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就打光棍呗,有什么大不了的。再说,有你们两位兄弟陪着,大哥我也不寂寞。”杨舒力说道。
两位女生哧哧笑起来,杨舒力一会闺蜜一会兄弟,弄得她们也身份错乱了。
饭局中得知,涂艺要开始准备全市的英语竞赛,优胜者还要到成都参赛,以前二中的成绩要比一中差一些,涂艺参加后有改观,这次学校寄予厚望。
杨舒力则看到的是另一面,涂艺英语这么好,的确在贯彻往外走的方案,这应该是她母亲早先为她设计,她随着年龄的增长也认可这个方案。
杨舒力支持她往外走,虽然涂艺家庭条件在重庆市很不错,但毕竟是三四线城市,环境太局促。
至于自己要留在重庆市生活,当然是一种非常另类的选择,不足为外人道。
放学后回到家,向叔叔又出现了,开业近在眼前,还有一些事情需要商量。
开业典礼。
重庆市的开业套路是,门前摆着单位或个人送的花篮,请一支老年秧歌队在门前载歌载舞,然后举办开业大促。
“元酥肉”这种小店,就不用摆花篮和扭秧歌了,至于开业大促,向叔叔想了一个方案。
原定价6元一袋的酥肉,以3元一袋的半价大促,每天限量两百袋,卖完关门,连促三天。这样重庆市的很多人都知道元酥肉了,觉得好吃还会来买。
虽然是半价,但酥肉利润高,也亏不了几个钱。
杨升元有不同意见,认为3天时间长了,没必要,1天就够了。
然后他俩等着杨舒力发表意见。
“不搞半价大促,原价卖,6元一袋,价格始终不变。”杨舒力说道。
杨舒力解释说,元酥肉不在乎大促带来的眼球效应,靠的是品质和口感,半价大促会带来一个问题,那些花3元买酥肉的,不大愿意花6元买,他们会期望再次以3元买到。
“大促吸引一些贪小便宜的人,他们不是元酥肉的目标群体。”杨舒力说道。
花6元买一袋酥肉的是有一定消费能力的人,像秦华玉就不会买,她会到菜市场花八九元买一斤肉回家做酥肉,虽然做酥肉在菜肴中算麻烦的。
不过那是以前,现在秦华玉消费观可能有变化,杨舒力这块不仅不花钱,还能赚钱了。
“舒力,那你就没有招数把顾客吸引到摊位上来哦。”向叔叔说道。
“搞个免费品尝就行了。”杨舒力说道。
第064章 开业大吉
“这个是红苕粉,为什么要用红苕粉呢,它的黏度要大一些,炸出来的酥肉口感要脆一些,也更紧一些。”
“加鸡蛋,有些讲究的只用蛋清,那样成本高了,我们用不着,一斤五花肉加两个鸡蛋。”
“白糖和盐都加一点,白糖的作用是提鲜,盐是加底味,吃起来更有味道。”
“要加点白酒,不然会有腥味。”
星期五下午放学后,杨舒力来到百宏路北段的小店里,看两位“员工”的演练。
店铺不宽,但进深比较大,足够两人腾挪,操作间和卖场分开,中间有一道门,材料从后门送进来。
这地以前是卖面条的,在这种地方吃堂食有点寒碜,现在卖不需要堂食的酥肉很合适。
向叔叔讲解了油炸过程,灶台上摆着三口锅,这是因为酥肉需要二次复炸,锅的口数多一些方便不同油温下的操作,第二次炸才能把酥脆感炸出来。
白衣白帽也已准备好,口罩是杨舒力要求的,选用蓝色的医用外科口罩,价格低廉,戴上也没有憋气感。
虽然事先准备了椒盐和孜然两种口感,但为了简化操作,前期只卖一种椒盐酥肉,需要把花椒捣碎放进酥肉里。
关于杨舒力提出的“免费品尝”开业促销手段,是在顾客较少的情况下进行,把每条炸制好的酥肉切半,然后在酥肉上面插一根牙签,顾客捏着牙签放进嘴里。
不像有些店家搞的免费品尝,允许顾客直接用手去抓。杨舒力希望在细节上能让那些讲究的顾客放心,元酥肉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卫生的,经得起检验的。
关于猪肉供应,向叔叔和杨升元一起去附近的菜市场,选了两家猪肉摊,可以打电话送上门,酥肉的主体是猪肉,消耗量很大,预计每天的消耗量上百斤,生意好的话几百斤也是可能的。
1999年3月15日星期一,上午9点,元酥肉在重庆市百宏路北段开业。
杨舒力在学校有些心神不宁,自己投了一万多块钱,如果卖得不好,也不能马上关门,还要继续消耗资金,直到银行卡上还剩的几千元消耗完毕。
也就是说,如果生意失败,他就会归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