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举来年需要再开,一年一次的科举频率,令中原人心大振。
而读书人之间的矛盾也越加白热化。
就算是外面闹得再凶,这大唐的陛下做着从中缓解矛盾的角色,能够从中做调解,做个中间人的角色,朝堂是最喜欢的。
崔义玄经过这一次的事情,几乎病得卧床不起,狂人日记一出,他老人家原本就不稳的气息彻底崩塌,现在就靠着一口参汤吊着命,有人说张阳害人不浅。
准确的来说张阳确实害人不浅。
现在正在甘露殿内,与陛下还有一群文武大臣准备祸害北方的回鹘。
经过这几年漠北的混乱,回鹘借机扩张,此刻俨然已经成了一个大国。
张阳看着外交院送来的卷宗,回鹘的势力范围,从北面的贝加尔湖,到西面接壤西突厥,东面延伸到了额尔古纳河,横跨大半个漠北,与之相比,薛延陀也只是小国。
这种北方小国的命运也与中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为前隋杨广为了平定北方,回鹘也就在那个时候开始趁机壮大。
现在回鹘的可汗吐迷度掌管北方事宜。
张阳低声道:“虽说北方形势大好,但西面的大食更不容小觑。”
尉迟恭沉声道:“可向安西都护府增派兵马。”
当有一个人跑来说北面有恶魔,人们都觉得北面还很远不会危及中原的时候,这种自大才会带来灭顶之灾。
危机这才刚刚浮现,张阳思量着从今年的五月开始,外交院正在接触大食人,还有个叫阿罗本中亚人,沿着丝绸之路也到了长安城有些时日了。
李世民看着在场的众人,“先不说大食,先将回鹘的事情商议好,再论西方。”
张阳手中拿着卷宗,“且说李绩大将军征战在外,外交院已经派人过去了。”
长孙无忌疑惑道:“你们礼部的使者要直接面见回鹘可汗?”
放下手中的这份卷宗,张阳又拿起另外一份,“当然如此,不过首先,臣不主张让李绩大将军北征回鹘。”
说着话又看了看皇帝的脸色,开疆拓土这份功业自然要做,顺着眼前的利益来看,再按照皇帝的心意,回鹘也必须是大唐的。
况且大唐蓄养国力多年,一个小小的薛延陀还不够大军施展拳脚的。
“你们外交院这些天都在什么?”郑公突然问道。
“忙着卖粮食呢,卖了粮食才有钱继续搞建设。”张阳又从自己的包袱拿出一堆奏章,“这是我们礼部收集的情况,也是地理志编撰的一部分,诸位长辈都可以看看。”
听到说的是长辈,李世民稍稍点头,之前对他说的看来他都记住了。
一本本薄薄的小册子,放在眼前。
房玄龄拿起一册看了起来,皱眉道:“这种书卷外交院的其他官吏都看过吗?”
张阳解释道:“只有几个侍郎还有岑侍郎看过,具体的内容除了送给陛下,就封存起来了。”
李世民清了清嗓子,“朕确实看过了。”
“薛延陀多矿产?”
“嗯,这上面写着了。”
众人端详着,被其中罗列的几种矿产吸引。
房玄龄狐疑道:“这些消息都是从何而来。”
“诸位都知道,我们外交院有文吏包括编外的人手足足有近两百人,其中有六成的人手全部散在边关各处,他们多是以打探消息,查探风土人情为主。”
“这两年外交院一直以来便是如此,持之以恒多年才有了这些消息,不仅仅是与往来的商贩打听,还要实地去看过,当然了北面也只是限于薛延陀,西面也只是限于波斯,波斯以西就不清楚了。”
“只要我们大唐的疆域足够广,我们可以把更多的人手布置出去。”
殿内安静下来,众人都看着这份小册子,一直闷不作声的程咬金开口道:“薛延陀的婆娘都能放牧养战马?”
