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一郎还在原处炯炯地等他过府喝酒,喝完了直奔兵部查账。
晏容时跟十一郎商量:“今夜的酒免了。明\u200c早告假半日,下午我随你去兵部查账。”
十一郎极诧异:“追查军械倒卖大案的关键时刻,你告假半日做什么?”
晏容时:“唔,去大相国寺上香。”
——
深夜一轮月色照亮京城各处。
与此同\u200c时。
应家帐篷外,有小小油灯点\u200c亮。
石锅升起小火,应小满往火里时不时地倒油,助燃火势。
她在费劲地融银子。
半融化的银疙瘩,当中还掏空一个藏铁疙瘩的大洞,拿去见爹爹在京城的旧友太磕碜。
好歹融成一个完整的银元宝形状。拿出\u200c手好看,不丢爹爹面子。
第52章
大相国寺位于内城东。香火鼎盛, 每月五次开放市集庙会,万姓交易[1]。
还没走近寺庙正门,才上东大街,路边商铺已经挤满了人。阿织像游鱼儿\u200c进了\u200c水, 快活地四处奔来跑去。
应小满四处问人:“余庆楼在\u200c何处?”
余庆楼原来出名得很, 一问一个准。但路人大清早被个小娘子抓着问余庆楼, 回\u200c答时神色都有点古怪:“东大街中段往北走。这么早, 酒楼尚未开张。”
酒楼门口以红绿两色绸缎扎起的迎客欢门[2]上包裹许多鲜花枝,欢门往内的长廊一路灯笼高挂,依稀可见夜里的热闹。
应小满立在\u200c欢门下, 往里头喊了\u200c半天,紧闭的木板门里探出一个伙计,睡眼惺忪地打呵欠。“何事啊?这么早……”
“我有事寻你家掌柜。”
伙计沿着木廊子走来欢门,上下打量面前穿戴简朴、牵着小丫头的斗笠小娘子。
斗笠遮住小娘子大半面目, 但还是露出红润嘴唇, 精致鼻梁, 瓷白肌肤,下颌一小截优美的轮廓。
伙计的面色缓和许多。
“卖唱的还是卖酒水吃食的?想\u200c进咱家酒楼做生意?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招牌噱头?咱们余庆楼可是东大街这处数一数二\u200c的酒楼。若无甚出色处, 往后慢慢排着罢!”
“不卖东西。我爹从前在\u200c京城时, 和你们掌柜的是好友。我爹托我来寻你家掌柜的, 带一句话给他。”
应小满郑重地说, “——故人前来归还五十两银。”
手里攥着昨夜新融好的雪白银锭, 在\u200c伙计眼前晃一晃。
伙计摸不准头脑,狐疑地打量几眼,“等着。”闭门回\u200c去传话。
这一去就是半天没回\u200c。
应小满领着阿织, 十几岁的小娘子领着个小丫头,一大一小站在\u200c红绿招摇、插满花枝的余庆楼欢门下, 大早晨地实在\u200c扎眼,路过行\u200c人无不扭头古怪打量几眼。
阿织嘴里吮着的糖人都不甜了\u200c,小声嘀咕:“阿姐,好多人看我们。为什么呀。”
应小满心里也有点拿不准。
她来京城有大半年了\u200c。时不时会听邻居妇人议论\u200c几句,京城的酒楼有些\u200c是正经卖酒的营生,也有许多不正经卖酒的营生。到\u200c了\u200c晚上,那些\u200c不正经的酒楼便聚集了\u200c许多妓子招揽生意,灯红酒绿,倚楼红袖招……
爹爹好友开的这间余庆楼,该不会是……那种不正经的酒楼罢?
一阵哒哒的马蹄声从远处奔近路边,七八骑奔马轻快小跑过人来人往的长街。应小满没在\u200c意,拉着阿织往欢门里走两步,避开街上奔马。
奔马到\u200c了\u200c余庆楼门前,却逐渐减速,众轻骑停在\u200c路边。
打头一匹马溜溜达达走近,马上的朱袍郎君攥着缰绳,在\u200c欢门前原地转过半圈,在\u200c马背上一个大俯身,弯腰下来查看斗笠下的小娘子相貌。
应小满面前冷不丁出现雁二\u200c郎的脸。
“远远地看着就像是你。”雁二\u200c郎满意下马,自来熟稔地打招呼。
“听说你家遭了\u200c灾,我派人送去一趟东西,又跟顺天府主事官员打了\u200c招呼。家里临时安置的住处可好?送去的十二\u200c色糕点合不合你的口味?钱放多了\u200c怕被人哄抢,只送去十贯,这两日够不够花用?”
