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姐怎地这样,郑瑾微笑,不动声色的模样:谢姐身体弱是事实。
你是,自然就是。宁福公主一脸无所谓地答道:但母后昨日召我进宫,特意嘱咐了,让我在你出宫开府之后,办一次赏花宴。我这也真是难为人。眼下都快要入秋了,夏花已谢,秋芳却尚未绽放,正是不尴不尬的时候,赏得哪门子花呢!便是中秋前后还能有个赏桂赏菊的借口呢,眼下我那院子里也是落花一片,难不成请人过去看残红?
这也不算难事,郑瑾答道:白露前后,玉簪花正好,三皇姐原本不喜欢玉簪这样清雅的花,因此院子里也没种着。我记得玉澄宫种了不少玉簪花,眼下临时从宫里,腾挪些过来也不费力。
呵宁福公主笑了:玉澄宫可是以前谢皇后的宫苑,这样明目张胆的挖了玉澄宫的花,五弟心里能舒服?我是一心为你,你却出这样得罪饶主意给我,好没意思。
三皇姐,郑瑾笑笑:这么多年,你可曾见过皇兄接近过玉澄宫?他是母后亲自养大的孩子,这一点,不仅我们要记得牢,他要比我们记得更牢才对。谢皇后在世时就不得宠,她去世后,那宫苑就更是荒芜,除了些玉簪花还能看,其他的不早就被腾挪空了?再三皇姐
郑瑾抬眼看了看三公主的脸色,语气有些意味深长:你移走玉澄宫的玉簪花是不是会惹得皇兄不快,这一点我无十足把握自然不好。可母后却不大喜欢那些玉簪呢!
依我,宁福公主头都不抬地品了一口茶:母后原本无需计较那么多。自从她进宫,父皇再没多看过其他女人一眼。而且谢皇后也已经早死了。
谢皇后可不一样。郑瑾慢腾腾地答道:母后进宫时,谢氏是皇后。而且最重要的是谢皇后怀上五哥的时候,你已经两岁了。
那不是因为谢皇后用了些手段嘛,宁福公主皱皱眉:若非如此,父皇有了母后,怎会再宠幸他人。
但毕竟是宠幸了,郑瑾答道:而且有了五皇兄这个让父皇无比看中的嫡子。
行了你不用了。宁福公主站起来,冷着脸答道:我知道该怎么做。也就是这三五日,我下帖子去谢相府上。
别忘了也给安国公府上下张帖子,郑瑾点点头提醒道。
安国公府?宁福公主略愣了愣,但很快反应了过来:我知道了,穆将军回京也有月余,是该出来走动走动。我去问问母后,我记得她之前选了几个宗室出身的女孩子进宫,我也懒得重新张罗,就照着母后之前的意思,给那几位姐下了帖子。
三皇姐果然冰雪聪明,郑瑾也站起来,微笑道:不愧是父皇母后放在心尖上的掌上明珠。我瞧着三皇姐才是父皇母后最疼爱的孩子,连最年幼的四皇妹都要靠后呢。
你总是会话讨人开心,哄得我肝脑涂地的为你做事。宁福公主微微一笑,迈步朝门外走去:我先回去了,过两日给你回信。我下帖子到谢府,谢相应该就明白是什么意思,放心吧,这次谢姐一定能来赴宴。
那就多劳三皇姐费心了。郑瑾脸上挂着温暖的笑容,一直将宁福公主送到仪王府正门内的马车附近。
你是我弟弟,为你操心不是应该的嘛。宁福公主坐上马车,又打开车窗朝郑瑾一笑:这是你的终身大事,我自然要鼎力相助。
郑瑾笑而不答,朝着马车拱了拱手,宁福公主微笑点头算是回应。马车从仪王府进车马的侧门离开,一出仪王府,宁福公主立刻冷哼一声,啪一下,亲自动手关上了车窗。她脸上付出几分愤愤,艳丽的脸看起来竟有几分凶狠狰狞。
公主,跟着宁福公主出门的一个看上去上了年纪的嬷嬷,有些担忧的问道:真的要如仪王所言,去挪玉澄宫的玉簪花?
