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陛下,房相来了。”王公公的话语声在殿前传来。
“进来。”
殿前安静了下来,不多时房玄龄迈步走入殿中,他面对当今陛下双手作揖躬身行礼。
李世民笑道:“这裴行俭当真是个人才,用一群西域散兵游勇打退了大食人。”
见他依旧躬着身子,李世民又笑道:“私下里,你不用如此多礼,且看看波斯送来的地形图。”
房玄龄这才收回手,重新站好,“敢问陛下,是否要重新重用张阳。”
好像早就知道房玄龄要来问这件事,李世民叹道:“朕不过是问他此事的轻重缓急,终究还是要看朝中的商议。”
看他还为难的神情,又道:“朕清楚,你对张阳一直以来都有成见,他是个古怪的年轻人,也是个行事果敢又有手段的人,如此人物你屡屡劝朕慎用。”
房玄龄颔首道:“陛下,张阳此人可用,但不能信任,陛下需提防,需有人看管他。”
“还有,若陛下真还要继续用他,不如将他请回长安,礼贤下士不是坏事,请回来之后需要有人看住他,让他受制于人才是。”
要请张阳再来长安吗?李世民不住摇头,“要让这小子来长安难,他就算是要来,也不会久留。”
张阳确是个人才,这样的人若能留在朝中为社稷所用是最好的,但事有例外。
别人不清楚,跟在陛下身边这么多年的房玄龄难道不清楚吗?
陛下屡屡要磨去张阳的棱角,让他臣服,让他收归陛下所用。
但这小子屡教不逊,一直都没有诚心的臣服之意。
这样的人杀了可惜,就算是用他,也要一边用一边提防。
房玄龄再次行礼,“陛下,恕臣斗胆,若陛下不能收服他,便将他圈禁在骊山。”
李世民错愕一笑,“朕还以为你会进谏杀了他。”
房玄龄会心一笑,“杀了可惜。”
朝中都是聪明人,包括长孙无忌与魏征,大家都知道陛下的心意,大人物要对付张阳很简单,对他们来说很简单。
陛下可以让他登于高堂,他们说几句话也可以让陛下将张阳雪藏起来。
君臣之中,陛下最信任的就是房相与魏征,当初走得最近的长孙无忌早已疏远。
接下来,房相与陛下说着西域都护府的教化之策。
这件事罪魁祸首,张阳正与上官仪看着葡萄架子的建设情况,还有一些胡瓜的长势。
“葡萄可以长在架子上,这样一来可以节省我们的空间,若是能够种出来,我们还可以扩大种植,到时候村子里就有自家的葡萄吃了。”
张阳说着话,心里憧憬着。
太府寺的事业蒸蒸日上,嗯!多好的一件事。
正打量着抽芽的胡瓜,李泰脚步匆匆而来,他最近又胖了,跑起来脸上的肥肉还在抖动着,“姐夫,姐夫!郑公来了。”
“来就来,你慌什么。”
张阳言语随意地应付着,但转念一想,“你说谁?”
