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卿以为,该当如何呢?”
见曦晟帝的模样,萧廿便知晓,汪国公这是说道人心坎儿上了。至于萧步琴,再一次地被曦晟帝当了枪使。
“如今离新一届的春闱还有些时日,然翰林院的学子入学已久。臣以为,不妨先从近在咫尺的岁试做文章。”
不知为何,萧廿脑中忽然浮现出了萧雪伶坐在学堂里啃笔杆的模样。她年纪尚小,但却已经开始读书,不过萧家祖训,读书不许喊苦。
曦晟帝此刻身子微微前倾,一手的拳背托着下巴,点着头,看上去对汪国公的提议很满意。随即,他道:“诸位爱卿,可有高见啊?”
曹大人道:“陛下,臣以为,以往翰林院岁试多重于文章与御射而少于术数。臣以为,今年可在前两者不做改动的基础上,增加术数的题量与难度,从而达到为朝廷筛选良才的作用。”
“同时增加难度与题量?”曦晟帝似在斟酌,毕竟,这离岁试没有几日了,忽然改题,对学子来说,负担可不小啊!他沉思一二,听了曹大人的策略,看上去并不是很满意。
萧廿听着,也摇摇头,再擡头的时候,对上了曦晟帝的眼睛。
“晋王,你看上去,似有话要说。”
有话要说?他能有什麽话!但既然被点了,他还是得站出来:“回禀父皇,儿臣还在思索曹大人的话。”
曦晟帝点点头,知晓了他方才并未用心,也不追问。
而萧廿被点了,太子门下的旧部当即便有人站出来道:“陛下,臣有奏!”
“讲。”
其实关于科举的事情,这些人是早有準备的,此刻也不过是直接拿出来。
“臣以为,关于曹大人所言甚妙。不过,臣以为,在增加题量的同时,当设置不同层次的难度。这样一来,翰林院便可凭此得出学子的水準,翰林院的先生们也可以凭此对课程做出合理的安排。”
汪国公道:“可是翰林院的术数先生的水準,未必能达到这种水平啊!”
他都开口了,谁能达到,自然不用多说。就见这位大人摸着胡子,忽然茅塞顿开:“陛下,臣举荐晋王殿下!总所周知,如今三军的火铳几乎是由晋王殿下一人改良,极大地提高了我军的战力。除此以外,大炮一类也是由晋王殿下和工部共同协作。而此二者,皆需扎实的术数功底。再者,晋王殿下精通蔔筮,对于术数亦是钻研颇深。故而,臣以为,晋王殿下最适合担任此位!”
汪国公满意地摸着胡子:“臣附议!”
随即,站出了一堆太子旧部:“臣附议!”
接着,便是宁王门下的人。但宁王本人并没有附和,倒是汉王主动出来带着衆人附议。
萧廿暗自算了算时日,如今是冬月下旬,岁试一般定在腊月二十五,这麽赶,他可没头发可以白了!
“晋王,你可能担此任?”
萧琌之看向萧廿,他知晓,曦晟帝如今是有意要传位于萧廿,那麽这次考核通过者,日后自然会归于萧廿门下,萧廿登基后便是实打实的天子门生。
萧廿右手擡不起来,此刻行礼更显:“儿臣怕是有心无力啊!”
“手的问题麽?”曦晟帝摸了摸下巴,“朕会派翰林院的术数先生协助于你,不必担忧。既然衆爱卿都认为,晋王最适合,那麽此任便派给晋王了!务必,为朕选出人才!”
“儿臣……领旨!”
“另外,科举过后,翰林院中的学子懈怠者大有人在。此次考核,末位者逐出翰林院!”
衆人齐声道:“陛下圣明!”
唯有萧廿,偷摸着给汪国公递眼神以示不满,然而,对方目不斜视,根本没有看向他这里。
至于下朝后,卧病许久再来上朝的汪国公健步如飞加之有同僚掩护,萧廿被几个大臣缠着说话,等他回过头来要找汪国公的时候,人已经不见了。
“五哥管此次岁试命题乃是好事,臣弟在此向您道喜了!”萧步琴从边上走过朝他拱手道贺,若不是知晓他们才是最先提出的人,萧廿恐怕真的以为他是来道贺的了!
“六弟这是在拿我说笑麽?”萧廿随手理了一下额前白色碎发,“我这儿可没头发可白了!”
关于萧廿白发的传闻,京中只流出了三步白头的情景,但并未说明缘由。连萧琌之都不知晓,萧步琴便更不可能知晓了。不过,曾萱与他说过,此或是萧廿的逆鳞,轻易不要触动,他便只是一笑,难得嘴上饶人,甚至还宽慰了萧廿几句。
萧廿听着觉得这回真是发自内心的,也回了个真假参半的笑容。
如果真如他所料,萧琌之在计划送萧步琴离京,那麽他和这个便宜弟弟,算是见一次少一次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