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工得有人负责做记录,黎兄和梁言都不在,程颂身边识字的除了画砚,就还有黎家两兄弟,于是次日一早,刚把豆腐压上,黎仁平就带着弟弟先随程颂进城了。
黎仁平黎仁安对绢花工作不了解,程颂安排他俩负责登记信息,凡是来应征上工的都先在他们哥俩这里说一下个人的年龄户籍家住何处之前做过什么,之后拿着记录纸进入招工面试。这关由程颂把着,画砚只需在记录纸上添加程颂的意见。
面试的筛选标准不公开且带了点玄学,就是看是否合程小东家的眼缘。
合眼缘并不是说程颂把颜值设置成了招工条件,而是要通过相面和回话来对人品做个初筛。
穿越之前虽然大学还没毕业,但父母离异后,程颂从活泼变得内向,尤其初中前两年甚至很敏感不爱和人接触,上了高中学习更费劲了才开始慢慢忽略周围那些关心、怜悯或者好奇,但忽略不等于感受不到,他又有多年独居的经验,对善恶安危的敏感度要高于一般的同龄人,再加上从网络积攒的一些微表情零碎知识,面试个绢花作坊的工人还是够用的。
这作坊将来主要靠黎仁宁管理,他自然相信黎家大姐的能力,但与其招进来一些奸猾多事之辈以后再清走,还是尽量在招人之初就多把把关。
那些衣着不够整洁,废话太多眼神乱飘一直瞎打听的就算有手艺也过不了程颂这关,直接就被划叉了,有两三个被拒了之后还妄图欺负程颂年纪小撒泼耍赖,但转眼就被来帮忙的差役吓走了。
昨日还有些担心作坊被衙门关注太多,今日程颂就体会到了背靠大树的好处,连连向两位差役道谢。
招工的第二关由黎仁宁负责,考核的是裁剪和缝纫的手艺,无需太精,缝补的针脚整齐些就可以。
黎母不放心也跟来了,在她看来招工是大事,怕女儿应付不了,但黎仁宁从坐在招工的桌案后开始就没有一丝慌乱,一个一个的试工,有条不紊,看得黎母心中因提亲闹剧积累的担忧也散了不少。
招工开始不久,长宁县主簿就亲自带着养济院打算报名的灾民一起过来了。
从发髻看,已婚妇人和未婚女子都有,程颂大概数了数有四十几人,但她们身后还跟了一串娃娃,四五岁到十一二岁,加起来也有近三十个。
“这些孩童是?”程颂请教主簿的同时心中咯噔出了一个猜测。
“也是那两村中的灾民,程学子的制杏作坊不也得招人嘛。”
果然!
昨日听大人说拨院子救助灾民,程颂就在感动中嗅到一丝算计,怪不得衙门连收杏都出面帮忙,这是为了让他连灾区儿童的饭一并管了啊……
好在程颂也不是真介意,对上主簿笑得有些讨嫌的脸还端出了一份我会努力克服困难的坚强。招工也行,只是制杏是在学田,这些孩子也要住过去吗?
“全看程学子安排,若是让他们都住在学田,房子的租金可以由衙门支付,不住学田每日往返,租车的费用也可由衙门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