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by不识(24)(1 / 2)

其实大部分早朝的作用和谢祯设想的阁会差不多,基本上就是那么些中坚官员聚在一起开会,但说实话大部分部门哪有那么多重要的事情要报告?每天上朝的结果是奏的事情越来越鸡毛蒜皮,谢祯实在嫌他们浪费时间已经很久了。再者,凌晨拼命克制哈欠的官员回到官署真的还能精神抖擞地处理事务吗?

当然了,朝上得少,很容易被骂不勤奋治政,但谢祯想,用成就说话永远是硬道理,冗政才是不长久的。

回到谢祯最早问景云的问题,现在景云有了答案:六部侍郎、都察院左右都御史、通政使、大理寺卿,军队这边我不知道应该怎么办。

那好,我们先说文官?谢祯牵着景云走到桌案边,拿起笔为她把刚刚说的答案都写在纸上,六部侍郎问题不大,都察院也有必要,但通政使虽为九卿之首,但只是四方章奏由他开拆、民间情报由他分送六部,军事事务也得送到五军都督府,和他讨论实际政务实无意义。

嗯......谢祯忽然开始想另一个问题,如果要改成内阁制,现在的部门分工,她还不太满意。

吏部没什么问题。

户部现在掌管国家财政的度支也很合理,但以后如果由国家印纸钞,那该不该给户部管呢,如果给户部管,那它又预算又印钞又收税,每件事却都是谢祯想放进内阁里过问的,两个侍郎可不够。

礼部也是,祭祀、民族、外交、教育都归它管,谢祯早想把翰林院和国子监独立出去专门监管教育了,或许叫育才院也可以。

刑部制定审核法律的职能谢祯已经收回来了,剩下本身倒是没什么问题,只不过因为燕朝是三法司制度,刑部只是最高审判机关和各省流、徒刑以上的案件判决的初步复核机关,而大理寺才是最高复核机关,都察院则是最高监察机关。谢祯想要问询司法,就得把三个机关的主官都带上,但是吧,大理寺有点麻烦就是它可以和太常寺、太仆寺、光禄寺、鸿胪寺放在一个体系里要不把它改成大理院吧,谢祯这么想。

工部没问题,谢祯一开始就没把天工院放在工部下属,工部这边搞建设、交通、水利,天工院那边搞科技发展,就很符合谢祯想要的职能划分。

景云搞不懂的军队

谢祯在心里苦笑了两声,确实难搞。

关键兵部只管调兵而不能统兵,统兵的京中有京卫和亲军卫,京卫还可以说之前都是常媛管,亲军就挂名是冯胜,现在其实是谢祯自己管;地方驻军是都司,但其他各地还在征战呢,将军们手里还有一堆兵,除了冯胜就是明明白白在都司调兵练兵,傅友德、李文忠他们的部队完全没有特别的建册管制,也正是因此徐达逆旗时李文忠在京,谢祯就让李文忠统一指挥包括京卫的部队,因为和常媛练好的京卫相反,李文忠自己的部队现在还没有笼子可以很好地随时装起来交给别人。

谢祯抚额,这边起码得加个总括的统战部门。

那皇姐就是想改成六部四院么?四院是按都察院两个主官,还是按皇嫂的天工院一个主官来设置参知政事呢?

谢祯的思绪飘到蓝蔚身上一秒,然后突然回想起那天被搁置的关于侵略的话题,词儿的事情说明白了,可实际海战到底要不要打怎么打其实还没达成共识啊,自己怎么昏头转向已经把常媛放跑了?

不过懊恼归懊恼,谢祯没搁置思考:四院不够,钞法再一个、军事起码要再设五个院,最后六部十院吧。军队的事可以交给李文忠、冯胜、傅友德他们自行讨论改制。

主官的事情,就算是你皇嫂的部门,但既然要更委以重任,就得防治专断的风险,自然得要两个主官,但各部门只能有一个人入阁,六部亦然。谢祯停下来思考了一下,比如户部我会选负责税务的侍郎张麟入阁,但工部分工重要性差不多两名侍郎也没有格外出众,那么重新督促尚书主事入阁会更好。

不过,我确实在犹豫,要不要让你皇嫂入阁。谢祯说道皇嫂这个词的时候,总会有点不便明说的餍足,确实蓝蔚身上已经被打了永远无法消解的属于谢祯的烙印,纵然千年百年,都会从玉牒和史册中被后来人启读。然而,她并非因为想让蓝蔚身上仅有此烙印而阻止其入阁,只是非常实际地觉得,蓝蔚对于政务还远没有那个老辣程度,天工院与其它部门牵扯太少,蓝蔚根本没有真正形成自己的政治资本,至少当前还绝不适合以文官身份入阁即使谢祯以偏爱强行指了,她也只能在阁会中坐冷板凳。

