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不是战争,这是屠杀。”
他并不知晓始皇帝颁布的,针对书同文的三杀令。也不知道始皇帝会在他走后,立刻要把秦律推行天下。
若是他知道,必然要全力阻止,这是在走秦国灭亡的老路。
在生命没有受到危险的情况下,在不能对外作战将国内矛盾对外转移的情况下。
严酷的秦律,对于六国之地的百姓来说,猛如虎。
现在始皇帝的威名还能够震慑住天下宵小,但长此以往,被逼到绝境的贵族必然要蛊惑被秦律折磨不堪的百姓,行造反之举。
嬴成蟜不怕打仗,他从来就不觉得打不赢。
这可不是秦末,王翦,王贲,蒙恬,蒙武,李信,冯劫等等这些群雄璀璨的将领都还活着。
秦军也没有西征匈奴,南征百越分散兵力。真打起来,无非就是再灭一次六国,嬴成蟜都想不到怎么输。
他相信他的那位皇兄也是这么想的,想要在有生之年把事情都做完,给太子留下一个没有丁点问题的大秦帝国。
可嬴成蟜不想。
他相信他的皇兄能将天下经营成关中模样,相信到时天下人都会闻战则喜,不战则耕。
但那时天下还会有几多人,便是一个未知数了,每次打仗,人口都会急剧下降。
先秦时,男子平均寿命35岁,女子平均寿命39岁。这其中虽然有一部分是医疗的锅,但更多是战争的恶果。
一个军国主义国家的未来,是显而易见的。
只懂外扩占领,不懂生产研发的国家,只能走向灭亡。
谋人可以,先要强己。
嬴成蟜想要快马加鞭赶往咸阳要兄长更改命令,但他知道他做不到,始皇帝不会听从他的谏言。
除非,他把始皇帝拉下马,自己坐上王位。
但他要真的那么做了,始皇帝下台之时,便是天下大乱之始。
六国余孽可不知道他嬴成蟜是何许人也,他们怕的是始皇帝。
就像史书上记载那样。
始皇帝没死之前,各方都是暗中积蓄力量,偶尔有地方竖起反旗,也都是小打小闹。
而始皇帝死后,什么牛鬼蛇神都蹦出来了,六国先后复国。
嬴成蟜愤怒地锤了一下桌案,锤的桌案哗啦一声烟尘四起,倒塌在地,桌案上摞起来的纸全部倾泻在地面上。
没有了鬼谷子,这些涉及到韩地方方面面的杂务,只能由嬴成蟜亲自来做,韩地现在还是严重缺乏官员。
有仆役入内清扫,侍女体贴细致地查看君上手有没有受伤,深感无力的嬴成蟜挥手示意众人退出去。
[如何在不改变皇兄命令的前提下,扭转这个恶劣局面呢?]
嬴成蟜单手托腮,皱紧眉头,苦思冥想。
“嬴政,你怎么就不能消停点!”
第336章 天下英杰,不归秦王,便归长安
嬴成蟜独自坐了有一盏茶时间,然后将派遣流沙主持正义,亲赴魏,赵两地监督等想法一一推翻。
一国颁布的政策,会形成大势,而大势无法靠小节改变。
就像校园暴力,熊孩子出现的原因是不满14岁无罪的围城见保护法,单依靠教育,社会监督有效果,但不大。
想要根治,一个很简单的办法就是取消未成年保护法。殴打同学就去踩缝纫机,破坏他人财物赔不了钱也踩缝纫机。
为恶罚恶,不考虑年龄大小。
大势,就只能以大势来对冲。
但如何以大势对冲呢?
嬴成蟜叫下人拿来一支笔,几张纸,写下了皇兄,命令,新贵族,老贵族等词语。
“事件的起因是皇兄的书同文,三杀令,车同轨,行同伦,颁布秦律这些命令,但主要矛盾是从关中空降的新贵族,和六国本土老贵族之间的利益争执。
“新贵族利用执行新郑来扫除异己,打压老贵族,提升领地掌控权。老贵族不甘交出手中权力,从而对新政百般阻挠。没有老贵族推波助澜,百姓起不了势。”
嬴成蟜又思索了半盏茶左右,神色由郁闷转为无奈,笔尖在皇兄两字上面画了一个圈,点了两滴墨点。
“没必要啊。”
眼前纸揉成一团,随手丢在地上,铺开一张新纸。
嬴成蟜笔走龙蛇,倏忽间便轻吹墨渍,高喝一声。
“叫卫庄来见我!”
