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冯道也摇头道:“老臣不赞同陛下亲征!”
柴荣急于说服百官,忙道:“昔日唐太宗创业之初,还不是四处征伐,朕欲效仿之!况且朕带兵多年,战场厮杀于朕而言无所惧惮!”
郑仁诲哑口无言,只能求助似的看向冯道。
冯道委实不客气地直言道:“陛下能否媲美唐太宗,还尤为可知。”
柴荣被噎得说不出话,暗自恼火。
郑仁诲和范质、王溥苦笑连连,一个劲地给冯道递眼色,让他给新天子留几分颜面,不要直言犯君。
柴荣争辩道:“北汉兵不过是乌合之众,朕统率大周王师,当如泰山压卵之势将其扫灭!”
冯道捻着白须,冷哼一声,暗含几分讥讽:“却也不知陛下能当泰山否?”
“你!~”柴荣气急,差点就要忍不住呵斥一声放肆。
郑仁诲、范质、王溥三大宰相相识苦笑,不约而同地往后挪了几步。
冯老相公今日莫非吃了熊心豹子胆,竟敢接二连三当面顶撞皇帝?
这跟他往日明哲保身的作风完全不一样呀!
柴荣脸色青红交加,愤怒地紧盯冯道,恨不得冲下殿拔光他的白须。
群臣也用一种看疯子的目光看向冯道,今日恐怕是冯老相公为官五十余年来最硬气的一次。
王溥突然跨前一步,揖礼道:“臣认为陛下推断完全符合刘崇此次进军意图!如此一来,唯有陛下亲征,力挫敌军锐气,方能震慑北汉和契丹!
故而,臣赞同陛下亲征!”
此话一出,又是一片哗然声响起。
百官都在想办法劝皇帝打消亲征念头,你王溥倒好,煽风点火违背众意!
冯道更是气得吹胡子瞪眼,恶狠狠地怒视王溥。
王溥神色自若,还以微笑。
柴荣大感振奋,终于有一位重臣站出来表态支持自己了。
很快,殿中争吵声乱成一团,有王溥带头,支持亲征者也多了几个。
柴荣以手扶额,面露苦笑,没想到亲征议题竟然惹来这么多反对声。
忽地,他想到朱秀,忙扫眼望去,找不到朱秀身影,这才想起来,朱秀还在蒲州没有赶回来....
若是朱秀在,以他的利嘴,说不定可以说服冯道这些极力反对者....
柴荣暗暗叹息,又后悔当初没有听朱秀告诫,早做防御准备....
“启奏陛下,开国县公朱秀在殿外求见!”
殿门口,一个宦官高声禀报,打断了殿内的争吵声。
柴荣大喜过望,迫切地道:“快宣朱秀觐见!”
第516章 御前部署
“臣朱秀叩见陛下!”
“平身!你匆忙赶回,想必是知道潞州爆发战事了?”
朱秀脸色平静,拱手道:“臣在洛阳时已经接到潞州急报,武德司的鸽信也是同日送到!”
柴荣苦笑道:“刘崇趁我朝国丧期间兴兵南下,绝不只是打秋风这么简单,朕料定他想一鼓作气打到开封,彻底搅乱中原局势,好让他混水摸鱼。
更重要的是,一旦中原生乱,让契丹人看到机会,难保不会举大兵来攻,重演天福十二年祸事!
故而,朕想亲征河东,以最快速度平息兵祸!”
柴荣看了眼冯道和王溥,无奈道:“两位相公各执一词,百官里也是反对者众多,朱秀,你说说自己的看法。”
众人目光都投向朱秀,这个年轻人和新君有无比密切的关系,将来一定是这朝堂之上最显赫耀眼的人物之一。
他的意见,甚至能够左右皇帝意志。
冯道赶紧递眼色,暗示朱秀和自己保持同一立场。
王溥则微笑不改,似乎已经料定朱秀会怎么说。
范质还在思索战与不战的利弊得失,他更多从钱粮军备等后勤方向考虑。
郑仁诲则目光平和,很是低调地一言不发。
之前受王殷叛乱牵连,他被先帝贬黜澶州,虽说后来查明他和王殷并无关联,但也着实受到惊吓,生了一场大病。
此前郑仁诲担任三司使,号称计相,掌管天下钱粮税赋,地位尊崇无比。
一朝被贬黜澶州,让整个家族都跟着担心受怕。
万幸的是先帝和新君明察秋毫,也并非过河拆桥之人,查明他和王殷并无密谋,就赦免了一切罪状。
新君即位,第一时间就把他召回来,出任枢密使,加同平章事,进入宰相班列。
人处于高位,顺风顺水的时候,往往看不清面临的凶险,等跌落谷底,生死关口走一遭,许多事反而能看清楚想明白。
郑仁诲知道自己已经老了,新君即位,锐意进取,志在一统天下,需要的是有虎虎生气的年轻人,冲锋在前披荆斩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