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众人正忙着,李世民的旨意又来了。
传旨的侍卫念道,“陛下有旨,命外交院整理河西之地卷宗,并且划出嘉裕山之地所在关外牧民,整理成册交由中书省。”
念完旨意侍卫便离开了,外交院又传来声声哀号。
要不是外交院给的月钱比朝中文吏的俸禄都要多,真有人不想干了。
不仅仅外交院很忙碌,因为当今陛下又对建设河西走廊有了想法,科举要开办,官学的事情又由太子亲自督办,天可汗说了轻徭薄赋,可眼下面对天可汗时不时冒出一个想法。
朝中也是忙得不可开交,不少官吏都把卷宗带回家中去书写了,早朝昏昏欲睡的人也不在少数。
今天难得张阳来早朝。
许敬宗抹着眼泪。
“你哭什么?”张阳穿着官服站在太极殿内安慰着。
许敬宗低声道:“下官见了张尚书犹如见到了亲人,最近这些日子实在是太难了,整日在外交院忙碌,半月不归家,家中夫人还以为养了外室。”
“是吗?人手不够吗?”
张大象回话道:“人手确实不够,几次向吏部说了,一直不给人手。”
礼部三人齐刷刷看向杨师道。
杨师道手执笏板朗声道:“各部都要人手,你们礼部忙,朝中各部谁不是忙得不可开交?”
张阳又看向李百药,“百药兄弟,这些天你也带着人去外交院帮忙。”
李百药行礼道:“过两日就是科举开办,下官实乃分身乏术。”
又听了许敬宗解释,这些天别说朝中各部了,就连门下省也顶着太子亲自督办的压力,正在筹备官学事宜。
以现在朝中的人手,在科举还没有结束之前,在官员还没补充之前这种情况不会结束。
“老许,我给我们外交院扩建一下,周围再买两块地。”
“张尚书这是何意思?”
“要把我们的人手细分一下,过些时候我会把具体细则给你,你先让人把地买下来。”
“张尚书有所不知,最近我们长安城的房子价格飞涨,我们外交院周边的几块地价格也不菲呀。”
“咱们不缺钱,让魏王殿下出面办,我看谁敢跟我们抬价。”
张大象和许敬宗相顾无言,只好听之任之。
随着李世民的到来,早朝开始了。
其实今天之所以来上朝,也是和魏征一家约好了,今天要带他们一家去骊山看看。
李世民见到张阳有些诧异,随即又沉下脸听着各部的禀报。
一年之内说要建设安西四镇,半年过去了,眼下看来礼部的进展并不大,倒要看看张阳届时如何为他当初的口出狂言负责。
早朝进行得顺利,结束得也快。
下朝之后,张阳和魏征走在一起。
一个是当今侍中魏相,其地位与房玄龄,长孙无忌等人并列,还掌管着御史台。
而张阳是个新晋的县侯。
这两人都是朝堂上的孤臣,在朝中没有朋友。
对周围人的目光,一老一少都没有在意。
走出承天门,一路走到朱雀大街上,张阳先是回了一趟家,带上媳妇和小武还有小熊。
一家子先在长安城前准备。
刚收拾好马车,魏征一家带着两个儿子也来了。
李玥先是行礼,“见过郑公,见过魏夫人。”
魏夫人上前亲切地说道:“公主殿下如今怀着身孕,妇人怎能受此礼。”
李玥微笑着:“既是长辈,当然要行礼。”
媳妇和魏夫人坐一辆马车,张阳扶着魏征坐上马车,“郑公,我还准备了一辆马车,两位公子可以同乘。”
魏征看了一眼自家的儿子看,“就让他们跟着跑吧。”
知道魏征家里清贫,也有自己的教子方式,张阳自然不好多说。
两家人朝着骊山而去。
马车在官道上摇摇晃晃,“你现在也是县侯了,年纪轻轻就有这般地位。”
听着魏征的话语,张阳坐在车辕上回道:“其实我来到长安遇到的长辈都很不错,有河间郡王与老师,一路走来少不了长辈的提携。”
魏征沉声道:“还是因为你这一身的本事,与你的心性所致,听说你教导你长大的是秦岭的一位隐士老人。”
张阳咧嘴笑着,“我的老师确实教会了我很多,也让我可以很好地认识这个世界。”
“好好珍惜你的本领,这些本领来之不易,人这一生能够遇到一个好老师不容易,而且还是教会你这么多本领的老师。”
“郑公说的是。”
一路上不再说话,马车摇摇晃晃便到了骊山。
魏征的两个儿子要守在村口。
张阳带着郑公走入村子。
李玥牵着魏夫人的人,向她介绍着村子里的情况。
已走入这个村子,入眼的便是整齐的房屋和整洁平整的路面。
这路面干净得尘土都没有,还是浇筑而成的。
魏征看着一间间屋子,“这些都是你这几年的心血?”
