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书名称: 破阵曲
本书作者: 织隅
文案
【正文已完结,番外持续更新中~】可御可甜女帝×傲娇变温柔忠犬元帅
-
康乐十六年,叛军攻入魏都,直逼皇宫。
为了平反,朱缨从江北大营杀了回来。这一回,就只有坐上那人人可望不可即的龙椅,继承一个将衰未衰的烂摊子。
出身皇家,生来就担负着责任,朱缨深知其道理。年幼时她离宫避祸,现在也该回去,与豺狼虎豹争一争了。
九重金阶之上,女帝杀伐果决,举手投足间威仪天成,好像永远不会慌乱,不会失意。朱缨自己却知道,不是的。
骄纵成性的嫡出公主,失宠放逐的军中小卒,痛苦偏执的孤家寡人。
这些,都曾是她。
-
新帝登基后勤于政事,而膝下无嗣,后宫始终空虚无人。有老臣焦急却不敢上奏,只得寄希望于督帅谢韫,希望这位天子宠臣能够发声,说动陛下早日大选。
宫宴上,谢韫从善如流,当即开口提及此事。朱缨听后眉一挑,心道:现在我敢答应,晚上你就敢不让我睡。
谁能知道威名显赫的谢帅,背地里竟是个口是心非吃醋精呢?
她面色如常拒绝,饮酒时悄露狡黠,心照不宣与某人对视一眼。
-
曾经朱缨坚定不移地认为,谢韫陪她度过了那段最艰难的岁月,往后也会一直在她身边。
可她没有想到,某天狼藉遍地,满目凄然,自己竟会亲手推开他离去。
(本书于2022.10.11动笔,首章发表于2023.11.01)
--------
食用说明书:
1.存稿充足,坑品保障不跑路,稳定日更到完结
2.主cp伪表兄妹,无血缘关系,青梅竹马细水长流,1v1sc,结局HE
3.女主开局即登基,亲情爱情友情三手抓。一半剧情一半感情,偏群像
4.古代架空大杂烩,一切设定均为情节服务,请勿细究
———————————————————————————
预收《明月楼》求收藏~(吗喽转圈)(吗喽狂喜)
文案:
宣城公主虞静央自小顺风顺水,岂料造化弄人,最后落得个远嫁和亲的下场。
圣旨下达的那天,萧继淮在宫门前长跪一夜,没有等到皇帝收回成命,只换来一封简短的诀别信。
上面草草写着:往事已矣,萧世子不必相送。
-
虞静央以为自己和萧继淮永远不会再相见,直到战火纷飞时,她落难寻求庇护,再度踏上大齐的故土。
寒风呼啸里,她受边境军营解救,竟听见一道熟悉的声音。
是幻觉吗?
她意识模糊,拉住他衣角不放,“阿淮——”
那人明显有一瞬顿住,回神却退后一步,没了回应。
-
宣城公主回京后行事低调,坊间皆猜测其将与萧世子再续前缘,偏偏皇宫与萧府无不反应平淡,不像好事将近的模样。
于是传闻又变了风向,纷纷叹惋有缘无份、造化弄人。
虞静央在马车里听着,神情哀伤拭了拭眼泪,低垂的眼中却无声染上偏执。
她从不信什么造化。
要是信,现在就不在这里了。
留在我身边吧,就当一切都没有发生过。
内容标签: 宫廷侯爵 情有独钟 天之骄子 励志 轻松
搜索关键字:主角:朱缨 ┃ 配角:谢韫;周岚月;宁深;朱绣;陈皎皎 ┃ 其它:
一句话简介:休道孤与寡,龙凤皆是她。
立意:权势虚无,真情永恒
第1章 红缨
黑云压境,天空蒙上一层阴霾。
乱军洗劫而过,原本安定的大魏都城不复旧日繁华,取而代之的是死一样的沉寂。
断臂残肢错落在街角路边,汩汩血迹缄默无声,顺着街巷淌出一条暗红的溪流。
叛军来势汹汹,所到之处满目疮痍,此刻兵临城下,距离皇宫仅有一墙之隔。
