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光俨毫无畏惧之色,凶狠地怒视他。
很快朱秀暗自一笑,就算没了李光俨,若将来党项人气运不减,照样会有其他英杰出现,带领党项人鼎定建国。
留李光俨一条命,远比杀了他更有用处。
就连李光睿,朱秀从心底里也没想过要杀他,否则李彝殷发起疯来,只怕局面不好收拾。
为明年有可能出现的天下大变局做准备,现在还不能过分刺激定难军。
“李光俨,你在城北十里,葫芦河畔立下的大营,不知还有多少兵马驻扎?又是何人领军?”朱秀笑眯眯地问道。
李光俨冷冷地瞥他一眼,扭过头不做理会。
朱秀笑了笑,循循善诱道:“你兄弟二人已经被俘,不如写信让你麾下的其他兵马趁早投降,否则打破大营,便是鸡犬不留的下场。”
李光俨轻蔑道:“你抓了我二人,大营之内的兵马得到消息,自然会撤走,可你若是敢前往阻拦甚至挑战,那便是自寻死路,不自量力!”
潘美瞪眼大怒,作势要拔刀,朱秀制止了他,笑道:“据我估计,你这趟南下,所带兵马不过四五千,大营之内顶多还有一两千人,战马数百匹,我派一支偏师便可剿灭,为何还要口出狂言?”
李光俨斜眼看他,冷笑:“不信的话,你可以去试试!坐镇大营之人,智谋勇武胜我十倍!”
朱秀惊讶不已,一时间有些拿不准李光俨说这话是装腔作势,还是有所依仗。
“何人能得你如此称赞?”朱秀好奇道。
李光俨冷哼一声,闭上眼懒得理会他。
跪倒在一旁,双手绑缚的李光睿讨好道:“留守大营的并非我党项李氏族人,他叫杨重贵,是麟州刺史杨信的儿子....杨重贵是我兄弟的好友,如果小先生需要的话,在下可以写信召他来降....”
朱秀感到好笑,这家伙倒是竹筒倒豆子,吐个干净。
不过杨重贵这个名字,怎么听上去有些耳熟....
李光俨愤怒道:“你闭嘴!杨大哥乃你我挚友,此次仗义相助,你自己战败被俘也就罢了,怎能将杨大哥也置于险境?”
李光睿嘟哝道:“命都快没了,哪还能管得了这许多....”
李光俨气得浑身发抖,刚要大骂,却见朱秀瞪大眼,以近乎于破音的音调震惊道:“杨重贵!?杨信的儿子?麟州人?留守河畔大营的人是他?!”
李光睿缩缩脖子:“不....不错....”
朱秀倒吸凉气,一拍脑门:“我滴个乖乖....”
第249章 再诱杨重贵
平高县北,葫芦河畔,党项大营再往北十几里处,三千余彰义军牙军主力沿着河畔道路缓缓前行。
行军的队伍没有打出任何旗号,成两列纵队有序前行,各指挥、各都头不时站在道路旁,提醒本部军士不要在行军途中交头接耳,快速紧跟,传令兵骑马跑过,在各部兵马间传递消息,也有纠察营的军士带着审视的目光骑马跑过,检查各部军纪。
队伍前方,朱秀骑一匹温驯的游春马,和柴荣、李重进并排走着。
“说好让本大王打头阵,结果却是便宜了潘美那厮....你又说让我去劫营,说是有搞头,油水多,现在可好,走到半路又被你叫回来,非得绕远路,跑到党项大营的屁股后面,你究竟要作何?”
行军途中,李重进喋喋不休地抱怨着。
柴荣听不下去了,皱眉训斥道:“休得聒噪!身为将领,怎能由得喜好带兵?自当依从军令行事,让你做什么就做什么!”
李重进瞥了眼跟在朱秀身边,肩扛镔铁重棍,大踏步走着的史向文,嘟哝道:“若让我领军,此刻早就打破党项大营!哪里用得着绕远路,非得跑人家屁股后面....还把史大郎带来,分明是不信任我.....”
史向文扭头冲他咧开大嘴一笑,傻里傻气。
朱秀安慰道:“俗话说,好钢用在刀刃上,你黑大王英勇善战,是我军最锋利的一把快刀,自然要用在关键处,将敌人一击毙命!”
李重进哼哼道:“李光睿、李光俨两个小崽子都被擒获了,还用我作甚?好事尽让赵大耳和潘大胡子占去,还说是兄弟,忒不厚道了.....就连张抱一那小白脸,也能捞个打伏击的机会.....”
朱秀宽慰道:“李家兄弟骄纵狂妄,擒获二人易如反掌,留守党项大营之人才是狠角色,只能请你黑大王出马摆平!”
李重进斜眼,满脸不信:“当真?”
朱秀赶忙点头:“绝无虚言!”
李重进哼哼唧唧,将信将疑。
没一会,李重进耐不住性子,说是去前头探探路,拍马跑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