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有话说:
南央军在接下来的情节中也很重要。
(因为存稿已经到后期,所以这段时间可能会比较频繁的加更的
(标着二更就是第二次更新,小可爱们别忘了看前面的哦~
(一更还是早上六点,二更应该会是下午3点
(谢谢支持
(热爱生活,热爱读书,热爱吃饭,热爱运动
(忽然发现自己是个断句十级困难者
(加油X3
第九十七章
◎四境波谲起,京中无人定◎
从廊檐上下滑的水珠一滴接着一滴, 又混杂在连绵不断的阴雨中落于地上,风吹过院,雨中阴寒又夹缝中捎入堂内。
“如今在潘州替公子带领这批散兵的人, 名叫蒋济材,”殷周商压低声音回道, “此人四十有余,当年中原内乱谢氏平天下的时候, 他是湟川谢颍的部下。年少有为,本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当时很受谢颍重视。可是后来就是因为如此, 在军中被同僚因妒陷害,差点丢了性命, 无奈之下, 只能拖家带口逃至潘州隐姓埋名。可是你也知道, 央江一带年年洪涝,当地官员怕被斥无能,迟迟没有将此事上报朝廷, 导致年复一年, 潘州百姓的生活是越发艰难, 蒋济材见而不能助, 本就心生愤懑, 所以当时与他说明我们缘由后,他二话不说义愤填膺地便应承下来, 还给我们带来了几位当年与他有相同遭遇的人。”
王桓仔细听完后,眉心却依然不解, 思虑半晌后, 才又谦逊道:“并非晚辈不相信殷老爷与您的朋友, 只是此人原出自南境藩军,而这些年间,我们对南境的了解是少之又少,又当真如您所说一般有才,晚辈多心,不知此等人能否辨清敌友?”
“能,”王桓话音刚落,殷周商却坚定地点点头,又道,“建私兵如此重大一事,我哪儿敢有半点疏忽,是一早就有派人至湟川将这些人的背景通通起清,公子不必担心。”
“这个自然,殷老爷做事晚辈从来放心,”王桓此时才略显松了口气地点点头,又对着殷周商感激说道,“此事是真的多亏了您...”
谁料他话未说完,殷周商却又忽然摆了摆手掌以作打断,执意又道:“二公子,这样的话你就不必多说了,你将凤儿救出来,这已经是我殷周商这辈子都还不清的恩泽。再说,我等早年四海行商,当中多少次生死关头却侥幸活下来,受人恩惠万年记,如今是有家财,但做人不能忘本,更不能负恩。国家现今是危急存亡之秋,建南央军一来赈济灾民,二来为国筹谋,何乐而不为?而且当日我将此事应承下来时便说过,这是我等应该做的,与你或是大事,但于我等不过举手之劳,二公子若在这般言谢,那就是看不起咱们了。”
殷周商多年四海为家,如今虽终能安定,这些年间的风霜却早已将其打磨成一具石像般硬朗,方才的一番话更是字字铿锵,不容置疑,王桓心中除去感激,更多的是对其的敬重与敬仰。
如今天下贫富悬殊愈发强大,地主豪强抢虐为害,众人仇富之心更越渐严重,王桓能理解其心,却因理解而更觉唏嘘。
此时他看着殷周商面若青铁,他便是重而起立而双手作揖为其致谢,又尊敬凛然道:“殷老爷仁义厚天,乃吾等望尘莫及,晚辈自当不如,还望殷老爷受晚辈此大礼,以鸣敬之重之。”
殷周商自是受宠若惊,连忙也起立上前将其扶住,却与此同时从袖中又滑落一小精致铜盒塞到王桓手中,接连在其耳边小声道:“公子要自己警惕,如今市面的骨翠散越发多次货,我有听说,骨翠若是不纯,会有性命之忧。”
王桓闻言顿了顿,将铜盒收好后,又问:“不知您近来可有听闻柔化那边有何动态?”
殷周商却摇摇头,却又神秘道:“也不知是怎的,柔化近来出关的人虽然是越来越多,但是你说真正在走货的,却越来越少,而且现在他们手上倒的货质量也大不如前。前不久还经常有听说在瑄遥淋江上游一带,有柔化人走次货跟中原商人打起来的事儿,但说他们自己内部的,倒是真的少有耳闻。”
王桓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没有说话,而殷周商却忽然像想起什么一般,谨慎往外瞟了两眼,才凑上前小声问:“方才听凤儿的意思,你接下来那件事是都定好了?”
王桓三指在桌上轻点,缓缓道:“如无意外,下月前可成。”
当日不多久殷周商便想离开,王桓与殷成凤却相劝难得前来,不如晚膳后在去,殷周商亦不再推辞。
晚膳过后殷周商便先行离去,旁人亦各自回房休息,却王桓回到自己房前许久不入,双手负于身后抬头遥望模糊不清的月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