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誉最先忍不住开口问道:方才那些县志河志,你真的都倒背如流了?
杨大人言过了。沈静笑了笑,之前拟江南治水奏报,这些都曾反复翻看,翻的多了,自然就记住了。
这就是默认了。
杨誉默了默,清清嗓子,有些不自在的问道:除了这些县志河志,你还翻看过些什么?
沈静默了默,拱了拱手,恭敬答道:翰林院书馆里能翻到的,远的有晋郭璞所撰《水经》,北魏郦道元著《水经注》,宋人沈立所编《河防通议》。近的有前朝任仁发先生的《浙西水利议答录》,欧阳玄的《至正河防记》。王祯先生《农书》也有水工事务记载,不过其中所能借鉴者不多。我朝潘季驯先生曾著《河防一览》,在下也曾借来一阅,倒是颇有见地。
这些有的是在草拟江南治水方略奏报的过程中,从各处县志里翻看的,有的是从赵衡那里借来看过的;还有的则是到了翰林院以后,特意从书馆里翻来看过的。
沈静读书本就算得上过目不忘,加上经过江南一行,对治水之事又颇为留意,因此读书读到紧要处往往会反复诵读直至领悟要义,甚至还要誊抄下来,自然也就烂熟于心了。
《河防一览》你也看过?杨誉讶异道,不知你从哪里得来?
沈静迟疑了下,终归还是没有说是曾经在赵衡那里见过:是一位朋友向他的友人借来的。
杨誉迟疑了下,终于还是没拉下脸来开口相借,点了点头,哼了一声,转身离开了。
等众人都走光了,周云之站在沈静旁边,一边收拾着书案上,一边笑道:沈兄这一下子,可是在工部立住了。从今往后,谁也不敢小看你了。
周云之所言不假。
接下来的日子,沈静在工部待得果然顺畅了些,众人对他虽偶有玩笑,再也没有了开始的轻视与不满。不过沈静这背书探花的绰号,也彻底传了开来,连在礼部的于之静和吕蒙都有所耳闻,特意跑来嘲笑了他一番。
只是时不待人。
就在沈静到了工部的半个多月后,三月初,一道圣旨便送到工部,命卓大江兼任南京工部尚书,速下江南,赶在汛期之前,开始江南治水工程。
沈静自然随行。
于是三月中旬,赵衡大婚前一个月,沈静再一次随着卓大江南下江南,开始了漫长而浩繁的江南治水工程。
第92章 赵度薨逝
江南诸府县水患, 根源便在于吴淞江等通海河流的下游,因潮汐涨落泥沙淤塞,而黄浦也因为沙洲日积月累, 水流受阻。
这些河流淤塞,一到夏秋雨季, 遇到大雨, 水无所归,不能畅行入海, 便积患成灾。
沈静《江南治水方略》中提出治水方案:疏浚吴淞江南北两岸、安亭等浦, 引太湖诸水入刘家、白茆二港,分吴淞江水, 使之直接流入大海。
大黄浦是通向吴淞江的要道, 其下游淤塞, 立即疏浚, 恐怕难以奏效。但大黄浦旁有范家浜, 到南仓浦口可径达大海。应该马上予以疏浚, 使之畅通, 上接大黄浦,可解燃眉之急。
根据工部、户部测算,完成这项工程,需要民夫十万,需时间短则一年, 长则二年。
如此浩大工程, 费时费力, 难免会引起当地百姓怨尤。
因此南下路上,卓大江便告诫沈静:我年事已高,许多事力不从心。此行去江南治水,许多事都要你来施行。万事开口难,第一件征调民夫,便是难上加难。到时候你尽管放胆去与诸府县商议,有什么事,我这里一力为你承担。不过也要小心谨慎,勿要惹起百姓诸多怨尤,以至于后手难接。
三月底,沈静与卓大江抵达南京,与南京工部接洽后,随即又赶往苏州。
苏州知府如今换做任劲松,乃是陕西人,与卓大江正是同科进士,且又熟识,因此诸事安排周到,将府衙附近一处丁香园征为治水衙门,又派文书衙役若干。
一切安排妥当,征调民夫等事不宜迟,因此四月初,卓大江与沈静便紧锣密鼓忙碌了起来。
可是白天再忙碌,一到夜间却仍难以成眠。
江南四月,天气已经暖意融融。
夜半时分,沈静披着薄衫,站在庭院中,望着天上一弯细细的月牙儿。
小孟大约是听见了动静,端来了热茶,搁在庭院当中的石桌上:先生又睡不着了?喝口热茶吧。这是大姐让带来的炒米茶,能安神补益的。
沈静接过来:这两天打扫屋子院子,辛苦你了。
小孟打个哈欠,笑着回道:之前只听大姐提过,如今见了才知道,先生的老宅这样宽敞阔气。比咱们京城的小院子,确实大了不少。
沈静笑道:地方大是大了些,只是年岁太久了。咱们只怕得在这里住个二三年,等腾出功夫,还得好好修缮修缮。
这个我会想着的,以后再说不迟。小孟又打了个呵欠,先生白日在府衙累了一天,快早点睡吧。
你先去吧。沈静笑笑,我略坐一会儿,想些公事。
小孟点头去了。
沈静端着米茶,慢慢喝了半盏,却仍然了无睡意。
今日已经是四月初三。
再过五六日,便是赵衡大婚的日子了。
赵衡如今在忙些什么?是否在准备大婚的礼服与帽靴?
也不知穿着婚服的赵衡,该是何种模样?
沈静放下茶碗,紧捂着胸口,抬头望着冷清的白月,长吁出一口气。
这样日日夜不能眠的日子,也不知还要多久,才能熬过去?
白日辛苦忙碌,晚上却辗转难眠,因此到江南以后,不过十来天的功夫,沈静便迅速消瘦了下去。
以至于带着潘小舟又回到苏州的曹小玉,一看沈静的样子,便又是心疼失色:这才几天功夫,怎么又瘦了这么些?我千叮咛万嘱咐小孟好好照顾你,只怕是你自己不把自己放在心上!
沈静却比她更加意外。
这日他在衙门里忙到天黑方才回到府里,谁知道一进门便见小孟收拾院子;曹小玉正进进出出忙着收拾晚饭,院子里站着卫铮与几个侍卫,正逗着小舟玩,见沈静进来,笑着问好:沈大人。
卫铮向来与赵衡形影不离,沈静一见卫铮,心头就开始突突猛跳,向厅上看了一眼,镇定了片刻,才按捺下紧张不安:卫校尉怎么会在这里?!
卫铮将怀里的潘小舟放下,才回道:奉命送大姐来苏州。
奉谁之命,自然不言而喻。
听了这一句,沈静心中更加不安,来不及与曹小玉说话,便匆匆往书房里去:卫校尉,请随我到书房说话。
两人一进书房,沈静便把门关好。
卫铮未等他开口,先安抚他道:你不用着急。殿下在京中,一切安好。
沈静心中稍安,却仍疑惑道:殿下为何
卫铮压低了声音,解释道:圣上病加重了。我们从京城中走时是三月十五,那时圣上已经几天不能下床了。
沈静闻言蹙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