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1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563章 章惇是下一个王安石?

第563章 章惇是下一个王安石?(1 / 1)

('

第563章 章惇是下一个王安石?

榆林巷,吕公着祖宅。

丝竹管乐之声奏起,歌女翩翩起舞着。

吕公着丶韩绛两人,并坐在一起,看着在堂上,正在咬着耳朵,说着悄悄话的韩谕丶吕好问。

两位宰相都是欣慰的一笑。

「晏元献公词曰:家人并上千春寿,深意满琼卮。绿鬓朱颜,道家装束,长似少年时!」韩绛感慨着:「看到谕儿与好问侄孙,老夫便想起当年与晦叔在此地的种种……」

「昔年,晦叔与老夫,也是如此年纪,也是如此良夜,也在这明月下,少年同坐,把臂同欢……」

吕公着听着,也是感慨一声,万分的怀念。

旧年,韩家三昆仲,与他吕家三兄弟,都是在这榆林巷的祖宅相识相知的。

两家人的子弟里,他吕公着年纪最小,也最受到哥哥们的关照。

然而,如今一切物是人非。

他的长相吕公绰丶从兄吕公弼先后去世。

韩家的韩维丶韩缜,则都分落在天涯,下次再见,不知道是什麽时候了。

韩绛继续说道:「明岁正月,老夫就打算上表致仕了!」

「啊!」吕公着震惊的说道:「公何出此言?」

「自公辅政以来,国事日渐好转,朝野上下安定,王师克凶擒丑,四夷来朝……」

「公正是大展抱负之时,怎起了去意?」

韩绛摇着头,笑道:「老了!老了……」

他笑眯眯的拿起酒杯:「孙伯纯(孙冕)诗云:人生七十鬼为邻,已觉风光属他人,莫待朝廷差致仕,早谋泉石养闲身!」

「老夫今年七十有四,是该致仕,退位让贤了。」

吕公着听着,若有所思。

他听出来,韩绛话里面的意思了。

因为孙冕的诗还有后半阙:去年河北曾逢李,今日淮西又见陈,寄语姑苏孙刺史,也需重抖旧精神!

孙冕写完这首诗,辞官而去,退隐山林。

所以……这是在说给他听呢!

这是在点醒他——吕晦叔啊,你年纪也老大不小了,该考虑怎麽风风光光的退下来了。

重点是——不要拦着年轻人的上进路。

免得让年轻人看着生厌,给子孙平白的招惹祸端。

可吕公着哪里舍得?

他的抱负和理想,还没有施展呢!

所以,他只是笑笑,就举起酒杯:「还请韩公满饮。」

韩绛也不再提这个事情了,举起酒杯,一饮而尽。

这种事情,点到为止,听得进去,听不进去,都和他无关。

便转移开话题问道:「晦叔听说了没有?」

「嗯?」

「今日,李邦直面圣时的那些事情……」

吕公着点点头,这个他自然清楚,因为这个事情就是他怂恿李清臣去做的。

准确的说,是都堂今日轮值的宰执们的共同推动的。

大家一起鼓动丶暗示丶怂恿着李清臣当这个出头鸟。

当然了,这也是因为大家都看出来,李清臣在跃跃欲试,所以轻轻推了一把而已。

大家都是很想进步的。

哪怕是吕公着这个宰相,也是这样。

在大宋,哪怕做到了宰相,进步空间依然非常巨大。

爵位丶食邑丶待遇。

以及致仕后享受的朝廷礼遇。

更何况,当今天子还开创性的发明了元老辅政的概念。

看看文彦博如今享受的待遇。

吕公着心中如何不起念想?

如何不想将来也混一个太师丶司空的头衔,然后被拜为『平章军国重事』,享受一把宰执起肩舆,御前减一拜的待遇?

吕公着道:「李邦直面圣后,便去了庆寿宫,上禀两宫,两宫诏准,命付学士院草制。」

「如今,学士院里的范尧夫和刑和叔,当在连夜草制制词,只待明日宣麻除拜。」

章惇进封高平郡开国侯丶超授正议大夫,并兼安南道宣抚使。

这肯定是要宣麻,以表重视。

狄咏虽然不能直接正任,但是,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这个官职,属于传统的三衙管军之一,自然也要宣麻拜将,以示郑重。

「宫中没有人说闲话吧?」韩绛问道。

「谁敢离间天家?」吕公着严肃的说道。

此事,庆寿宫知道也好,不知道也罢,都得不知道。

不然,就不体面了!

