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这儿,面对众人的恭维奉承,她倒是越发坦然起来。
至于唐氏那边,此时早就已经是泪眼婆娑,她拉着跟前丫鬟的手哭诉道:巧儿,你说我的命怎么就这么苦啊,老爷他为何就是如此鬼迷心窍,竟也不听我的解释,当着那么多人的面如此不顾我的脸面。
那丫鬟此时仿佛对夫人也满是同情,红着眼睛道:夫人别难受,如今老爷正在气头上,等明儿想明白了,自然就会知道这不是您的错。
唐氏听着这话却只是摇头,她难受的,不只是这一次谭岑误会她,更多的是他们这么多年的恩爱,竟然就因为这样一个人,转瞬之间化为泡影,听到薛姨娘有身孕的一刹那,她简直心如刀绞。
她确实不聪明,也不漂亮,可是从成婚至今,谭岑对她却是一心一意,后宅里也干干净净没有旁人,她总以为自己命好,可是如今看着,这哪里是命好,分明是苦到了极处,老天爷先是给了她天大的甜头,然后又收了回去,如此残忍,却越发让她难以接受。
正在哭诉间,外头却传来一阵吵闹声。
唐氏一愣,再仔细一听,猛地站起身:是琛哥儿!
丫鬟巧儿也立刻回过神来,面上生出喜色:是大少爷来看您了。
可是唐氏面上却有些焦急:你出去看看,不要让那些人伤着了他。
巧儿立时应了,匆匆走了出去。
她一出去,果然看见谭琛正在与外头看守的小厮纠缠,谭琛气的脸色铁青,可是那些小厮却分毫不退,仿佛并未将他这个大少爷看在眼里。
巧儿心道不妙,急忙走上前去:少爷,您是来看夫人的吗?
看见巧儿过来,谭琛仿佛松了口气,他高声道:我母亲如何了?
巧儿一时间有些犹豫,不知道该不该和大少爷说实话。
可是就是这么一犹豫,谭琛顿时恼怒:可是这些狗奴才让我母亲受了什么委屈?
巧儿急忙摇头:夫人并未受什么委屈,只是因为老爷误解,心中难受。
谭琛这才松了口气。
他从袖中掏出一个信封,递了过去:你将这信给我母亲,让她不要操心,我会尽力与父亲求情的。
巧儿急忙上前去接那封信,而那两个小厮此时却并没有拦着,只看着巧儿接过了信。
谭琛等到把信送出去,这才恶狠狠的瞪了那两个小厮一眼,冷声道:只盼着你们两个能永远这么硬气。
那两个小厮依旧毫不改色,而谭琛却已经气鼓鼓的转身走了。
看着大少爷离开,巧儿叹了口气,她捏了捏手里的信封,神色微微一顿。
蒋明菀此时当然不知道江北的这出闹剧,经过几日的准备,总算是到了小定的日子了,这一日一早,整个蒋家都十分热闹,不过蒋明菀却不好从蒋家往孟家去下定。
所以前一天就带着杨哥儿回了自家在京城的宅子。
这宅子当年离开的时候,徐中行就没有出手,而是一直留着,蒋明菀知道他心中志愿,因此也没有异议,反倒是让娘家帮忙打理,如今蒋明菀来了京城,虽然不住徐家的宅子,却也让人清理了一遍,因此过来之后,也不用费劲,直接就能入住。
母子俩住了一晚上,第二天一大早,就带着定礼和媒人,上了孟家的门。
蒋明菀很看重这门婚事,因此准备的也很齐全,而孟家更是一片热闹的场景,亲戚来了不少,相熟的宾客也有上门的。
这也不奇怪,这几日京里有起了另一种传言,宫里的王贵妃有了身孕。
这消息只一传出来,各处便反应不一,但是大家大体上还都是高兴皇帝又增添子嗣的,可是奇怪的却是皇帝的态度,他仿佛看起来对此并没有多高兴似得。
反而比起之前对王贵妃多有疏远。
如此态度,自然也引动了京里其他人家的态度。
他们再蠢也看明白了,皇帝仿佛并没有预料中的那样看重王贵妃。
而这个消息一流露出来,之前那些顾忌王家而不敢和孟家相交的人,顿时各个都仿佛解了封似得,断断续续也开始上门了。