挪!宁福公主没好气的答道:顺便找人给信王递个信,就这是皇后娘娘的主意。信王若聪明就不会多问。
唉!嬷嬷叹着气:公主受委屈了。
呵宁福公主唇边露出讽刺的笑容:又能怎样?母后这些年被父皇哄着宠着,什么事都不用愁,进宫二十年了,不仅没长进,反倒越发单纯了。我这个六弟又惯会哄人,母后被他一哄,自然事事依他。
公主也宽宽心,嬷嬷看了看宁福公主的脸色,温声劝道:好歹仪王爷是您的亲弟弟,您为他做事也不算吃亏。只当提前为以后打算了,将来仪王爷登位,不会亏待公主的。
我知道。宁福公主叹了口气:毕竟是我亲弟弟,总比那个隔着肚皮的强。
所以公主眼下多帮衬着仪王爷也是没错的,嬷嬷笑着继续劝道:信王自聪明过人,可不是个好应付的对手。
宁福公主不话了,闭上眼养神。嬷嬷见她平静下来,也不再多话相劝。马车安安静静的,一路向着公主府走去。
第二日一大早,新出宫开府的仪王和信王正式开始上朝观政了。只是跟着上朝听和看,皇上尚不许他们插手任何政务。
散朝后,郑瑛和郑瑾直接进了后宫去看魏皇后,恰巧遇到刚从皇后宫里出来的宁福公主。
竟不知三皇姐今日也进宫请安了,郑瑾朝宁福公主笑得亲牵
宁福公主心中呵呵冷笑,却不得不摆出一副见到弟弟的欣喜表情:原来你们也来给母后请安,早知我多留一刻,也好与你们一同喝杯茶。
第132章 赏花帖
白露节前,安国公府收到了宁福公主府的赏花帖。都这个时节了,公主府居然还办赏花宴,接了帖子的安国公夫人不免有些犯嘀咕。而正忙着给儿子相媳妇的穆二夫人,则一看到赏花帖就将脸拉得老长。
不管她,只有穆老夫人依旧淡定:征衣请了两个月的假,要出京城相亲。这才过了一个月多点,我看让征衣去一趟他大姑母那里,路程远,一来一回怎么也得二十来。
对,穆二夫人立刻点头:大姐前些日子捎信来,是夫家那边有两个不错的女孩子,山高路远的,将人家女孩子请到京里来也不方便,征衣自己去一趟,只当去探望姑母了。
是这个理,穆老夫茹点头:那两个女孩子旁人看着好也是没用,总要征衣自己喜欢才行,盲婚哑嫁的哪里有个谱。还是让征衣亲自相看一下,若是喜欢倒好,不喜欢也没关系。征衣是去看姑母,顺便见见,就是看不中,人家女孩子也不尴尬。
赏花宴定了七月二十八,安国公夫人看了一眼请帖的时间道:还有五六日的功夫,就让征衣别耽搁了吧?
一个男孩子有什么好收拾的,穆老夫人答道:不过几件换洗衣服的简单行李,立刻出发也使得。
也不用这样急。安国公夫人笑道:征衣好不容易去一趟姑母家,总是要备些礼的,哪里有空手去拜访的道理。
太复杂的礼也不用,穆老夫人答道:征衣独自骑马上路,也拿不动许多行礼。嫣儿也不会讲究这。
那也不能如此潦草,穆二夫人也站起来了:母亲就别操心这些了,交给我和大嫂。这几日就赶着让征衣出发。
嗯!穆老夫人本来也没打算操心那么多,她点零头,只是多嘱咐了安国公夫人一句:征衣出门相亲了,公主府的赏花帖却不能不应,你就带着红裳和锦衣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