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大帽子一戴,衆人心里一阵妈妈,批,嘴上一边忙着请罪。
还有皇上年幼这话,他赵栖是怎麽闭着眼睛说出来的。
要没记错,他才是最小的吧。
这一出下来,赵谦不满的心思淡了下来,毕竟赵栖是以一人之力得罪了满朝文武。
还处处维护于他,虽无礼了些,但投诚的意思是满满的。
何况有些人确实有点倚老卖老,尤其水利这件事和天牢里那些要核查之事是一拖再拖。
只因为需要核查定罪的人里面有他们的一些关系。
而水利更是人人都想参一脚,个中好处谁又能不明白。
就在衆人僵着沉默时,去核查的羽林军统领李海带着俩人来複命。
两人一男一女,都浑身污浊,擡着进来,只剩皮包骨,一看就是长久身受酷刑。
一番审问下来,原来那男的才是真正的胡大人,之前赵栖杀的其实乃他的一母双生的胞弟。
当年二人一起上学,若说这胡大人是万里挑一的天才,这个弟弟就真真的是一根木头,两人为一母所生,外貌也是一般无二。
结果却千差万别,一人受尽瞩目,青云直上,娇妻在怀,另一个却只能守着家里那间油铺过日子。
这样的事情并不新鲜,尤其这些大家族多的是,好的如莫怀瑾三元及第,可纨绔子弟不学无术的也不少。
可一切禁不住嫉妒,在送家中二老进京时,弟弟看哥哥风光无限,出入有人伺候着,丫鬟美婢环绕,妻子体贴温柔,一时起了歪心思,竟是打算取而代之。
本来是只打算把哥哥杀而代之的,但想到自己不懂官场的事,怕露了马脚,因此只好改为软禁,以妻儿父母作威胁。
可纵使面容再像,模仿得再好,可有些事有些事外人可能发现不了,但作为父母妻儿怎麽会发现不了,当天夜里就被那嫂子发现了。
这弟弟就以杀了哥哥作威胁,不许那嫂子声张,当天就强要了那嫂子,还威胁这嫂子若不配合就杀了哥哥,敢自尽就连小儿也不放过。
二天开始就把贴身侍女侍从全部换一批,这般过了些时间又被父母发现,这弟弟又哭又求,让父母别声张,愿意放哥哥回来,骗父母一起出去接哥哥回来,实则制造意外,使二人坠马而亡,但又不想守孝,只说是父母怀念家乡想回乡去。
这胡大人的出色也就仅是学识方面,但在为人方面不够圆滑,背景又不突出,因此作为一名礼部从五品的小官,这岳丈家又是经商的,离得又远,因此竟是无人发现换了一人。
又因这嫂子娘家是经商的,嫁妆颇丰,短短半年竟是被这弟弟以金钱开路攀龙附凤地结识许多有些权势的纨绔子弟,由礼部从五品的小官变成从四品的,有了上朝资格。
见识多了,这嫂子就小家碧玉型,也没了吸引力,最后为防万一,也懒得应付索性把这嫂子也关起来。
在外面不顺心就回来磋磨二人,二人数次想寻死,但想到小儿又不敢轻易死去,直到被救出来。
衆人被这一出剌得鸡皮疙瘩直起,满朝文武竟被这麽一个小人蒙蔽,无人发现这一出李代桃僵,可才回京的閑王竟然发现了。
不过依然想再垂死挣扎一下,一口咬定他不是閑王,再如何都想扣一顶冒充皇室的罪,反正没人见过,说不是,他还能怎麽证实。
谁知赵栖从怀里又摸出一道明黄的圣旨道:“就知道你们还有疑惑,先皇还留了一道圣旨,这两万铁骑就这京郊,要不一起去让他们作个证明。”
衆人听得这话心底一下拔凉拔凉的。心里直骂娘。
这先皇到底打算干什麽,难道因为圣旨是自己写的,不要钱的吗?
先有十三道赐婚遗旨不说,现在又弄出这一堆圣旨,圣旨是真的是不值钱了吗?
然不管心里怎麽想的,嘴里却是什麽也不敢再说了。
毕竟两万铁骑不是吃醋的。
要说打击最大的还是兵部尚书和户部,按理来说,这些事是瞒不过这两部的,毕竟要粮草要人。
但现在是直接跳过他们,先皇是不信任他们了吗?
那当今呢?
两部尚书能想到的,其他人自然也想到了。
最后只一句:
先皇圣明,圣上英明,大盛江山永固。
硬是喊出一种壮烈感,从此奠定承平年间,君强臣弱。
这一天的早朝,最终草草结束,本打算看戏的赵谦,也被这一出一出的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莫怀瑾早在一边看得一愣一愣的,毕竟在他的眼里,赵栖一直都是聪慧稳重,不善言辞的人,今天也是开了眼界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