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上。
以符命谄媚袁术的张炯,脸色惨白,身体也忍不住如筛糠一般颤抖,本来还想反套路桥蕤的张炯,压根没想到桥蕤不仅是假死,还暗中投效了郑牧。
当术士装神弄鬼惯了,自以为可以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就能横行无阻的张炯,却不知桥蕤压根就没准备跟张炯废言。
桥蕤很清楚,张炯救不了被囚禁的族人家眷,即便侥幸被袁术赦免了罪刑,最终也得跟袁术沦亡,在郑牧和孙策之间,桥蕤最终选择了郑牧。
虽说桥蕤跟孙策有私交,但桥蕤跟孙策的交情还未深到孙策可以不顾大局的来救桥蕤,桥蕤要保全族人家眷,就只能选择有合作意向的郑牧。
“你就是张炯?”
“比起汉中的张鲁,你这胆识不够啊。”
“此刻的你,不应该以符命之说劝本将莫要逆天而行,应当弃暗投明、顺应天命,舍汉助袁?”
郑牧看似平淡的语气中多了戏谑。
符命,即上天预示帝王受命的征兆。
符命之说,是汉的部分儒生根据君权神授的理论,附和“祥瑞”而编造的一种凭信,用以证明皇帝权位得自天命,即“王者受命之符”。
如刘邦反秦,断蛇为符。
又如王莽篡位,于井中挖出“告安汉公莽为皇帝”的白色石头,又在某地挖出“天告帝符,献者封侯”的石牛,一个叫哀章的献“天帝行玺金匮图”“赤帝玺刘邦传予皇帝金策书”铜匮。
再如刘秀起兵,儒生疆华自关中奉“赤伏符”至鄗,群臣以此为“王者受命之符”,拥立刘秀称帝。
听起来各种高大上,其实就是为了给称帝寻个“天命所归”的理由。
郑牧对符命之说,向来是嗤之以鼻的,功绩德行不够,只能天命来凑,这跟不劳而获有什么区别?
想当皇帝,那就应该效仿秦始皇嬴政,用平定天下的功绩和施恩士民的德行来证明。
张炯眸有惧意,能以符命之说在袁术麾下混得风生水起的人,可不是愚蠢的白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