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权试图给孙和擦屁股,但孙和压根不领情啊。接下来,他先是剥夺了全琮大司马的官职,把三江口驻防的指挥权交给老将军丁奉,要求全琮立刻返回建业述职。接着,孙和下令,以步骘巡视地方期间存在渎职,受贿等行为为由,将步骘下狱查办。这两条政令一出,好家伙,孙权再也无法安静的躺在床上了……这直接是把孙权前面所做的所有努力,全都推翻了。现在孙权严重怀疑,自己的两个儿子,该不会是蜀汉那边派来的卧底吧?!逼得孙权不得不硬撑着身体,再次出现在百官面前,当着百官的面,收回了孙和监国的权利,重新理事……可这个行为,只持续了不到十天的时间。一来,孙权的病情越来越重,真的是没有那么多的精力来处置政务了,勉强坚持了十天,孙权再次陷入到了昏迷之中。二来,这十天的时间里,前方的战事,再次发生了变故。首先是三江口方向,由于来来回回的更换主帅人选,数战败北,屯居三江口的东吴水军本来就在兵力上处在劣势,士气不佳。因此,尽管丁奉努力的想要挽回局面,但最终还是在羊衜和王濬的连续猛烈进攻之下,三次战败。为了保存东吴水军最后的战力,也为了保证还有水军力量可以继续包围建业,丁奉决定率领水军暂时后撤,撤往鄱阳湖水寨休整。其次,是秣陵郡方向。朱然领兵终于抵达了秣陵郡,截住了张溪率领的过江部队,双方一场交战后,陷入对峙状态。但是,朱然却发现,张溪在过江之后,并没有急于进攻,而是采取稳扎稳打的模式,一边增兵,一边屯粮,做好了持久战的准备。很显然,对于东吴来说,让敌人在秣陵郡长久立足,是非常危险的事情。为此,朱然想要主动出击,进攻张溪所部,把蜀军驱逐回长江北岸……但朱然又怕兵力不足,干不过张溪,因此向建业请求第二批援兵增援。第三,豫章郡的陆凯发来消息,说是长沙郡的石苞蠢蠢欲动,有从荆南进攻豫章郡的可能性。虽然说,从长沙那边进攻豫章郡的威胁不会太大,但是,现在秣陵郡遭到进攻,豫章郡那边如果再有动静的话,也不能不分兵驻防……这会大大的分摊东吴的守备力量部署的。所以,不管也不行。第四,交州的吕岱也传回了消息,说是跟蜀贼在交州北部交战数场,忽悠胜负,但一时间还不能完全肃清蜀贼的威胁,因此转运交州粮草的事情,还需要缓上一些时日。第五,负责处理粮草赋税征收的顾雍发现,哪怕经过了今年的秋收后,民间粮草危急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由于前方战事越来越紧张,如果不能在年底前击退蜀贼的进攻,交州粮草无法转运到位的话,恐怕到了明年开春,依然还会有粮草危急的出现。第六……反正,事情非常非常的多,孙权处理这些事情消耗了太多的精力,最后,终于是没能撑住,再次病倒昏阙了。而孙权这么一病倒,这些棘手的事情依然还是需要有人来处理……有些事情,顾雍,步骘可以商量着解决,但有些事情,顾雍好步骘也没有足够的权限。所以,理论上,天子无法理事的话,就又到了太子出面监国的时刻了。可孙和的能力嘛……现在别说步骘了,连顾雍这个原本的太子党都对孙和的能力捏一把汗。真的,这位别出幺蛾子,就是大吴最大的幸运了。第1250章 顺流而下事实证明,孙和真的不是一个合格的帝王。他既没有身为一个帝王该有的隐忍和果决,也没有孙权的制衡能力,甚至于,他连在什么情况该做出什么样的判断都不知道。孙和二次掌权之后,不停顾雍的再三劝诫,执意要把从江夏回到建业的全琮收押下狱,追究他战事不利之责。