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世民忧愁道:“朕也希望他不要再著书了,这书也是能杀人的。”
长孙无忌点头道:“是否告知张侍郎?”
“朕会亲自与他说,你去安排吧。”
“喏,臣告退。”
皇帝不想长安城混乱,而这个时候是收拢天下读书人最好的时机,趁着书生士子们群情激奋,在此时宣布科举继续开办。
无疑是给了这些士子更好的依仗。
让他们知道就算是脱离了世家,他们也可以参加科举来进入仕途。
这是大好时机,朝堂与陛下都不会放过。
李世民心情很好,从甘露殿离开来到立政殿的后院,看着满院的菊花。
“清河崔氏,你的百年风骨不过如此。”李世民突兀地笑了,想着先留张阳一条命是多么英明的决定。
长安城东市的小巷,夫妻俩正在整理着各地的账册。
李玥反复校对着手中两册卷宗,“夫君,范阳的粮秣赋税不对。”
张阳正在放松着自己的眼睛,整理账册这种事情太过费神,“是多了,还是少了?”
“少了!若是田亩数量没错,但该是一百七十万石,现在看来足足少了八十万石。”
张阳也拿过账册确认着,“他们的流水记账法不好用,我要是地方的粮官就好了,那我光靠在账册上动手脚,就能富甲一方了,在我的家乡这是小学数学题。”
侧目看着自己的夫君,李玥责难道:“要真是这样,夫君早晚会横尸荒野的。”
“嗯,多半还有利益纠葛,这种事的风险确实很大。”
流水账册,表面看起来没有问题,但用借出的记账方式一看,就能发现不少的漏洞。
这种古老的记账方式也该改一改了。
张阳小声道:“其他的地方有这种情况吗?”
李玥看着还堆放在桌案前的卷宗,伸了一个懒腰,她放松着盈盈一握的细腰,“其他的还没看。”
小武和徐慧也累坏了,正趴在桌案上打着瞌睡。
抬头看向窗外,夜已深。
张阳在院子里洗漱了一番,睡前倒上一碗热水,捧起一卷书安静看着。
书中讲的是九品中正制的定级方式。
他们通过一个人的家世与平时的行状,以及各县的乡绅来评定一个人的高低。
用家世来评定一个人是一件很迂腐的事情,一个出身低微的人与一个家世显赫的人作比较。
俩人的学识才略相同,却因为出身低微,从而失去了原本该有的待遇。
这不就是门阀的垄断吗?
张阳又拿起另一卷书,这卷书是魏书,经过南北朝几代人的编撰而成的魏史记录,其中就有记载九品中正制的由来。
其实放眼历朝历代,有些人家世不显赫,往往也能成大事。
如此鲜明的例子就在眼前,可是他们就是不愿意承认。
中正者一般是朝中的二品,只要你是二品官吏就有推举之权,这就导致出现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场景。
在种种利益纠葛之下,导致了二品所选官吏范围内几乎都在门阀大族之间。
以至于到了后来门阀世族就完全把持了官吏选拔之权。
慢慢地这种制度被腐化,弊病也开始出现。
世家也在那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颠覆。
在中正品第的过程中,才德逐渐被忽视,家世则越来越重要。
造成了啼笑皆非的一幕,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公门有公,卿门有卿。
丞相的儿子还是丞相,贩夫的儿子还是贩夫。
彻底断绝了底层人往上走的道路。
李玥带着两个丫头洗漱完,让她们先去睡下。
走到夫君身边小声问道:“还不睡吗?”
张阳放下手中的魏书,“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吃人,敲骨吸髓的吃人。”
她在一旁坐下来,“这卷书我看过,其中有不少文人添油加醋,甚至在其中美化了九品中正制。”
李玥喝下一口热茶,看着漫天的星辰,“今天长安城张贴了告示,说是来年再开科举。”
她苦笑道:“父皇终究是父皇,他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的。”
第五百一十八章 满满的都是良心
李玥双手捧着温热的茶杯,“夫君,一定要在我们新家建设一个专门用来铸造东西的房间吗?”
“对呀。”张阳喝下一口茶水,“总要有个房间,给自己做点小东西,或者给家里修修家具,这是男人的浪漫。”
星空下,夫妻俩人相依坐着,低声讲着话。
“要不这样,我不用琉璃做门了,我退而求其次,用来做窗户吧。”
“那就这样。”
刚答应下来,又觉得什么地方不对,李玥挥起拳头砸在他身上,“夫君戏弄我,这算什么退而求其次,本来就不行!”
张阳享受着她无力的小拳头,心中百感交集,以后慢慢劝她。
“狂人日记在长安城引起了许多议论,都说清河崔氏的半年风骨折了大半。”李玥眉头紧锁,“那位崔义玄自认愧对祖先,几次想要自尽了之都被拦下了,名节大过他的性命,为了保住这百年的风骨,这位老先生宁可一死了之,来弥补这一切,真是迂腐。”
他们将名节看得比性命还重要,这种名节更是代表着整个清河一脉。
就算他自己不去自尽,世家那边也会有人逼着他去死。
这样才能洗干净他的所作所为对清河一脉的影响,多么恶毒的做法,多么可怕的旧制度。
这是骊山与世家的第一次较量,准确地来说是第一次正面较量。
以往不论是御史台也好,还是李世民也好,都是站在矛盾的侧面。
张阳低声道:“看来我们家以后要面对洪水猛兽了。”
“嗯,婶婶也说过,以后会有人不遗余力地来抹黑夫君。”
“哈!”张阳不屑一笑,“他们错了,我本来就不是一个在意名声的,这一仗我们骊山打得漂亮,往后我们骊山的书籍生意会更好的。”
骊山之名传遍中原,这就是一个巨大的品牌。
招牌有了往后的生意有诸多的好处。
张阳低声道:“再大的困难都过来了,以前我们一贫如洗的时候也能活得自在,现在我们有实力了,与当初一样了。”
“嗯,这些困难都算不得什么。”
李玥抱着夫君的手臂,“洛阳的生意什么时候可以收网?”
听着媳妇的问话,她还念着那边的巨大收益,张阳惆怅道:“时机还不成熟,已经派人先过去了,估计来年应该会有不少的银钱送来。”
“骊山的银钱要不够花了,西突厥与河西走廊银钱也还没送来,家里要更省吃俭用才行。”
张阳犯愁,心说家里钱够用的时候也没给我增加花用,“院子里还有多少银钱?”
她指着一块地,“在这里埋了三百贯,还有这里十余块银饼未做称量,在我们的菜地下面还有一些不是太多,有个三五贯。”
也不知道她平时在院子挖了多少坑,埋了三百贯……
张阳感慨道:“真是辛苦你了。”
李玥抿嘴笑着,还有些雀跃,“不辛苦,还不是为了这个家。”
屋中又传来了孩子的哭声,她只好匆匆回屋。
张阳喝着水,将看过的书卷丢在一旁也没了兴致,都是一些疯子写的
狂人日记出现在长安城引起了不小的风波。
书籍的传播很快,这卷书很快就传遍了已经到了洛阳与潼关。
这卷书的魅力在于,能读懂的人读之悚然,警醒。
读不懂的人就觉得是个荒诞的日记而已。
有人的地方就有敌对,读书人与士子分成了两派,拥护世家门阀的人依旧不少。
人们分成了两派,一派选择继续支持世家。
一派选择站在了朝中这边,多数为贫寒学子。
关中各地矛盾频发,皇帝乐见其成,对世家不利的事情,那都是好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