谢祯知道蓝蔚有自己的想法,比如那个她差点忘了的话题,她正是不希望蓝蔚那些由仓廪更实、衣食更足的时空润养出来的荣辱、正直、见识,被自己治下的权力倾轧消磨。

所以无论如何尊重自己的爱人,无论如何明了她可以成为熠熠生辉的人物。

但本能,她总是还想,再多护航蓝蔚一阵。

作者有话要说:

历史背景补充:

通政使司,有部分功能类似□□办

第41章 长宁十三年(10)

内阁的事,在谢祯大权在握刚杀完两拨功臣的前提下,非常好操作。

蓝蔚终究没有入阁,谢祯干脆就没有告诉她,天工院主官本也应当和其它改制的院一样参知政事,而是让她安心去她兼职的新衙门京卫里多走走,暂时先以京卫指挥同知为主要工作。谢祯还直接指了宣武卫的部分人专司护卫蓝蔚上班。

等这些安排妥当,内阁运转起来,谢祯逐渐多了许多空闲,可是蓝蔚却开始上班了,这样就又要等蓝蔚休沐才能温存了。

于是之前说要出宫见证的纸钞推广,也好不容易等到休沐日,才能微服轻驾着去看。下了车驾,值班的护卫也散入人群了,谢祯指了指酒楼二楼,又指了指对面显然新装修的阔门店铺,示意蓝蔚二选一。

蓝蔚牵着景云,自她进宫以来,谢祯身边的人一个比一个喜欢这位宫里的新主人。可能因着蓝蔚相对更亲和一点,景云和三火她们无论是谁,跟蓝蔚混熟了都可以随口逗趣,但显然就算她们把谢祯当作亲人也是当作大家长那种角色,要完全卸下敬畏是不能的。

谢祯当然不嫉妒,她自认天性也不爱被开玩笑。蓝蔚和景云她们处得越好,谢祯越乐见其成,毕竟,如果谢祯能活到比如二十五年以后,平稳地送景云登了基,她们老年妻妻还得看看这皇妹的脸色。

也没什么危险的,我们直接去那家票号边上看吧。蓝蔚和景云商量了一下,给出了共同的答案。

谢祯自然应允,不久,这家看似新锐浮躁,但其实背景深厚的利率是大燕最清楚钱粮形势的那批人定的、东家是姚诚思支持的、地是谢祯给的票号,唱起了戏。

先是票号里面嘈杂着,惹得行人纷纷驻步,没一会儿,一个人肩背着数贯铜钱,还费力抱着一大筐钱,头也不回地从里头出来往西面走去或者说是挪吧。

宋朝用铁钱的时候距今也不算特别久远,老人也听说过上街买个绢要雇一个壮汉扛钱的奇景,因为元朝后期糟糕的货币制度,许多人矛盾地认为白银稀罕却又不信任白银,最后使得不少老人反而把扛钱的故事视为宋朝繁华的传闻佐证讲给子孙听,因此此情此景,就算是燕京城里的人,也不由得驻足观看了。

京城的大爷显然热情还有点好事,一位便上前问那男人怎么回事。

我家哥儿糊涂被这奸商骗了,将他几年进项换作几张薄薄的纸,还说要出趟远门拿这去南边儿换好东西,我趁他不在赶紧来找他们说道,也算是抢救回来了。

大爷噢噢两声,那人抱着一大筐子也累了,就把铜钱筐往路边上一放,一屁股坐在了筐上,看上去还有几分警惕。大爷本来问完也站在路边该袖手旁观了,但见他行事如此,不由得又多嘴问他:你这也有七八贯铜钱了,换个十两银子,带着就轻便多了,怎么?是那家不给你换?

最新小说: 舔一朵雪绒花(古言h) 【np强制】我在恋综里做万人迷 [综漫] 白花花不想毁灭世界 [柯南同人] 柯学调查员今天被撕卡了吗 [综漫] 你是宿傩舔狗 [崩铁同人] 转生成饮月君然后天下无敌 [咒回同人] 村民B想要靠近五条 [名柯同人] 在米花町飞升 [HP同人] 让格林德沃再次伟大 [如懿传同人] 令懿皇后嬿婉:夺走的气运还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