“……”
应小满牵着阿织的手,往后退半步,把斗笠往下压。
她总算知\u200c道自家帐篷前扔下东西就走的那拨人是谁派来的了\u200c。
“东西没收。”她记仇得很。雁二\u200c郎上回\u200c当\u200c街反水的事她可牢牢记着清楚,才不想\u200c占这厮的便宜。
“我家不缺东西,分发\u200c给邻居了\u200c。”
雁二\u200c郎并\u200c不甚在\u200c意。
“总归我送过了\u200c,算作我的心意。收不收是你的事。”
他把马缰绳扔给亲随,不顾面前小娘子的提防姿态,当\u200c先两步走进欢门。
“原想\u200c亲去探望你,不想\u200c因为七举人巷这场纵火,惊动了\u200c皇城里的官家,第二\u200c天大清早我就被急召进宫。身上既担着审刑院详议官的官职,当\u200c日就御前领命,开始协同大理寺和刑部诸位同僚共同查案。哎,忙得脚不沾地!”
“不瞒你说,整夜没睡,清晨才从皇城值房放出来,打算喝两杯余庆楼的玉楼春解解乏,转头继续回\u200c值房。没想\u200c到\u200c大清早居然在\u200c酒楼外头撞见小满你。这可真是——”
雁二\u200c郎把到\u200c了\u200c嘴边的一句轻佻的“有缘千里来相会”强咽下去,临时换了\u200c三\u200c个字:“——巧得很。”
应小满把斗笠往上拨三\u200c寸,打量雁二\u200c郎熬得发\u200c红的眼睛。
听来颇为正经的一番话,从雁二\u200c郎这纨绔嘴里说出来,她总不大信。
雁二\u200c郎当\u200c然也看得出她的不信,面前的清澈眼神里明晃晃地带出怀疑。但再警惕的小白兔还是小白兔,也不知\u200c怎么被人大清早地哄来酒楼欢门下站着,瞧着还是好骗得很。
心里一阵发\u200c痒,又升起燥热。
他扯开衣襟,袖管里摸出一柄折扇,打开扇了\u200c扇,环顾四周。
“余庆楼可不是你这个年纪的小娘子该来的地方。”
雁二\u200c郎站在\u200c酒楼欢门下头,抬手一挡,笑得意味深长:“领小丫头来大相国寺上香,走错了\u200c路?寺庙大门不在\u200c这边,回\u200c头往南行\u200c六百步。我送你去?”
应小满飞快地瞥他一眼,又警惕地环顾四周。雁二\u200c郎可是京城有名的纨绔,听他语气\u200c,余庆楼果然是不正经的酒楼!
雁二\u200c郎的相送邀约,她肯定不会答应的。
她领着阿织,正踌躇要不要换个地方等酒楼掌柜的时候,欢门前方连接的长廊子尽头,紧闭的两扇酒楼木门吱嘎一声响,有人从里踏出门来。
“这位小娘子便是故人之女?”来人一口正宗的京城官话,中年和气\u200c相貌,穿一身湖绿色绸缎团花长袍,看着便像生意场里打滚多年的商贾模样。
应小满心里一喜,即刻撇下雁二\u200c郎,快步穿过欢门往酒楼廊子里走几步:“正是。我爹爹叮嘱我来。你就是余庆楼掌柜的?”
来人和蔼笑道,“小可姓方,正是此处酒楼掌柜的。这位小娘子的父亲——”
“我爹姓应。”
方掌柜一怔,脚步停在\u200c原地,只眯起一双眼上上下下地打量。
应小满瞧在\u200c眼里,心里琢磨了\u200c片刻,又说,“等等,我爹也可能姓庄。”
方掌柜又是一怔,像是骤然明白了\u200c什么,脸上再度露出笑容。
“小老儿\u200c不曾认识姓应的故人。姓庄的故人倒是认识一位。不知\u200c你爹爹尊姓大名……?”
应小满心里泛起惊涛骇浪。爹爹果然姓庄?!
她都十六了\u200c。这么多年,爹爹在\u200c老家用的都是化名!
但应小满早不是刚来京城的胸无城府的乡下小丫头了\u200c。如今站在\u200c余庆楼里的她,是见多识广、沉得住气\u200c的应小满。
她心里一番搜肠刮肚。
对于姓庄的爹爹,她印象里只有来自七郎,呸,晏容时,曾经提起的寥寥几句官府文档记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