韩绛嗯了一声,对此不再做点评。

他今天特意休沐在家,就是不想搅进来。

韩绛对自己的角色,定位很清楚。

回朝就是来当补锅匠的所以有些事情,心里面清楚就行,参与就免了。

「从官家对章子厚的安排来看,章子厚恐怕会在广西再任一两年了。」韩绛沉吟片刻后问道:「对此,晦叔有什麽看法?」

吕公着郑重的点头:「一两年后,章子厚必将因此拜相!」

「而且,还将是身负天下之望,如东晋谢安石丶熙宁王介甫一般,挟朝野人望回朝秉政!」

韩绛听着,皱起眉头来,问道:「晦叔此话怎讲?」

章惇结束广西任期后,回朝拜相,这是傻子都知道的事情。

但,如同谢安石丶王介甫一样?

这就夸张了吧?

谢安石姑且不说,王安石当年是怎麽到的那个地步的?

别人不知道,他韩绛还不清楚?

当年,他和他的两个弟弟韩维丶韩缜,还有现在在场的这位吕公着以及其两个兄长吕公绰丶吕公弼。

天天在先帝耳边,复读着:王安石天下奇才,必可匡政救时!

同时,大家轮流拿着王安石的文章和诗词给先帝看。

那时候,先帝还是颖王!

此外,王安石自己还自带流量。

嘉佑四友之名借着天圣四友的流量,名动天下。

同时王安石本身的政绩和道德丶文章,也非常过硬!

即使如此,这也是花了十年以上时间,才造出来的声势。

章惇凭什麽在短短一两年内,就达到那个地步?

韩绛对此表示深深的怀疑。

吕公着却是叹息一声,悠悠的说道:「韩公可知,近来,京师之中,高丶向丶曹丶刘丶杨丶王等家的旁支族人,纷纷南下……」

「其姻亲也都在纷纷运作着,淮南六路发运司丶江南西路丶荆湖南路等地的转般仓的差遣……」

「就像去年,他们觊觎着三门白波发运司里的差遣一样。」

韩绛听着,神色变得凝重起来。

去年年底,京城中曾出现过一股热潮。

朝中那些和外戚家族关系密切的朝臣们,特别是高家丶向家的亲戚,忽然集体想去三门白波发运司为国分忧。

韩绛当时就感觉到不对,及时插手,虽然最终没能完全阻止外戚们的裙带进入三门白波发运司,但至少控制住了这个衙门,没有让这个事关国家社稷的重要漕运官衙,被外戚们占领。

', ' ')('

即使如此,韩绛依然提高了警惕。

甚至还专门和陕西的范纯粹丶永兴军的邓绾打过招呼。

就是怕那些家伙乱来!

不过,后来韩绛发现,那些去了三门白波发运司的外戚裙带们。

好像并没有急着捞钱,反而干了不少实事。

甚至利用关系,从朝廷这里搞了不少政策去。

建立了好几个修理漕船的船厂,还给纤夫们加了工钱,虽然不多,却也是破天荒的事情!

当时,韩绛惊呆了——这是怎麽回事?

这完全不对啊!

大宋的外戚们,哪次出去不捞钱?不坑人的?

怎麽?难道圣人的文章道德,连外戚也能感化了?

后来他才知道,这是高家丶向家人在给他们的买卖铺路。

这两家外戚和他们的这些亲戚,在熙河路那边,圈了好多地,种了以十万亩计的木棉。

就等着今年,木棉丰收后,运回汴京换钱。

于是,这些外戚的行为,就变得很合理了——大宋的外戚,就这个样子。

只要有钱赚,那动作比谁都积极丶勤快,而且为了赚钱,赚大钱,他们是很舍得的,根本不会抠抠搜搜。

想到这里,韩绛看着吕公着,问道:「广西那边和熙河一样?」

「嗯!」吕公着点头:「高遵惠在新得的交州八州以及过去右江的羁縻州中,种了很多甘蔗!」

「甘蔗?!」韩绛惊了,他自然知道甘蔗——皇佑三年,他出任江南安抚使,南下赈灾,回朝的时候,路过扬州,知道扬州市面上有卖甘蔗的。

打听后才知道,这甘蔗是苏州丶明州等地的特产。

甘蔗很甜,还可以拿来榨糖。

大宋市面上现在的红糖,基本都是从苏州丶明州那边来的。

「交州能种甘蔗?」韩绛目瞪口呆。

苏州丶明州什麽气候?

