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宰相班列里,范质、王溥与朱秀交好,陶谷更不用说,能当上宰相全凭朱秀抬举。
枢密使魏仁浦是朱秀故交,吏部尚书薛居正为人正直,连皇帝都极少奉承,但每每谈及朱秀,却总是交口称赞。
石守信、安审琦、高怀德、安守忠这些主要禁军将领,跟朱秀交情匪浅。
朱秀自己提拔的心腹就占据了殿前司一大半重要职位,另一半则归属赵匡胤集团。
藩镇势力里,李重进和朱秀情义深厚,向训、王彦超、史彦超这些人和朱秀关系也不错。
就连王著、曹翰这些早早打上皇帝亲信标签的宠臣,也和朱秀称兄道弟。
另一边,则是以三司使张美,宣徽南院使吴延祚、宣徽北院使昝居润为代表的另一大朝廷势力,和赵匡胤为首的一部分殿前司集团交好。
近一年多来,开封朝廷迅速划分出两大阵营。
柴荣对此不可能一无所知。
在今日踏入屋门前,朱秀就决定向柴荣袒露心迹,唯有如此,或许才能避免一场提前上演的军事政变,保全君臣情义。
他相信柴荣明白,大周江山全靠柴荣这位年长君王自身威望维系,一旦面临皇权交接的局面,年仅六岁的柴宗训不可能撑起这份重担。
若是一厢情愿,天下终将陷入动荡,而柴氏子孙的下场可想而知。
所以不管为了子孙后代,还是为了天下百姓,他都不会为了皇位传承而大开杀戒。
而朱秀也有把握,在这种最不愿面对的情况下保全自身。
所以他决定赌一把,表露心声,用最坦然的态度面对这位生命走到末尾的君王,亦是朋友。
结果证明他赌对了,柴荣最终选择信任他。
也或许是,柴荣明白自己别无选择。
朱秀仰面闭眼,任由雨丝滴落面庞。
身后传来轻微脚步声,朱秀头也不回,淡淡道:“请驸马入室面见陛下。”
石守信躬身抱拳,深深看了眼朱秀背影,恭敬退下。
他明白,从朱秀安稳走出那间屋子起,这大周的江山,或许很快就要变了......
第575章 朝廷割裂
赵匡胤见张永德跟随石守信去见柴荣,看向坐在一旁闭目养神的朱秀,狐疑道:“陛下可还安好?”
朱秀睁眼笑道:“宋国公稍安勿躁,或许待会陛下会召见你。”
赵匡胤眼神闪烁,面色有些不太好看,站在偏厅门口一阵踱步,还是耐着性子回到椅子坐好。
厅室里十分安静,朱秀似乎没有要开口说话的意思,闭眼假寐。
赵匡胤面色凝重,不时瞟眼打量朱秀。
过了大概一刻钟,张永德在石守信的搀扶下回来,只见他双眼泛红,脸色发白腿脚发软,像是痛哭过一场,一副失魂落魄的模样。
赵匡胤三步并作两步冲到石守信面前,焦急问:“可是陛下宣我觐见?”
石守信摇摇头,歉然抱拳道:“陛下太过劳累,已经卧床歇息了,未曾下旨召见宋国公。”
赵匡胤脸色唰地变了,充满难以掩藏的失望。
“不过陛下已经备好三分诏书,分赐三位国公。陛下具体如何安排,还请三位国公遵照陛下旨意便可。”石守信一扬手,有内殿亲军奉上三份装在锦盒里的诏书。
朱秀已经知道诏命内容,自然不需要再看一遍。
他看了眼张永德,张永德也看向他,四目相对,张永德满眼复杂,低声道:“望你谨守承诺!”
朱秀微微颔首,没有说话。
赵匡胤抓起给自己的那份诏命,展开匆匆看完,浑身一震,惊怒失声道:“不可能!”
诏书里,陛下升他为殿前司副都点检,但同时让他担任郓州天平军节度使,加同平章事,出镇一方,成为使相。
如此一来,他在禁军里的职位,变成虚授,从中央禁军高级将领,变成封疆大吏,一方诸侯。
看似荣宠至极,但其实权位大跌。
毕竟如今的藩镇,可不比十几二十年前。
经过多年整顿,藩镇赖以生存的军事力量衰弱严重,重要官职任命权收归朝廷,也只有像淮南李重进、亳州向训、河阳王彦超、河北史彦超、符彦卿这些扼守战略要地的节帅,才有实打实的军政权力。
赵匡胤知道自己这一走,恐怕永远无法重回开封,也永远失去染指神器皇权的机会。
他脸色变得极为难看,刹那间明白了,陛下终究还是不信任他。
他和朱秀、张永德三人,陛下最终选定的托孤大臣是后者。
“我要面见陛下,有重要国事禀报!”赵匡胤攥紧诏书,咬着牙厉声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