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次转身时,小丫头眼眶却泛着红。
远处看清情况的温南新愣了神,随即连忙将自行车的脚撑踩下,快步跑了过去。
“怎麽了,轻归?”温南新蹲下来握住小轻归的手腕晃了晃,担心开口询问。
早晨,是不是还是吓着小姑娘了?
“师哥,你能去换件衣服吗?”小姑娘抿着唇忽然开口。
“什麽?”温南新没反应过来,有些发懵,低头看了看自己的服装,只是一套很简单的白色运动套装,平时也是穿过的,这样参加家长会,应当并无不妥啊。
“能告诉师哥为什麽吗?这套衣服不好看吗?”温南新耐心开口询问。
“没有不好看,师哥穿什麽都好看。只是,”小轻归对上师哥温柔目光,突然有些无措,支支吾吾开口:“只是,师哥穿这一身显得整个人白白净净的,就像糯米糕一样。”
闻言,温南新眉眼微挑。
小轻归没注意到,低着头自顾自地继续解释道:“下午是我三年级开学后的第一次家长会,师哥你穿成这样,肯定还是和之前的时候一样,被班里的同学都黏上的。”
“呵。”听完解释后的温南新终究是控制不住自己,笑出了声。
“师哥。”轻笑声中,小轻归显得更加局促。
为了给小姑娘个台阶,温南新擡手遮面缓了缓,再次放下手时面上已然恢複往日的温柔,可眼中留有的笑意却没减分毫,迎着早日的晨光,散发着耀目光亮。
比星星还要好看。小轻归注视着自家师哥的眼眸,不自觉感叹着。
“行了,小傻瓜。”温南新看着有些低落的小轻归,忍不住擡手拍了拍那个不知道在想什麽的小脑袋,“马上也快下午了,再不去新街,可真就吃不着粉蒸肉了。”
温南新牵起小轻归的手,起身朝自行车边走去。
小姑娘看着自家师哥的背影,睫毛轻闪,眼眸晶亮,哪儿还有半点刚才的不悦。
刚才师哥露出的笑容,明显比刚出门那时好看许多,真心许多。
“笨蛋师哥。”小轻归轻声呢喃,转头看着卧在巷角的阿黄,眨了眨眼。
温南新没注意到身后,一心只顾着转移小姑娘的注意力。
“新街那边开了好多的新店,最近来江塘镇旅游的好多游客都说第三家的店铺做的粉蒸肉最是好吃,那诱人香味从街头一直能飘到街尾,吃过的人都赞不绝口。生意红火的好多人排队排了一个早上都买不着,师哥前几天还看到安姨也去买了那家的粉蒸肉来吃。”
“安姨也去买了吗?那一定很好吃的。”小轻归自家师哥的左一言右一句的描述下,逐渐被新街的那家粉蒸肉吸引。
“那师哥我们赶紧过去呀,万一太迟了买不到了怎麽办呀?”
“好,我们赶紧过去,轻归记得抓稳师哥。”温南新将自行车脚撑擡起,跨坐上自行车后,单脚稳着车架,待小轻归在后座坐好后,骑着自行车稍稍加了速朝新街赶去。
刚才虽是为了吸引轻归的注意,可有句话着实不假,那家店铺的生意是真的很红火,当下又正逢旅游旺季,晚了怕是真的吃不着了。
新街是被评选为江城第一古镇的新塘镇近些年来为拉动旅游经济,修筑的一条有着各种各样的江南地道小吃的美食长巷。
与温南新、城师傅、安姨、小轻归、还有一开始就居住在江塘镇的街坊四邻不同的是,旧时的江塘镇只有着简简单单的几条弄巷,却也足以满足老居民多年的烟火生活。
这些年随着来江塘镇旅游的人数的日益增加,越来越多的人来到江塘镇谋求着发展,这其中已经不仅仅是这些最初就居住在江塘镇人家的后代,一些外来地区的人员也在不断扎根江塘,为江塘镇的古镇旅游贡献着自家的一份儿力气。江塘镇在越来越多人的帮助下,近些年来将古镇文化开发的越来越多元化。
可伴随着人员的不断输入,开发需求的多种多样,那几条拥有上百年历史的江南小巷确实已经满足不了当下所需。
江塘镇保留了旧时的古巷风采,开发着新式的体现江南风情的小巷。江塘镇最初的居民现在仍然在最初的古巷中生活,却在生活之余欢迎着更多的往来游客前来观赏,而新建的小巷被用来供应着衆多游客的留宿与游玩。
城师傅虽是江塘镇名气最大的纸伞手艺人,闭关弟子也不过只有温南新和城轻归两人而已。
温南新从小拜师,经过多年的耳濡目染、勤加苦练,城师傅的手艺倒也像模像样学了个七八成。可小轻归作为真实生活中城师傅的亲孙女,却是因为原本该是子承父业、名正言顺拜师的城师傅的儿子城安一门心思只想着如何经商营商,实在是不喜这传统古技,便哄着尚且咿呀学语的自家女儿拜了自己父亲为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