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1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慕红裳 > -txt百度云(227)

-txt百度云(227)(1 / 2)

第三个该出场的演员是蒋文斌。别看蒋文斌平日里做事一板一眼,真演起来水平还挺不错,声情并茂十分恳切感人。

皇上!蒋文斌赶紧跪下:虽然穆氏将军在北境抗敌,我们实在不该收穆家的捐银。但军费已经撑不住几日了啊!

第591章 绥靖派

本来一切都挺顺利的,蒋文斌演技不俗,当场哭穷就差声泪俱下了,皇上满意的不得了。

蒋文斌顺杆爬的本事也不错,他一回身跑到穆老夫人的钱箱子旁边站定,一手抓着木箱的边缘,一副舍不得撒手的小气模样,接着才又开口:皇上。将士们在边关出生入死,缺了谁的也不能缺了他们的。俗语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但眼下户部捉襟见肘,臣两手空空,早就走投无路不知从何去筹更多粮款。

臣其实想过,要不要临时征军赋,然而夏粮入库不久,各地正在通核夏赋,今年年景一般,若是此时再加军赋,恐怕百姓负担太重。

是啊!皇上很配合地叹气,摆出一副发愁的模样:但北境战事吃紧,眼下朔州被围,丹州一役损失惨重,须得急调兵将入北境,也不能让将士们空着肚子上战场。

皇上,蒋文斌立刻拱了拱手:穆老夫人深明大义,愿意捐出安国公府一年应纳税银作为军赋,臣虽明白,向谁伸手都不敢让穆家捐银,却还是恳请皇上,让臣收下这些银两。

皇上,穆老夫人也又开口说道:临时加军赋对于百姓来说负担颇重,但对于老身家里,却并不困难,这些银子,是老身自愿拿出来的,您若是不愿意收老身的捐银,那不妨将这些银子视作军赋,安国公府不过是带头纳了军赋而已。

老夫人深明大义。不等皇上说话,蒋文斌就抢着开口:皇上!臣愿意跟随老夫人,也拿出家中一年应纳税款来作为军赋。臣名下财产不多,家中人口也少,但总比一般百姓强许多。臣愿意拿出一年应缴的田赋和丁赋,当做临时军赋,充入国库作为军费。

穆老夫人深明大义,户部尚书积极附和,这一唱一搭的,在场的朝臣各个都是人精,能不咂摸出点味来吗?谢相和李相看了看皇上的脸色,没第一时间吭声,但顾大学士可有些站不住了。

旁的不说,他孙女婿现在就在守燕门关,穆家老太太站出来捐款,八竿子打不着的户部尚书都响应了,他这个做姻亲的站着不动像话吗?

因此顾大学士跨前一步,开口说道:皇上,臣也愿意捐银充作军费。

顾大学士会主动站出来响应,这原本就在皇上的预料之中。就像顾大学士御前行走多年,十分了解皇上一样,皇上也十分了解顾大学士的个性,知道他不会站着不动。

而顾大学士都站出来了,谢相、王大人还有李相,好意思不表态吗?

哦?皇上立刻朝顾大学士点点头:朕先代北境将士谢过顾卿。不知顾卿愿捐多少。

捐多少,这是个问题。顾大学士回头看了看穆老夫人抬来的银子,有些为难。他不仅仅是穆家姻亲,也是当朝一品,顾大学士知道,他捐银子,数目须得十分讲究。

比穆家少自然不合适,但数目也不能太多。因为顾大学士其实心里明晰,知道皇上是想让朝臣们捐款凑军费的,他站出来之后,皇上必会鼓励朝臣跟随。因此若是他捐得太多,难免会让旁人为难。

若是能知道穆家捐了多少,他好歹可以来个比照办理,但眼下不知穆老夫人抬来多少银子,因此顾大学士还真是有些犹豫,不知道该说个什么样的数目。

皇上瞧见顾大学士回头,就知道他正计较该捐多少才好呢。这个数目当然不能让顾大学士来说,他立刻抬眼看了蒋文斌一眼,蒋文斌马上跳出来提了建议。

皇上,蒋文斌就像是提前排练过似的,卡点迅速精准:臣有一个建议。顾大学士大公无私,愿意捐银为朝廷筹集军费,微臣感佩不已。有顾大学士作为表率,想来朝中群臣也有不少人愿意捐军费。只是这样一来,捐多捐少难免有压力以及攀比,朝臣们也并非全是世家大族出身,有些清寒之家的臣子,捐的少,难免被人轻视。