甚至连孙鲁班再三的求情都不管用。紧接着,孙和又以监国太子的名义下诏,下令吕岱放弃交州,领兵退回扬州,然后交付兵权给丹阳太守吕据,单独北上,回建业听候调遣。诏书虽然是这么下的,但问题是……真把吕岱当傻子玩呐?!有了全琮这个前车之鉴,吕岱除非了是脑残了,才会选择放弃兵权,一个人单独北上。现在孙和是摆明了要清算鲁王孙霸一派的人,吕岱怎么可能会白白的去送死?!因此,吕岱在接到孙和的诏命后,直接以“战事不利,不宜轻撤”为由,拒绝了调令,强行留在交州,不走了。吕岱终究是三平交州的人物,他能力不是问题,在交州也不缺乏人脉关系,甚至来说,交州的士卒和百姓,对吕岱的认可度,还要高于东吴孙氏……吕岱不想走,谁也赶不走他。甚至,吕岱还直接下令封锁了从南海郡通往扬州的通道,学了一出南越王赵佗。虽然吕岱没有公开反叛割据,但自守待变却是实际上的事实。得到这个回报后的孙和是暴跳如雷,他当即就想要发兵交州,征讨吕岱……给顾雍急的啊,都快上蹿下跳了。如今蜀汉大军压境,北面的徐州可以确定是丢了,淮南地区的压力也不小,西面的蜀贼已经过江打到了秣陵郡……哪儿还有多余的兵力去征讨吕岱。按照顾雍的想法,他是建议孙和,只要吕岱还在表面上尊奉大吴皇室,承认自己是大吴臣子,那么有些事情现在就不要去追究,等到先击退了蜀贼再说。哪个是大敌,哪个是芥藓之疾,要分清楚。当务之急,是要想办法增援秣陵,豫章郡,同时保证淮南地区的粮草供应,守住这两个关键的节点。有一说一,顾雍差点就说服了孙和。孙和虽然挺废物的吧,但他好歹做了几年太子,多少有点政治基础在。顾雍一个人这么说,孙和可能不会听,但孙和的谋臣们大多都是这个建议的话,那孙和还是能听的进去的。但,顾雍千不该,万不该的,不该建议孙和释放全琮,然后让全琮率领吴郡郡兵去增援秣陵郡的朱然。顾雍这个建议的目的,其实也是为了孙和,为了东吴。一方面,东吴现在真的就不剩下几个有能力,有经验的老将军了,全琮是增援秣陵最合适的人选……只要这次提前确定好以朱然为帅的话,就不会重蹈覆辙。而且估计这次全琮也不敢跟朱然叫板,毕竟他算是“戴罪之身”。另一方面,孙和如果真的愿意重新启用全琮,还可以重新安抚朝中的鲁王一派,缓和朝政关系,甚至说不定连吕岱那边,也能有所收敛。不求吕岱重新归附,至少不至于把他逼急了,直接造反。顾雍真的是为了东吴在考虑……但可惜,这个建议,彻底激怒了孙和。在孙和看来,自己之前的做法已经很明确了,就是要清算鲁王一派,如今顾雍的建议,却是要他自己打自己的脸……这么有损自己威严的事情,他打死不会做的。说到底,还是格局的问题,孙和就没有作为主君的格局。因此,孙和不仅没有采用顾雍的建议,相反,他直接越过了有司,下诏处死全琮。然后……就引发了第二次太初宫变。上次发动宫变的人是孙霸,而这次发动宫变的人,却是大吴长公主孙鲁班。全琮是东吴长公主孙鲁班的丈夫,孙和下诏要处死全琮,孙鲁班也会受到牵连……不是孙鲁班多么的爱全琮,纯粹是孙鲁班受不了那种被人抛弃的滋味。本来孙权最喜欢的子女就是她,她一直是享受着荣华富贵的人。可如今,孙权病重,孙和监国,一掌权,她的吃穿用度就遭到了削减,封地也被减少了两千亩……孙鲁班什么时候受过这种气。现在,孙和不顾自己的求情,执意要处死自己的丈夫……孙鲁班以后还能有个屁的好日子过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