交州什麽气候?

什麽情况?

吕公着道:「老夫一开始也很诧异。」

他早年在扬州做过官,也是在扬州认识的王安石。

自然对甘蔗很熟悉。

「但,现在来看,交州就是比苏州丶明州更适合种甘蔗!」

「听说,那边种的甘蔗,不止长的比苏州快,还长的更高丶更大!」

「不瞒韩公……」吕公着神色复杂的说道:「我家那个家贼吕嘉问……前些时日写信给吕希纯,与其言:交州八州,已种甘蔗数十万亩,年底便能有第一批蔗糖,通过水路运抵江南丶京城了……」

韩绛听完,整个人都愣住了。

「年底就能出蔗糖?」

他想起了,熙河路那边的报告——熙州木棉,阡陌连野,纵渠相交,人皆以为喜!

能不高兴吗?

汴京城的吉贝布,一匹就要二十贯。

质量差一点的都要十来贯!

他们种的哪里是木棉?

分明就是钱!

而韩绛想不明白——熙河那边,天气那麽冷,土地又那麽贫瘠。

连小麦种下去,产出都很少。

木棉这种崖州的东西,怎麽就能长的那麽好?

现在,本来只在明州丶苏州等地才有种植的甘蔗,又莫名其妙的在交州长势良好了。

韩绛感觉,自己的脑子有点乱了。

「所以啊,老夫才说,一旦章子厚回朝必定拜相!」吕公着悠悠的说道:「而且,还是挟天下之望,一如当年王介甫般入朝秉政!」

这是他担心的事情。

章惇是王安石发现丶提拔起来的心腹。

可以这麽说,若没有王安石的赏识丶提拔和推荐,就以章惇当年那个浪荡的名声。

他这辈子都不可能升到待制,更不要说拜相了。

而章惇的性格,虽然不像王安石那麽执拗。

可这个人也不是什麽善茬!

想当年,章惇科举,进士及第,却因为族兄章衡考了状元,便乾脆扔掉了到手的敕诰,选择下次再战!

果然,嘉佑四年,人家再次应试,考了第五名,依然是进士及第。

这样性格的章惇,若是拜相,指不定得搞出多少事情来!

更麻烦的是,交州的甘蔗田,可能会给他镀上一层『救时宰相』的光环。

想想看,一两年后,当交州从荒芜丶贫瘠丶偏远之地。

变成天下商贾纷至沓来,无数财富汇聚的热土。

章惇的形象,会变成一个什麽形象?

治世之能臣!

再算上他南征大胜的战绩。

这样一个人,只要回朝,就是『负天下之望』。

其一旦秉政,就没有什麽人能阻挡他去做他想做的事情了。

王安石,就是最好的例子!

韩绛抬起头,看向吕公着,他知道的,吕公着绝不会无的放矢。

他说这些话,是有目的的。

虽然,韩绛已经猜到了。

但他还是希望吕公着亲口说出来,于是问道:「晦叔想要说什麽?」

吕公着道:「虽有些冒昧……」

「但老夫希望,子华相公上表致仕时,可以推荐范尧夫或者吕微仲,出知熙河兰会路!」

这是唯一可以对冲章惇威胁的办法了。

让甘蔗和木棉交锋!

看看谁印的钱更多?

韩绛眯起眼睛来,思虑片刻后,他轻声问道:「如此一来,赵公才怎麽办?」

赵卨在熙河那边乾的好好的。

有什麽理由换掉他?

又如何服众?

别人会不会说闲话?

而且,赵卨也不是什麽省油的灯,犟起来是真的能出事的!

当年南征,他能和郭逵撕。

现在自也敢和宰执们打官司!

吕公着一听,就知道韩绛已经答应了,这是和他讨价还价呢!

便道:「韩公勿忧。」

「赵公才年已六十老夫相信,他是很愿意回朝,出任六部尚书的……」

赵卨在地方州郡为官十馀年,吕公着就不信,他不想回京露露脸,顺便给子孙攒下一点恩荫。

以经略使致仕和六部尚书致仕。

这可是不同的概念,能享受到的待遇也完全不同。

(本章完)

', ' ')

最新小说: 雏菊 暗恋成殇,终是你 病娇少爷的白月光 重生后,被老公和他的白月光爆炒 猪爹精厕 同行人(群像) 夏日(完结) 她被艹短篇 岁无苦雨(母子1v1) 葬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