李泰平复了一番自己的呼吸,“郑公,还有岑文本。”
岑文本都快成为骊山的常客,隔三差五就来看看酿酒场的情况,朝中就指着这些酒水,就像是等着鸡下蛋,给朝中提供利润。
酒水卖到关外去,又因为关外新增货税的缘故,骊山也可以多挣一笔钱。
张阳揣着手与上官仪,李泰三人一起来到村口迎接。
郑公已经在岑文本的带领下进了村子,李泰的侍卫也不敢拦着。
三人确认了郑公所在的方向,便又齐齐从村口折返,来到村子北面的田地间。
第六百六十七章 遇文本没好事
魏征看着眼前的一片田地最后目光落在了远处的一处菜地上,菜地就在田埂边上,倒是不占用耕种田地。
直到张阳和李泰还有上官仪一起到了,魏征这才收回眼神,“骊山的菜地倒是经营得不错。”
“郑公说笑了,这些都是闲暇之余种的,我们还有一个苗床,有我们培植的作物。”
张阳说着话又道:“文本兄,你怎么也来了。”
岑文本尴尬一笑,“来核对骊山酿酒场与造纸坊的账目,只是魏王殿下什么时候可以用上纸张回收术,上个月的账目下官看了,朝中有亏损了六十贯,陛下因为这件事几次来过问。”
造纸坊本来就是亏损的,更不要说满足朝中的用纸需求,如此一来亏上加亏,一个月亏六十贯,还是生产规模不大的情况下,也好在如今规模不大,要是扩大规模只会亏损得更多。
李泰最近忙着蒸汽机的事情,根本顾不上其他。
张阳拍了拍这胖子的后背,示意他先不要讲话,便帮着解释道:“纸张回收术还有许多技术方面的事需要解决,况且魏王殿下还要看着整个骊山的建设进展,没有这么多闲心,等有空了我们会提上日程。”
看他还是有些不放心,张阳又道:“这造纸坊有三成利也是骊山的,当初与陛下交易的时候说得很明白,一些经营都让骊山在做主。”
既然经营交给了骊山,至于何时扭亏为盈也是骊山的事。
岑文本叹道:“下官会向陛下解释的。”
张阳笑道:“今年东海江南一带又送来的不少茶叶,还是徐御史让人送来的,都是今年的新茶叶。”
徐孝德本就是东海徐氏望族的人,在江南一带的亲眷也算是有人脉。
徐慧得知了炒茶叶已经风靡了关中,便让他父亲托人买了几片山地用来种植茶叶,这丫头得知江南的气候适合种茶叶之后,便劝说父亲去安排家乡的亲眷去办此事。
徐慧是个很聪明的姑娘,说是在骊山做弟子,也会为家里着想,东海徐氏落寞了,早已不是当年,可她觉得可以通过茶叶生意,让东海徐氏再次富裕。
还能借骊山的商路卖往关外,她帮着李玥整理账目的时候,就发现了茶叶一出关外价格就翻了好几倍,三两炒茶叶在关中是一钱,到了关外价格可以卖到十钱,十五钱。
如果江南种出来的茶叶足够好,甚至可以卖到百钱。
当然了这些茶叶在江南的种植情况确实很好,在南方尤其是淮南与东南一片的气候都很适合种茶叶。
所以茶叶一度在南方都是廉价物,徐氏广种茶叶买下了不少的山地,在江南这些茶叶是不值钱,但是去了关外价格就可以翻几倍。
这丫头很敏锐地把握到了商机,种不出粮食的山地可以用来种茶树,如此一来徐氏从前两年开始就大力种植茶树,现在骊山绝大部分茶叶也都是徐孝德那边的人送来的。
将这些茶叶送到关外,也不过是骊山顺手为之,李玥很乐意帮这位得意弟子的忙,弟子越发优秀,她是越满意的。
一阵春风拂面而过,张阳将思绪收了回来,李泰的侍卫已经泡好了茶水。
张阳举着茶碗道:“有件事我在意许久了,朝中过问长乐公主的婚事,是不是也过了魏王的婚事。”
闻言,李泰的神态也有些扭捏,他拿出一副不在意的态度,又不愿意离开。
魏征喝下一口茶水,“朝中倒是有说起这件事,只不过你们骊山的规矩,男女当真都要二十岁才能嫁娶。”
张阳重重点头,“这是我们骊山的规矩,往后这个规矩还会一直在。”
魏征颔首没讲话。
骊山的孩子要健壮,要聪明,要更有活力。
坐在一旁的上官仪终于开口道:“郑公有所不知,县侯与公主殿下立下这个规矩已经有四年了,这四年间我们骊山有新出生的孩子十五个,而且少有难产,也没有早夭,孩子们都很健壮。”
魏征低声道:“健壮的生父母,孩子自然也是健壮的。”
上官仪又道:“但不足二十岁的女子所产孩子,往往都没有顺利,太府寺除了要照看田亩耕种事宜,也对照了各地的人口,十六岁以下的女子生产,早夭难产甚多,西域与突厥人更是野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