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了王家二哥的当日下午,就有几户村民往程颂这里送来了吃食,有自家种的菜蔬,也有从山上摘的杏子,听画砚介绍都是采摘小队员的家人。
他们送东西来就是感谢程颂不仅让家里孩子挣了些工钱,还请他们吃了肘子排骨。这些孩子都不大,能干多少活自己爹娘肯定清楚,放在别处哪有人肯出八文一天还包吃肉的工钱,程颂这钱给得说是做善事也绝不为过。
心中有数的人家自然想表达些感谢,但佃农们都不富裕,也送不出价贵的回礼,好在这些菜蔬杏子程颂都收得挺高兴,不仅说了许多感谢的话,还向佃农们打听了山中杏树结果的情况。
山杏的品种不是常见的大黄杏,个头要小不少,颜色偏红,听佃农说现在就可以摘了,但要放上几日变软再吃,可若等到变软再摘坏果就多了。
程颂带着画砚挑出些不算太硬的尝了尝,确实很酸,不过做杏干蜜饯最好就用硬实些的果子,而且这杏的杏仁是甜的,还可以砸出来制作干果,程颂很快决定这买卖能做。
收杏之前,他先去找孙大和吴婶子打听往年佃农们卖杏的价钱。
“那杏卖不了几个钱,熟得正好的两碗能卖一文钱,太软的有时三四碗才能卖一文,听说云州府有专门种果树的庄园,那果子比山上这野杏好得多,好像能卖到五六文钱一斤。”
贵的杏子他们没买过,价格了解得也不够准确,不过程颂暂时也不关心。
孙大说的碗就是他们吃饭常用的这种,程颂估了下,一碗大概能装七两多,换算下来就是两文钱三斤。
想好了价格,程颂将自己要收杏的打算告诉了熬糖小院的帮工,又让画砚取了几个成熟度合适的样品杏去通知了今日送吃食来的几家佃农。
“一文钱一斤收那山杏?”吴婶子和孙大都有些吃惊。
他俩是村中给程颂做工时间最长的,对这小东家也有些了解,知道他很是良善心软,不过一文钱一斤给得也太多了。
往年两文三斤还得是担到长宁县中,让人挑挑拣拣之后才能卖到的价钱,只是这杏都是野生野长,卖多少就赚多少,佃农们也没嫌价低。如今程颂居然要一文一斤地收,那杏子也算不上好吃,这是上赶着当冤大头啊!
拒绝了帮工们劝退的好意,程颂表示自己买这杏是用来加工的,不会亏本,让他们放心去摘即可。
听说不是直接卖,吴婶子他们也不劝了,程颂做吃食的本事他们是见识过的,兴许他真有法子把这酸杏做出些名堂呢?
晚些时候画砚去通知的几家人也都跑来和程颂确认他是不是真打算一文钱一斤收杏,也发出了和吴婶子相同的规劝。
程颂也不嫌烦,挨个向他们解释,只管去摘,唯一要注意的就是尽量按照样品的成熟度去摘,太小太青的还需再等些时日,他会一直收到这些杏子过季。
得了程颂的准信儿,这些人家也等不及第二天了,趁着天没黑透就先上山摘了一轮,再过两三天就该麦收了,未必天天都有时间上山,赶紧把快熟的都摘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