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阳点头,“理论上是这样的,这事说着简单,其实也难办,能在长安城做大生意的人,谁家身后没有权贵撑腰。”
李玥放下手中的衣服,思量着,“所以我们想要拿住更多的布商之前需要查清楚的底细,谁是谁的靠山要摸清楚,不能够莽撞行事,以免遭到不必要的麻烦。”
“媳妇想得周到,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避开很多麻烦。”
李玥小声道:“等开朝那天,我去找母后,将这件事先说给母后听,母后会不会帮忙先另说,至少要让母后知道我们如今的处境,还有皇爷爷也要拜访,他老人家在宗室的话语很重要。”
见夫君一直看着自己,李玥低着头,“夫君这么看着我做什么?”
张阳收回眼神,揽着她的肩膀,“你现在越来越有模有样了。”
李玥靠着夫君的肩膀幸福笑着,“人都是会长大的。”
“我是说你在经营方面越来越有模样了。”
“夫君是不是戏弄我,说我没女人的样子?”
张阳清了清嗓子,“我没有这种意思,你是知道我的,我对外面那些世俗之见一直都是嗤之以鼻的,为什么女人就不能有事业了。”
李玥已经十七岁了,她的眉宇间有了更多英气,她的内心其实很要强,对很多事情都有一种刻在骨子中的不服气。
又受到皇后的影响,她在村子的一言一行颇有一地主人的模样,也有了主人该有的气势,不好的地方转变就要转变,该奖赏的一定要奖赏。
“你越来越有一个地主婆的架势了。”
“地主婆?”李玥听着狐疑道:“这好像不是什么好话。”
“整个封地都是你的,你就是主人,你就该有这样的气场,没什么不好的。”
小武拿着一本册子而来,“老师题目做好了。”
李玥看过题目,仔细看着,“你看看这道题你又不写运算过程了,这不是一个好习惯。”
小武点着头。
听媳妇给小武讲着课,张阳拿过她脚边的水盆,抬到一旁自己洗着自己的官服。
朝中的官服是用细麻布做成的,穿着的感觉并不好。
平静的日子过了两日,骊山的棉布一度买到了脱销。
今天是开朝的日子,照理说这么重要的日子李泰也要到场,他找了一个生病的借口送入宫中,而他直接来到了骊山,帮着生产棉布和肥皂。
过些天梁祝这卷书就可以卖出去了。
这一次不是只卖半卷,而是整卷书一起卖出去。
李泰不解地看着上官仪,见他还看着梁祝,“这个故事你都看了几遍了,你就不觉得腻吗?”
上官仪解释道:“这个故事其中的深意魏王殿下理解吗?”
李泰洗去粘在手上的纸浆,“不就是讲两个相爱的人,在世俗和权势下的凄凉下场吗?”
上官仪解释道:“其实魏王殿下要换个方面去想,张侍郎的故事总是以普通人的身份来写的,这种书也是给普通人看的。”
李泰不耐烦道:“上官仪,你讲话的样子越来越像张阳了。”
今天是开朝的日子,张阳先把媳妇和小武送到立政殿便急匆匆跟着太子去参加朝会。
“太子殿下,我只是一个东宫小吏,不用去参与大朝会吧。”
李承乾脚步很快,“朝中不论是黄门小吏,皆要参与这次的大朝会,如果太极殿站不下,就要站在太极殿外,往年皆是如此,一年就一次。”
无奈跟上李承乾的脚步,两人到了太极殿前的时候,这里已经站了不少人。
李承乾,“你就站在大安前面,孤先入殿了。”
东宫的官吏也只能站在太极殿外,还没有资格站在殿中,张阳心头无奈,想当年我也是在太极殿睡过觉的。
在张大安前面站好,张阳看到他的后面站着一个家伙正朝着自己笑。
大安介绍道:“这是刚刚到东宫的长吏徐孝德。”
张阳拱手道:“见过徐长吏。”
天可汗还没来,除了站在殿外的各部文吏还有诸国使者。
距离禄东赞还有些距离,就可以感觉到他眼中的敌意。
张阳回头瞪了他一眼,如果眼神可以杀死人,这个眼神下他已经死了几百次。
被这么一瞪,禄东赞也收回了目光。
张大安顺着目光也看去,正巧看到了禄东赞有些窘迫地收回目光,“张少师是和这个使者有仇怨?”
张阳在自己的位置站好道:“这是他单方面的仇怨,我心向光明,一身浩然正气,与这种人怎么可能有仇怨。”
“想来也是。”张大安点头。
皇帝没来,大家此刻在等待的时候可以唠唠家常。
“久闻张少师才名,今日一见才发现,竟然如此年轻。”
张阳无奈道:“用你们的话来说二十出头就不年轻了。”
徐孝德又小声讲道:“刚刚见到太子殿下亲自送着张少师一起走来,想来太子殿下与张少师的关系必然很好,将来在东宫还要张少师多多照拂。”
张阳苦笑道:“照拂说不上,大家以后能够团结就好。”
一个赵节说是要照顾,还和杨师道是一家子。
现在还有一个徐长吏。
“听说张少师与公主殿下的数术都十分了得,连李淳风道长都说是奇才,将来成就不在李淳风道长之下。”
张阳揣着手看着太极殿,“你还打听得挺仔细。”
“初来乍到自然要了解明白,下官每每去一个地方都要好好了解,只是长安城太多,也有太多的事情需要了解,还听闻张少师写了一本红楼的书,却被列为了禁书?”
张阳点头。
“下官找书贩子买了两卷带回家看了,确实是个好故事,故事中没有对礼教的评判,故事中的每个人物何尝不是对礼教最大的评判?”
张阳一头的黑线,这人的话又碎又密。
徐孝德又道:“听说长安城还有一种奶茶的东西下官尝过还是很好。”
张大安面无表情。
张阳稍稍叹了一口气。
“下官还听闻了骊山的事情,更听说骊山的棉布价格低廉导致长安城不少布商的生意难做,因为此事下官还写了一份奏章递交给陛下,来弹劾张少师。”
听闻这话,张阳诧异地回头看了一眼,这人怎么这样……
你说你刚到东宫任职,还没进东宫的门就弹劾我?
还做不做同事了?
徐孝德又道:“想来这等商贾只是不能让陛下牵挂,最多也只是派几个黄门小吏去长安城安抚商贩,再警告一下骊山,想来没什么大事。”
张阳:“……”
“其实下官弹劾张少师,也是希望长安城在众多文臣武将治下可以更加地繁荣,棉布确实是好,价格低廉,寻常人家也买得起,下官也想买一些带回家中,只是每一次都被抢购一空……”
这人又开始了,张阳麻木地目视前方。
直到朝会开始,徐孝德这才停下了碎碎念。
站在阳光下看不到殿内的情况,太极殿内显得昏暗。
也不知道里面进行得如何。
一直站了半个时辰,今天的阳光还有些热,张阳擦了擦汗水,心说这场朝会还有多久才能结束。
日头越来越多,眼前的文吏也不知道是六部中的哪个,他的汗水已经浸湿了身后的衣襟。
天气温暖也是一件好事,可眼下新年才过十五,才一月太阳就热得有些不像样。
不一会儿,有个太监走到殿外,高声道:“陛下召见,龟兹使者,高昌使者入殿。”
听到话语,使者队伍这边立刻走出了两个人。
张阳提了提精神,继续站着,回头看了看大安,他倒是站得很淡定。
过了半个时辰,又有太监走出来,“陛下召见,东宫少师,张阳入殿。”
听到话语,张阳走出队伍,从一个个官吏面前走过,一路走到殿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