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秀微微一笑,谦虚两句。
他当然没有见过焦继勋,只不过以前读宋史读到过,且有一件事颇有印象。
说是焦继勋后来调往开封任职,郭大爷起兵时,焦继勋奉朝廷命令抵挡郭威大军。
当时焦继勋手中兵马不少,实力不弱,但他自知不是郭威对手,又不愿轻易投降污损名声,更担心万一郭威起事失败,他贸然投降以后被朝廷追究。
所以焦继勋摆出一副誓死为朝廷死战到底的架势,暗中却遣散兵马,任由各种动摇军心的流言蜚语散播,还对朝廷谎称麾下将士哗变投敌。
等到郭威大军到来,他率军出战,一触即溃。
明面上看,他是无奈战败被擒,悲愤之下甚至要举剑自刎,亏得部将所救。
郭威好言安抚,仍留他在军中统兵,就这样,焦继勋顺利投入郭大爷的怀抱,没有留下叛主投敌的恶名,还成了大周的开国元勋。
等到赵大陈桥兵变,焦继勋又转而毫无心理负担地归顺大宋,一帆风顺安享晚年。
单从这几件事看,焦继勋绝对是只老狐狸。
一生历经晋、汉、周、宋而不倒,为官处事做人方面,跟十朝元老冯道有得一拼。
流水的王朝和皇帝,铁打的长乐老和焦成绩。
不过冯道太过高调,每每改换门庭,骂名就多了一层,还被欧阳修和司马光骂作奸臣。
焦继勋就低调得多,每次换主子,都搞得好像被逼无奈一样。
新主器重他,旧主不但不记恨,还惋惜怀念他。
对这样的家伙,朱秀只想竖起大拇指称赞一句:“真特么人才啊!”
要是有机会,朱秀真想跟他讨教一下,乱世当中保全自身的门道。
所以综合史书记载来看,朱秀对焦继勋有初步了解。
外镇兵马入境不是小事,焦继勋敢这么做肯定有所依仗。
同样的,以他的谨慎,应当不会轻易与彰义军发生冲突,三千凤翔军的到来,更多的应该是起威慑作用。
魏虎疑惑道:“你的意思,我们按兵不动,也是为了等焦继勋到来?”
朱秀笑道:“正是!凤翔军到来,薛家看似有恃无恐,但只要焦继勋够聪明,他就不会轻易开启战端!如此一来,我们就有和他谈判的余地,不至于将安定县打的鸡犬不宁。”
魏虎和温泰相视一眼,如果事态当真按朱秀的判断发展,对于节度府和牙军来说自然是最好。
第108章 民心可用
下了城头,朱秀和温泰赶往牙城仓库。
宋参、裴缙率领几名属吏正在检查存粮。
仓房只有一间厢房大小,粮包却只码放不到一半。
地上洒落小半斗麦子,裴缙拿着笤帚簸箕,小心翼翼地一点点清扫干净,连一粒也舍不得浪费。
“目前屯粮只够牙军五日之用,要是粥和面糊再稀一些,顶多能吃七八日,再少,士卒就得吵翻天了。”宋参低声道。
朱秀面色凝重,今早的稀粥他已经吃到了,按照他的要求,节度府除养伤的史匡威,其余人的伙食和牙兵一样。
一碗稀粥喝下肚,感觉不到任何饱腹感,顶多能缓解些许饥饿感。
“府里还有十几只羊,两头耕牛,十几匹瘸马,全都宰杀掉,粥和面糊可以再节省些,煮的时候加些油荤和菜叶,争取让这点存粮够吃十日!
再派人向全城百姓购买荤油和菜果,家中有余粮愿意出售的,按照一斤六十文购买。”
朱秀沉声吩咐,看向裴缙:“这件事交由裴支使负责。”
裴缙连日来消瘦了许多,颧骨微微凸起,眼眶凹陷。
听到朱秀的话,默默在一旁扫地的裴缙愣了愣,嘴皮子哆嗦:“少使君还愿意....愿意用我?”
朱秀笑道:“县城仓房大火与你无关,莫要多想。”
裴缙眼圈一红,流下泪来,哽咽着长揖道:“多谢...多谢少使君不计前嫌!某...某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朱秀差点忍不住翻白眼,就让他当个后勤总管,打理好牙军伙食,合理分配手中余粮,怎么搞得好像当上了顾命大臣,肩负起托国之重一样?
裴缙读书不行,算账还可以,对数字较为敏感,在朱秀的调教下,已经基本能掌握阿拉伯数字的加减法运用。
身为支使,如今彰义镇的节度帅令出不了安定县,府库里的钱粮也有限的很,用不了几个人就能把账算清楚。
让他当后勤总管,也算人尽其才。
宋参现在兼任行军司马的职责,重新登记牙兵军籍,制定军规,分发符印,充作朱秀的第一助理。
事不宜迟,裴缙放下笤帚,带领两个属吏告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