孟夫人虽然气这些人势利眼,但是毕竟也不想自己女儿的小定太过凄冷,因此到底还是忍着恶心笑脸相迎,也挑了几家相对好的下了帖子。
也是因着如此,才有了今日热闹的场景。
蒋明菀自己都有些没想到。
不过她很快回过神,笑着与来人应酬了几句,然后便是定亲的正礼,送定亲礼,又在媒人的见证下合了婚书,如此孟家小姐和扬哥儿也就彻底坐实了婚约的名分。
周围全是一片恭喜之声,蒋明菀虽然面上带着笑,但是心里却忍不住感叹,真真是祸福相依,王贵妃有孕本是件好事儿,但是没想到爆出来之后,却反倒落了下风,而且也没想到皇帝竟然对自己的子嗣如此不当回事。
或许也不是不当一回事,而是看出来了王贵妃的野心,因此才用这样的态度敲打她。
往更深处想,或许也就是这样冷淡的态度,才会让人将视线从王贵妃的肚子上挪开,或许也是一种另类的保护,毕竟皇帝如今的几个儿子,可都不是省油的灯。
当年怀文太子德才兼备,几乎是皇帝和大臣们眼中最完美的继承人。
可惜天妒英才,不过才二十出头,人就一病没了,怀文太子这一过世,皇帝也仿佛陷入了癫狂,金口玉牙非说太子是被人给害了的。
那段时间京里风声鹤唳,皇帝几乎把能查的都查了,可是却一点实证都没有,只隐隐有一点指向端王的痕迹。
可是即便如此,皇帝也没有放过端王,这个以往被他宠的几乎和怀文太子平起平坐的儿子,只是一封口谕,便被禁锢在府中,无诏不得出。
如今已经过去了快二十年,端王依旧丝毫没有被放出来的迹象,蒋明菀听人说,端王如今过得极为凄惨,甚至到了缺衣少食的地步。
而端王的生母李贵妃,也在此事之后被彻底冷落,如今在宫中都不知是生是死。
想着这些,蒋明菀又忍不住感慨,帝王之爱果真如同水中浮萍,根本经不起任何的风雨。
而如今皇帝膝下,除了端王,便只剩下睿王和惠王两位成年皇子,睿王名声极好,在士林中颇有声望,而惠王虽然看起来平庸,却又居长,因此文臣们又有许多倾向惠王。
如此衡量之下,皇帝的态度更是显得十分摇摆不定,今儿给睿王家里赐东西,明儿又夸赞惠王的儿子聪慧。
反正看起来仿佛对两个儿子都十分满意。
也正是因为这种态度,储位之争才越来越暗潮汹涌,毕竟皇帝的年纪可不小了,文臣们再清高,也得想一想自己的后路。
想着这些,蒋明菀心中越发沉重。
她当然知道最后胜利的人是谁,只是这一世还会和前世的发展一样吗?
她竟也有些不敢确定了。
这一日的小定礼,蒋明菀几乎将自己这辈子的客气话都说完了,不过整体还算圆满,并没有什么人出来捣乱,蒋明菀看着孟夫人仿佛也松了口气。
她心中暗笑,如今王家人自己都自身难保了,又哪里有功夫来找孟家人的麻烦呢。
定礼结束之后,蒋明菀带着杨哥儿回家。
杨哥儿脸上满是笑,看起来也很高兴,他还笑着和蒋明菀说:今儿孟伯父还将我叫过去在一众大人跟前介绍了我一番,那些大人们竟也考较了我一回,我都答上了,孟伯父的的脸色别提多高兴了。
蒋明菀笑着点了点儿子的额头:都多大的人了,还这么不稳重。
扬哥儿嘻嘻一笑:这本就是我的本事,藏着掖着做什么。
蒋明菀笑着摇头,当年二哥仿佛也是这样,锋芒毕露,毫不遮掩。
想到这儿,她的笑突然顿了顿。
可是他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了的呢?
变得纨绔不堪,不思进取。
蒋明菀仔细回想了一下,却发现自己的记忆竟有些模糊了,仿佛只是一夕之间,那个聪慧的二哥就变成了如今这副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