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阳如血。
余晖映照在奔驰的丹阳骁骑上,拖出一条条长长的背影。
左手执缰绳,右手握长弓,虎背负强弩,阔肩挂银枪,马鞍悬箭囊,腰间挂铁钩,环首刀在左,八面剑在右。
当郑牧的丹阳骁骑出现在战场上,饶是在河北名声极壮的颜良,也忍不住惊叹丹阳骁骑的军容,惊叹之余,颜良的面色变的极为凝重。
跟典韦的步卒作战时,颜良的骑兵就已经损失了数百骑,如今又遇上千余军容齐整的丹阳骑兵,颜良已经没了人数的优势。
而在丹阳骁骑出现后,典韦就带着步卒逐渐退出了战场,步卒对付骑兵,唯有一开始的埋伏和突袭能有优势,当骑兵有了准备,步卒就成了骑兵的靶子。
虽说丹阳步卒有木盾和盾阵可以抵挡骑兵的弓箭,但机动力不足无法对骑兵进行有效的反击。
故而在丹阳骁骑出现后,典韦就果断的退出了战场,去下一个地点部署。
跟颜良在这里好勇斗狠,并不能显出典韦的武勇,反而会让典韦多一个莽夫的评价。
颜良没有去追典韦。
当丹阳骁骑出现时,颜良就已经明白,范县保不住了!
“大意了!”颜良握紧了手中硬弓。
颜忠未回,留下的五百河北骑兵也未返回,久经战场的颜良能猜到颜忠和那五百骑卒的结局。
再算上此地折损的骑卒,颜良的三千骑卒,已经折损千余骑了。
折损超过三分之一,这是界桥之战后,颜良近百场大小战斗中战损最大的一次!
双方的骑兵,都默契的在聚拢结阵。
看着前方身着银色鱼鳞甲、头戴银色虎纹胄的郑牧,以及那高扬的“护军将军郑牧”战旗,颜良终于明白为何袁绍会如此重视郑牧!
袁绍知道不能小觑郑牧,故而遣冀州上将军颜良亲率三千精骑来对付郑牧,还用的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战术,有意杀郑牧一个措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