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建多大的学堂,刀大叔和怡安都觉得要一步到位。
第一,家里如今不缺建房子这百十两银子,第二,外人一进庄子看到的就是学堂,这也是庄子的脸面。第三,以后孩子只会越来越多,不能总扩建,费时费力。
怡安更是前世听了无数次的口号,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
于是,一个小小的四合院就被构想出来了。
倒座房一大间,分内外,外间简单待客,内间可以住人。
西厢房两大间,一间做灶间和饭堂,供给孩子们中午吃饭,一间做大炕通铺,预留孩子们有个意外情况留宿。
东厢房也是两大间,根据孩子们不同的学习进度,分大小班。
正房三间,东屋做先生的住处,堂屋待客,西屋就是先生的书房了。
房后还有菜园子,再挖一口井,平日学堂用水和种菜,洒扫,都会由学童们负责,算是自给自足。
这般全算下来,加上桌椅板凳,各色用物,预算应该不超过二百两,足够招纳三四十个孩子了。
刀大叔背着手,越想越兴奋,扭头就要去张家问问用料和工期。
但走了两步,他又拐了回来。
“妞妞啊,忘了一件最重要的事啊。”
“什么事,刀爷爷?”怡安正要回院子,被老爷子吓了一跳,以为忘了什么关键之处。
结果刀大叔却说道,“学堂建了,学童也有了,先生呢?你爹可找到先生了?”
怡安听得笑了,仔细想想,看看四周没有旁人就拉了刀大叔,小声说道,“刀爷爷,你应该也看出来了,荷塘小院儿住着的那个木老头儿不是一般人吧?”
刀大叔眨巴两下眼睛,应道,“原本佃户都在的时候,偶尔看见你爹晚上去过几次。而且家里也经常送吃喝穿戴,待那祖孙俩不像普通奴仆模样。后来佃户们搬走了,我瞧你爹陪那老头儿四处溜达,很恭敬,就猜到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