意识到程咬金说了一句废话众人都没有搭理。
程咬金指着册子上的记录,“老牛,你快看回鹘的婆娘都还在穿兽皮,画得惟妙惟肖,图文并茂真是赏心悦目呀。”
牛进达一手举着册子挡着脸,感觉好丢人呀。
想和这个姓程的老匹夫割袍断义了。
张阳再是拿出一份奏章,“我们礼部的建议是这样的,首先我帮助了夷男可汗复位,那么就要他们拿出赔偿,拿出本次帮助他复位所有兵马粮饷共计六十万贯。”
“慢着!”魏征打断道:“六十万贯!是不是太多了,他们拿不出来。”
长孙无忌面色凝重,“老夫也以为太多了。”
大家的心思都是一样的,钱已经不是问题了,问题是能否将薛延陀收入大唐,从什么角度才能名正言顺,又让对方心甘情愿。
张阳解释道:“用铜矿,铁矿,煤矿来赔偿,在还未偿还清楚之前,薛延陀一切赋税都归大唐,再者派出官吏入驻薛延陀。”
尉迟恭问着,“夷男可汗已经复位,他要是不给怎么办?”
程咬金冷哼道:“既然他们有,岂能错过,自然全部要,灭个薛延陀不是什么大事,给末将三千兵马就够了。”
众人纷纷点头很是赞同这个说法
李世民听着众人的议论,目光盯着张阳,越看越不舒服。
当初是他欺上瞒下绑了薛延陀的可汗,才有了多弥可汗篡位。
现在又当好人帮助他复位,甚至还要他作出赔偿。
好人坏人,全给他做了,这世上怎么会有如此不要脸之人,朕这个天可汗的脸都要丢光了。
李世民喝着茶水盯着他,传出去怕是要被人笑话,好想杀人灭口!
张阳重新坐下来,“我们礼部这边的计划就这样,接下来的事情全听诸位长辈的。”
房玄龄,尉迟恭,魏征,长孙无忌几人商议着。
最后给薛延陀和回鹘的未来做好了打算。
决定下来的奏章也有了,李绩大将军在后方做后援,与回鹘拼命的还是薛延陀,大唐不会轻易插手。
一来可以给夷男可汗壮大声势,二来可以节约大唐的兵力,也有督战的意思。
在场的全是运筹帷幄多年,从当年战场上出来的谋士与武将。
众人很快就决定了一个成本最小,利益最大的方案。
走出甘露殿,长孙无忌笑道:“以后你要多来商议。”
张阳稍稍一礼,“赵国公说的是,此次前来受益匪浅。”
魏征朗声道:“你还年轻,不要好高骛远做好眼下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
张阳还是低着身,“郑公的话,下官一定谨记。”
魏征与长孙无忌相看一眼,俩人无言各自朝着一个方向离开。
被夹在两人中间很不好受,张阳心里感慨着,这就是朝中派系争斗吗?
果然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太可怕了。
这还未开口,就能感觉赵国公与郑公的针尖对麦芒。
“张侍郎,陛下召见。”
张阳闻言诧异道:“不是刚见过吗?”
王公公堆着笑脸,“有些话,陛下要私下与张尚书说。”
张阳揣起手站着,“老王啊,你到底考虑好了没有,什么时候退休来骊山。”
王公公连连行礼,“张侍郎不要说这种话了,老奴要在宫中侍奉陛下到老死,以后能够葬在帝陵就是老奴最大的幸运,此生足矣,从未想过离开陛下,更别说去骊山。”
嗯……拒绝得很坚决。
张阳还是一脸的笑容,朝着原路走回去,“没关系,老王!我可以等。”
王公公笑得勉强,“张侍郎,请吧。”
再次走回甘露殿,李世民正看着这一次商议的奏章,他沉声道:“你觉得这份奏章如何?”
张阳笑道:“陛下,多好的奏章,看看其中的条款,充满了良心!”
几度欲言又止,李世民叹道:“赔钱,称臣,割地,还要收他们赋税,更要挖空他们的铜铁煤,你与朕说这是良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