因此微臣以为,不如先定个捐银标准。之前穆老夫人说过,她拿出来的,是按照穆家家产计算的,一年应缴税银,捐出来充作临时军赋,那不如都以此为标准,这样大富之家按照税银核算,可以多捐些,清寒之家也不至于压力太大。

这个提议顾大学士当然没意见,他正犯愁提个什么数目好呢。因此蒋文斌一说,顾大学士也跟着点头,表示同意这个捐款方案。这多好,多了少了都不会得罪人。

蒋文斌的提议,也得到了许多朝臣的赞成。有些有心捐款的朝臣,觉得捐一年税银压力不算大,也都愿意出来在皇上面前买个好。这主动站出来提出捐款的人多了,对于其他人就能行成压力,大家都捐,你不捐,像什么样子?万一被皇上瞧在眼里,留了坏印象怎么办?

因此不大功夫,大半个朝廷的朝臣都纷纷表示要捐银。

原本形势一片大好,但唱反调的人永远都不缺。比如礼部尚书。

礼部尚书不缺钱,但他一直站在人群中没发言,皱着眉不知思忖些什么,等到大半朝臣都表示要捐款以后,他却突然跨前一步开口上奏:皇上,靠捐银只能撑过一时,并非长久之计啊!戎狄此次大军压境,看来战事不是一日两日能结束,甚至也不是一月两月能够结束。若是拖上一年两年,甚至三年五载,靠朝臣们捐的这些银子,怎么能撑下来?

皇上看了礼部尚书一眼,开口问道:那爱卿以为,当如何解决眼下困境。

不如早些考虑议和。礼部尚书答道:这仗继续打下去,戎狄也是损失严重,不如我们先派个使团去与戎狄可汗接洽,谈一谈退兵议和的事,先听听他们的停战条件再说。哪怕年年纳贡,总好过巨额军费开支,朝廷的负担也不至于像今日这般重。

第592章 最后一位穆氏将军

纳贡?穆红裳猛地转过身,怒瞪着礼部尚书,怒火燃烧的眸子越发显得晶亮璀璨。她的父兄还在北境边关出生入死,朝廷居然有人想要向戎狄人折腰纳贡。

那么穆氏一族这么多年、这么多代的坚守和努力又算什么?

议和?皇上的表情看不出喜怒:爱卿以为,我大周应向戎狄蛮夷求和?

陛下,礼部尚书当然听出了皇上语气不佳,他赶忙跪下了:议和也是无奈之举。眼下这仗可以继续打,但国库空虚,打不起啊!皇上,就算靠着朝臣们捐银,撑过一时,那以后呢?我们也不能将所有银子都填了北境啊!南方的河工水利还要不要修?西南山泽沟洫屯田工程还要不要继续?沿海官造船厂的那些海船是不是就此停工?通南北的运河工程是不是不再继续?那已经开好的河道沟渠就这样摆着不管了吗?这些都需要银子啊皇上!

这几年年景不错,除了今年北境大旱,咱们大周其他地方也算是风调雨顺,北境十州人口不多,只这一处遭灾,朝廷救灾还救得起。但身为朝廷官员,居安思危是为臣子的本分,我们不能看天吃饭,年年盼着老天爷给面子。今年年景不错,那明年呢?若是因为与戎狄的战争将国库的底子掏空,将来万一有水患、蝗灾之类,朝廷要拿什么救急?救灾如救火,老百姓断了粮,是要命的!陛下,臣不是怯战,而是权衡之后认为,眼下仗不能再继续打了,朝廷承担不起。因此臣请陛下考虑派使团和谈,戎狄人不过是想要金银布帛罢了,若是纳贡能够停战,何乐而不为?

礼部尚书洋洋洒洒说了半天,听起来也颇有道理,已经有许多大臣默默点头赞同了。皇上也坐在龙椅上默默听着,并没有开口打断礼部尚书的话。

最新小说: 橘络 不可自拔 择良婿 迟到的半句再见 高门贵女日常(穿书) 她声动我心 被海盗掳走之后[未来] 男主成了我夫郎[女尊] 捡到一只将军[古穿今] 高岭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