没有多长时间,一身白色短发,流沙统领,被嬴成蟜赐名的卫庄入内。
“把这封信送去咸阳给荀子,不要用信鸽,你带三个人亲自跑一趟。”
卫庄本就肃然的脸更加肃然,缓步上前,双手接过公子手中信纸。
人送是快马加鞭,信鸽是飞。
人比信鸽稳定,信鸽比人快。
舍弃高效率而要稳定,还专门要流沙出动四个人护送,卫庄只觉得贴身放好的信纸重逾万金。
“诺。”
…………
“陛下此举,君上定会恼火不已。”
荀卿头戴青色皂巾,在纵横十九道的围棋棋盘上落下了一颗白子。
与他对弈之人,正是一身常服,刚从池塘边钓鱼归来的始皇帝嬴政。
嬴政抓着一枚黑子,看着摆放只有十几颗棋子的棋盘,没有着急落子。
“那竖子给朕找了这么多麻烦,总该让他也尝尝这恶果。”
觑准一个空位,嬴政落子。
“不为王,却总想做王事,天下哪里有这等美事。”
荀卿不加思考,或是早就思考好了,一子落下。
“陛下此举难不倒君上的,卿赢了。”
棋盘上,荀卿四颗白子连成一线,左右皆没有黑子。
两人下的是五子棋,五颗连线即赢。白子四颗连珠,左右未堵,始皇帝除非一黑子落,五子连珠,不然如何都赢不得了。
“这竖子,下五子棋弄这么大棋盘做甚,让朕看的眼花。”
始皇帝笑骂道,扔回从棋罐中新拿的黑子。
“棋内输,棋外赢,朕倒要看看这竖子如何破局。”
荀卿捡拾棋盘黑白子,各放回黑白棋罐。
“陛下心中已有答案,不妨说与卿听听。”
始皇帝笑道:
“告诉荀子无妨,荀子切莫将此事说与那竖子听便是。天下初定到现在已经过了动荡期,咸阳有没有朕无伤大雅,朕打算去东边走一走。”
荀卿有条不紊地捡拾棋子,拾棋子的速度没有变化。
始皇帝略感讶异。
“荀子这都猜得到?”
巡游并不是始皇帝开创的,早在秦朝之前,国家或地区的最高统治者就会在自己的领地内进行巡游考察,这种举动最终形成了一种制度——巡狩。
《史记》中就有记载说,黄帝平定蚩尤后,东游东海,登上了丸山和泰山,向西登上鸡头山,随后南下长江,北逐荤粥,最后再涿鹿山的山脚下建立城邑。
战国时期,七国争雄,各国文化习俗各不相同,而秦国便对巡狩一事情有独钟,秦国国君多有跋涉山川,频繁远行的记录。以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为甚。
但这些巡守有一个共同点,君王都是在安全的状态出巡。而当今天下,对始皇帝而言很不安全,咸阳宫屡抓不断的刺客就是最好说明。
按常理论,这巡守怎么也要没人敢闯咸阳宫刺王杀驾时再开始。毕竟巡守是为了视察,是为了彰显武力美仪,不是为了寻死。
“卿没猜到,但是君上猜到了。”
荀卿从怀中取出半张纸,递给将信将疑的始皇帝。
始皇帝展开一看。
【皇兄,你想东巡了罢?】
始皇帝反复确认是亲弟的笔迹,有些懵。
这个竖子不但猜到朕要巡游,还猜到了朕巡游的方向?
始皇帝神经质地四下张望,他怀疑这个竖子一直潜伏在他左右!
要不是东巡事关重大,始皇帝今日告诉荀子是第一次说出口,始皇帝绝对会怀疑是知情者告密。
“陛下东巡,利在于威服八方,可平定四方动乱。弊在于身薨之险,天下再起大乱。利虽大,弊也大,还请深思熟虑而后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