“不能说是我自己的心血,我只是希望全村上下可以一起脱贫致富。”
“脱贫?”魏征摇头道:“这中原还有很多人都吃不上饭,若是全中原的村子都像这里一般富有,老夫死也瞑目了。”
张阳笑着解释,“这是我们村子里的医馆,您看看这里,很大吧。”
魏夫人点头,“从未见过这么大的医馆。”
这个大医馆占地两亩还在扩建,张阳解释着:“这一片原本是用来做买卖的商业街,我打算把这一片全部都拆了,把这整条路都收入医馆之中,房屋一幢幢,能够容下更多的病人。”
魏征听着点头,“老夫听说过,你们骊山的大夫不仅医术高明,还要孙神医坐镇,药费也很便宜,嗯!治病救人本就是惠及天下之事,你也是一个胸怀天下的人。”
等医馆扩建完成之后,它会成为一个庞然大物,按照设想是一个可以近千人的存在。
带着魏征与魏夫人又走向村子的另外一边,这里还有一群孩子正在读书,朗朗读书声很是动人。
魏征向窗户里看了一眼,有数十个年纪十岁上下的孩子正在念书。
不打扰孩子们读书,魏征走远之后才问,“这里便是你设置官学之地?”
张阳笑道:“别看现在的书舍很小,以后这里会成为一个很大的学堂,我们还会教授很多很多科目。”
魏征听着点头。
张阳又道:“如若郑公将来想要告老了,可以来我们骊山养老,咱们骊山山好水好,邹国公和太上皇都在这里养老,很是养人。”
“老夫听闻了,都说张公瑾活不过两年,倒是你的骊山活到第三年。”
“还有呀,我们骊山每天早晨都会有孙神医带领,在我们骊山组织人一起打太极拳,孩子老人都在一起打拳,那场面可有意思了。”
魏征还是点头,“这件事老夫也听说了,当年孙思邈想要与你坐而论道,你以医术为由连哄带骗将孙思邈拉进了骊山。”
张阳使劲清了清嗓子,“这怎么能是连哄带骗呢?”
魏征又道:“说来也是,你若是真没有真才实学,没有医术的见解,孙神医也不会留下来。”
再走一段路,魏征在一片菜地停下了脚步。
魏夫人也很好奇,她仔细看着,“这是什么菜?”
李玥解释道:“这是卷心菜,当初从波斯人手中买来的,长得很不错,也好养不挑地。”
张阳拔了两颗用布袋子装好,“郑公回去的时候带上。”
看魏征有些犹豫,张阳又道:“不就两颗菜也是什么值钱的东西。”
接过布袋子,魏征稍稍点头,“鼓励耕种,开办官学,建设医馆,一路走来可见你有造福一方的心思。”
“郑公说笑了,我就是将自己所学拿出来用而已。”
一路上继续走着,魏征抚须继续道:“若你那位秦岭的老师还在世,老夫真想见一见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