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张阳说着,孙思邈消化着这些话语。
张阳笑道,“都是为了医学,在孙神医留在村子里的这些日子,在下一定将自己所知道的倾囊相授。”
“如此也算是为了世人。”
“这都是在下应该做的。”
两人相视一笑,孙思邈想要了解自己从未了解过的救治方式。
张阳为了组建自己的医疗团队。
各取所需,达成了共识。
小熊在村子里也没人管它,它已经习惯了这里,早已把这里也当作了它的领地。
村子里的孩子们可喜欢它了,小熊就是村子里的吉祥物,孩子还喂给它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不过除了李玥,其他人给它喂的东西,它都不吃,顶多闻一下然后一脸嫌弃地走开。
最近它又盯上了村子里的两只大鹅,来这里它都会和两只大鹅打一架。
每一次小熊都是狼狈而归,但它从来没有放弃过挑战,就像是一个学徒每天过来挑战武林高手。
村子里的孩子们和村子的狗,见到大鹅都要绕着走。
只有小熊无所畏惧,好似它的骨子里就有一颗睥睨天下的心,早晚会成为一方强者。
张阳和李玥瞧着眼前的战况,小熊和大鹅几番交手,很快就落下了下风。
最后小熊一路跑一路滚,狼狈地跑回李玥的脚边。
两只大鹅昂着头,一摇一晃地走回它们的鸭圈,一副高傲的样子,丝毫没有把小熊这个对手放在眼里。
张阳低头看着坐在李玥脚边的小熊,“没关系,等你长大了,这种大鹅对你来说一口一只。”
小熊舔了舔自己的爪子,黑溜溜的眼珠子看了看张阳,又是这种充满不屑的目光。
这熊迟早有一天成精。
张阳和李玥来到河边。
村子的水轮车已经完工,三个巨大的水车就在河边。
为了增加水力,牛闯还建设了一个简易的河坝,河坝很简单,就是挡住一半的水流,让更多的水力集中在水车上,尽量不影响下游的水位。
不然下游的村子又要来闹了。
三个水车从最大的到最小,直径各相差一倍,这也是做了十多个模型之后得出来的最优解。
前些日子为了这个废了不少心力,还让两位婶婶一起帮忙,这也让两位婶婶的木工手艺在短时间有了很大的提升。
水车吱呀吱呀地转动,带动水轮车,带动一根推杆拉动五个磨盘,一个村子里的孩子将一袋袋的黍米倒入磨盘中,用来研磨黍米。
大人们可以忙着去做别的事情。
这种看磨盘的活,孩子们都能来做。
原本用一个磨盘需要的人力是一到两人,两个人确实能够提高效率,但也是在多耗费一个人力的基础上。
就算是用牲口拉动磨盘,那也是用了畜力。
村子里的人口本来就不多,每一个人力的运用都要盘算清楚。
有了水轮车之后,往后村子里就能多利用四到五个人力。
多出来的人力还能用在别的地方。
张阳的目光看着水车另外一侧的田地,还有一个村中的男人正在翻着土,有了水车和送水架的灌溉,之前不能种地的荒地,也能通过水架运水来灌溉。
孙思邈看着水车赞叹道,“没想到公主殿下还精通机关术。”
李玥咧嘴笑道,“这是夫君教的。”
孙思邈讲道,“当年墨子将机关术发扬,其名响彻天下,诸国纷争,战乱不歇,又有多少智慧失传了。”
“夫君所教的机关术,又和前人的机关术有些不同,只能说是大同小异吧。”李玥看了看张阳,牵着他的手。
孙思邈追问道,“如何不一样了。”
李玥有些骄傲地说道,“夫君还知道诸子百家中有气象学家这一说呢。”
“气象学家?”孙思邈抚须纠结着,“贫道怎么没听说过。”
张阳尴尬地笑了笑,没解释。
孙思邈叹息一声,“说来也是,诸子百家造就了多少智慧,都毁于战乱,千百年来失传的又有多少,后世所传不全。”
张阳解释道:“其实后人的智慧一样不差的,不如说诸子百家一直都在,只是他们换了一种形式存在人间而已。”
“你这话有道理。”孙思邈中肯地点头。
为了不浪费土地,特意来了几个人来开垦,现在播种到了秋季还能有些收成,多少可以多一口粮食。
张阳瞧着这场面低语道,“这样子效率是不是太低了。”
李玥抿了抿嘴,思量着讲道,“不都是这样的吗?咱们村子已经借不到牛了。”
“我知道一种叫做代耕架的东西,应该也能用来耕地。”
“代耕架,也是一种耕地的工具,可以提高效率,回家我好好琢磨琢磨。”
“嗯。”
牛闯给上官仪安排的住处,也给孙思邈安排了住处,村子的房子本来建设的时候就是多建了好多间,这些房子现在还空置,本来也是打算,留给村子里以后的孩子们长大了住。
不过是多建一两间房子的事情,顺带就能建起来。
牛闯走过上官仪的房间,读书人就是不一样,在这里住了小半个月,房间里就已经有了这么多书籍了。
物尽其用,人也要人尽其用,上官仪除了处理村子的事情,每天可以利用吃饭的半个时辰里给村中的孩子们教书。
上官仪融入村子的过程非常顺利。
而且上官仪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去长安城的弘文馆当值,下午回来时总是会带一些书卷过来,给孩子们教书。
每每到了深夜才睡,天不亮就再起床赶路去长安。
就这么坚持不懈,村民们都很敬重上官仪。
按说这个时辰上官仪也快回来。
牛闯沿着村子的小道来到另外一个开阔地,这里要建设一条商业街。
大多数都是两层楼的建筑。
村口最前方就是医馆,孙思邈也住在了这里,二楼是孙思邈的卧房,这里摆放着不少药材,医馆的占地面积很大,足足占了五亩地,里面有很多的房间。
甚至还要做病房。
牛闯以前也没听说过病房这种房间。
走到村口,牛闯就见到了上官仪朝着这里走来。
他每日都是这个时候到村子里。
这人从早忙到晚都不带歇的。
上官仪见到牛闯拱手道,“牛里正,最近朝中有消息传来,说是朝中要重新完善科举制,在下每日可以多教一个时辰的书,将来孩子们说不定也能入朝为官。”
“实在不行我让驸马多安排一下人手,你也别太劳累了。”
“农闲这段时间县里也没什么事,朝中有此举措我们不能错过这个机会。”
“上官兄说的是。”牛闯心中感慨。
“荒地田亩,新造的田册可有交给县丞?”
“已经送去了,说是明日派人过来丈量。”
脚步刚迈进村子,上官仪很快就进入了工作状态。
“人手够吗?如果今天能够把田亩开垦出来,这个月就能播种了。”
“还有几十亩地不好说。”
“也不知道其他村子能不能借给我们人手。”上官仪苦恼地说着。
牛闯无奈一笑,因为河道的事情,周边的几个村子都得罪了,这回要借人手肯定是借不到。
这地界人们的性子烈,说一就是一。
得罪了就是得罪了。
上官仪本事确实好,却不懂人情世故。
贞观五年六月的第一个早晨。
张阳一觉睡到下朝时分这才来到朱雀门,这里还是和往日一样地繁忙。
笑着和路过的人说着早上好。
一个好久不来府衙当值的人突然来当值了,一众路过的官吏像是见了稀有动物一样,纷纷停下脚步,忍不住多看两眼。
如今朝中吏治清明,大家都在为了社稷挥洒汗水付出心力,只有礼部这个地方有些特殊,各部都是一个尚书两个侍郎,五六个小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