竭力粉饰的太平无忧在刀兵寒光前无所遁形,终于不堪重负,颤抖着露出一道破败的口子。
现任淮南太守姓赵名齐,原本出身草莽,早年跟随先帝立了功,这才封了太守,算是光耀门楣。
其人虽姓赵,却与魏都的赵氏没有半毛钱关系,不知是怎样勾结到一起的,如今人到中年,本是应该安然等着落头发的年纪,不知赵氏给了什么好处,竟铤而走险率一万大军前来逼宫,决意放手一搏。
皇宫禁军尸位素餐已久,被各方塞进去不少草包,喝酒赌博、遛鸟斗殴是每日的头等大事。
众人本想进来混日子,哪里想得到今日有如此大乱,自然不敌准备充分的淮南叛军,被杀得七零八落。
赵齐得意地大笑,络腮胡因为动作微微抖动,驱马行至大军最前方。
他抬首看向城墙上的守将,高声嚣张道:
“到了如此境地,还不快快束手就擒?莫要等到山穷水尽,老夫砍下朱景的狗······”
“咻——”
破空声响起,几乎穿破众人的耳膜。
一支利箭从城楼尖啸而来,尾端束着朱红色缨条,迅疾如电穿过赵齐的胸膛,瞬间爆开一朵血花。
方才春风得意的人话还没说完,脸上带着不可置信,只来得及低头看一眼箭上那穗红缨,随即身子一歪,轰然倒地。
众人回过神,连忙看向箭矢发出的城楼方向,此时却已经空无一人。
“是红缨军!”
世人皆知,昭华公主朱缨九岁远走江北从军,战功赫赫威震天下,还培养了一支名叫红缨军的精兵,正效命于江北大营,是真正从战场上杀出来的精锐。
红缨这个标志过于明显,威慑力十足,自家老大又已死,这让城墙下的反军方寸大乱。
“杀!”
不等其反应,后方已经传来马蹄奔跑和将士呐喊的声音,裹挟着扬起的尘土,气势万钧,将淮南军尽数包围,接着是越发沉重的马蹄声,一眼看不见军阵的尽头。
前来大军至少有淮南军的两倍之多,正是汝阳军与红缨军。
汝阳人口众多,又有沃野千里,对历朝历代向来十分重要,守军本就比其他地方多,再加上红缨军实力强劲,淮南军败局已定。
天知道江北和汝阳远在千里,他们为何能这么快赶来。
随着距离越近,马蹄声逐渐放缓。
在勤王大军最前方的除了略显矮胖的汝阳太守,另一侧,青年将军手执长枪高坐玄色骏马之上,率先上前几步拉紧马缰,继而环视一周,声音里不带温度:
“赵齐已死,诸位将士欲束手就擒,还是随他而去?”
淮南军中大多也是奉命行事,如今太守赵齐尸体已经凉透,他们自然不会去自寻死路,纷纷扔下武器。
对勤王大军来说,此次平叛算是不战而胜,可对大魏来说,终究留下了难以愈合的创伤。
从淮南到魏都,一路上经过数个州郡,竟无一地可挡淮南军北上,如此危机可见一斑。
不过,究竟是不可阻挡,还是不愿阻挡?
---
说起这大魏,开国之初也曾创造过太平盛世,皇帝勤政爱民,臣子清正廉洁,很快就从皇朝更迭的萧条中恢复过来,一片欣欣向荣景象。
可不知怎的,才过了三四十年,这王朝便有了衰颓的迹象,皇帝不是荒淫享乐,就是侍弄风雅,总之心思放不到政事上。
现任皇帝朱景就是一个典型,早年性情温和,虽在理政上无甚天赋,好在勤勤恳恳,日子也就勉强过得去,后来却不知受了什么刺激,一夜之间性情大变,对百姓还算厚道,只是钻了牛角尖,日日想着与世家大族对着干。
民间便有猜测,这大魏莫不是国运不济,要走那短命暴秦的老路?
许是朱景终于意识到了危机,急于想要夺回权柄,奈何世家结党把控朝堂,皇帝与之争权夺利,多年来依旧难舍难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