后来,心里清楚这本书是有价值的,有分量的,很高兴,但也清楚,越是这样,出来的可能性越小。
“杨总,我出门的时候心情有点沉重,这本书拿给你们也是给你们添麻烦,出来的可能性很小。但我还是来了,要给你们一个交代。对这本书能否出来,我不抱太大指望。”韩作家说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