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时的莫怀瑾不知道,所以他只是看着眼前一脸严肃的人,附和道:“嗯!我不许受伤。”
这句话奠定了以后的盛京奇景,路有秦安郡王,所有会伤人的利器,人畜退避三舍。
因为伤到秦安郡王,等同于想提前和阎王爷喝茶。
那时的莫怀瑾看得那些与他说话都躲得远远的人,只能无奈地苦笑,怎麽办,自己造的孽,只能自己宠。
以后的事莫怀瑾不知道,现在的他也很苦恼,因为从今天起,随风完全是将他当做残废来伺候。
真正做到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若非再三拒绝,差点连更衣,洗澡都被盯着。
又是一日在客栈站休息,洗漱完毕,莫怀瑾正想悄悄去客堂用膳。
结果刚刚坐下,小二还未来得及问上两句,就感觉到被一道视线幽幽地盯着瞧。
莫怀瑾本来打算装做看不到的,也没打算起来,实在是这人太过了,完全把他当成残疾人来照顾,要不是他没失忆,差点以为自己才三岁,离不得爹呢。
可惜最终也没顶住视线的压力,叫小二将刚点的饭菜送上了楼上。
然后淡定地吃着喂到嘴边的饭,好不容易一顿磨人的饭吃完。
想到接下来的事,莫怀瑾本暗暗松下来的一口气,又提了起来,同时嘴角几次蠕动,拒绝的话几次想要说出口。
但想到前面几天意欲反对的结果,最后暗暗叹了口气,什麽也没说出口。
不过莫怀瑾很是好奇,明明每次帮他沐浴,这人满脸红得滴血害羞得不行,到底怎麽保持一脸平静的?
这也算是他唯一可以转移自己注意力的办法,不然总觉得怪怪的。
一路上,鸡飞狗跳了几天,直到手上一点伤都看不到了,才算解脱出来。
这下不但莫怀瑾松点一口气,那群手下也松了一口气。
实在是这几天的架势,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的主子(大人,公子)快要不行了。
之后一路的巡视,顺利得出乎意料,不过要这样说也不全对。
这完全是因为有个叫随风的大将军将他培养的探子能派出去的全派出去了,那麽多探子将一个府一个府像打探敌国敌情似去探,十八般手段软硬兼施,那个省府遭得住。
结果是莫怀瑾真就是走个过场,走到那,有问题的已证据摆上,人已收监,依律判就是了,没问题的就提点一下。
当然稍微只是收点好处的,未曾谋财害命的,莫怀瑾也都放了。
毕竟水至清则无鱼,总也要留给这些人一条路走不是。
不然人心隔肚皮,谁知道下一个新上任的会不会更贪。
贪官自古以来不管那个朝堂盛世都存在,可说是除之不尽,这些小微收点好处的,震慑一番也就算了。
再说就这查法,整个官场都少了一小半,幸得开了恩科,不然都没这麽多人补。
也得益于这一招,满朝大臣,都以为是当今陛下的手段了得,一时不少人都收了小心思。
各大家族都使劲约束自家子弟,整个大盛都变得天清气朗。
朝政也日益稳固,不过莫怀瑾现在隐隐有些担心,静王狗急跳墙。
毕竟私兵被遣,朝政也越来越稳,静王的胜算就越小。
要说静王愿意就此收手是不可能的,毕竟做了十年太子,就差一步能登天,结果一道遗旨直接错过了。
换谁能愿意?
“前面就是,夏海城,啊瑾,我带你去吃海鲜。”
莫怀瑾被随风的声音拉回神思。
经过四个月的相处,两人越来越熟悉,名称由一开始的字到名又到现在亲呢地喊啊瑾,当然这是随风单方面喊的,莫怀瑾从头到尾喊的都是啊风,不过也从一开始生疏的啊风,到现在宠溺的啊风。
随风的形象在莫怀瑾脑海里也是一变再变,一开始是运筹帷幄不贪权势的大将军。(官居一品,毅然辞官)然后变成了行事不拘小节,一切为目的服务(淮江的事和后面的举动。)现在行事直接,不拐弯抹角,目标明确,单纯不解世事,却又洞透人心。
莫怀瑾真的很好奇,这性情是怎麽养成的。
来到夏城,随风明显很高兴,特别高兴,不是回到熟悉的地方,将见旧友的高兴,莫怀瑾感觉到这种高兴,更像那种小孩儿做好了一件事,迫不及待向你炫耀,盼你夸奖的那种。
于是莫怀瑾也配合道:“嗯,啊风,带我尝尝,我还未尝过新鲜的海鲜呢。”
“嗯!嗯,我们去醉春风,那里的海鲜吃法特别多。”
随风一听,眼睛一亮,连连点头。嘴角上扬,整张脸都明亮几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