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严礼这才抬头,看向昭武帝,他低声道:“皇上,从前老朽觉得,南朝国力孱弱,所谓北伐,只是靠着一腔意气,绝不能长久……”
“因此,并未把北伐,太当一回事,但是现在看来……”
严老头长叹了一口气,低声道:“现在看来,那南朝统帅沈毅,不能以常理度之,如今他占了山东,马上还有可能蚕食河南,如果这两省被他占了,别的不说,他打仗的粮草,肯定就不缺了。”
“被他站稳脚跟,咱们大齐,就要面对无穷无尽的麻烦。”
“哪怕挡得住三年五载,也很难挡得住十年八年。”
“因此,老臣以为……”
严礼低头道:“这个时候,皇上要尽快整合朝廷……”
“该下决心了。”
昭武帝有些错愕:“什么决心?”
严礼沉声道:“一战定社稷的。”
严老头声音铿锵:“以倾国之力,将沈毅连人带兵,一发赶回淮南去!”
“如果有可能,最好把沈毅这个人给留下,至于淮安军,能杀多少杀多少。”
昭武帝闻言,有些痛苦的揉了揉眉心。
“那喜今天一闹,朝廷上下,还能整合吗?”
他握了握拳头。
“朱汉若是不互信,如何能有倾国之力……”
严礼微微叹了口气。
“这就是皇上您现在的难处了。”
“不过不着急……”
严礼微微低头道:“皇上您应该,还有几个月时间,来整合朝廷。”
昭武帝两只眼睛里,都是血丝,他深呼吸了一口气,看向严礼。
“相国这么一说,朕心里敞亮一些了,今后相国多多进宫里来,给朕出出主意。”
严礼微微叹了口气,低头道:“老朽义不容辞。”
……
开封城,巡抚衙门。
今天沈毅的书房里,迎来了一个特殊的客人。
一个四十多接近五十岁的中年人。
或者说,是个小老头了。
不过这小老头保养的很不错,看起来也很精神,虽然身上穿着一身普通的布衣,但是气度非同常人。
沈毅先是飞快的打量了一眼这人,然后放下手中的毛笔,站了起来,拱手笑着问道:“是三伯么?”
来人也在打量沈毅,正在愣愣出神,被沈毅一句话惊醒,这才回过神来看着沈毅,神色复杂:“真是老四家的七郎……”
“你小时候,我还抱过你……”
来人,是沈家上一代的老三沈铭。
本来,按照沈毅与老六沈彦的约定,等到沈毅打下济南之后,就安排沈铭跟他见面,不过不知道因为什么事耽搁了,一直到现在,伯侄二人,才在开封见面。
沈老爷搬来一把椅子,放在沈铭面前,笑着说道:“三伯坐着说话。”
沈铭默默落座,犹自感慨:“沈家自你曾祖那一代,便没有出过什么厉害人物了,前些日子我听彦儿提起七郎你的事情,真是如在梦中。”
沈老爷一边给他倒茶,一边笑着说道:“知道三伯要来,本来应该出去迎一迎的,不过我现在被不知道多少双眼睛盯着,三伯一家应该还在太原府,为了不连累三伯一家,只好在书房里等着三伯了。”
说完这句话,他把茶水递了过去,又继续说道:“去岁年关,我还跟父亲提起了三伯,父亲知道三伯一家安然无恙,也很是高兴,那天喝的大醉了一场。”
沈铭闻言,握着茶水的手都微微颤抖,声音也跟着发颤,几乎流下泪来。
“是我对不住家里。”
他放下茶碗,垂泪道:“早年北齐晋王微服南游,路过江都附近,遭遇了险情,我凑巧之下,帮了他脱险。”
“这晋王也很知恩,他回了北边之后,派人给我送了不少银两,邀请我来北边看一看。”
说到这里,沈铭长叹了一口气:“七郎应该也知道,家里的产业,大多数都被你大伯分去了,我与你二伯还有你爹,都没有分到什么,那时候年轻,也想奔个前程,就到了北边。”
“时间长了,生意也做的大了,就索性回了江都,把家里人都接了过来。”
他有些感慨:“一转眼,快二十年了。”
沈老爷笑着说道:“有更好的前程,到了北齐也没有什么,毕竟三伯只是在北边做生意,又没有在北齐仕官。”
他顿了顿,开口道:“只是大伯气的厉害。”
沈铭默默点头:“我知道,大兄把我们一家人,都从家谱上除了名。”
他语气复杂:“还对外说,我们一家都暴病而亡了。”
沈毅微微摇头,不愿意去干涉上一代人的恩怨情仇。
“大伯现在身体也不好,一年要卧床半年……”
沈铭微微动容,但是没有说话。
他跟大哥沈徽之间,多少是有一些矛盾的,不然早年他也不会抛下家里人,出走北齐。
毕竟沈徽的脾气,沈毅也见识过,着实不是什么好相处的人。
再加上后来,沈徽把他们家从族谱除名,对沈铭一家痛恨不已,兄弟俩的关系,自然好不到哪里去。
不过这会儿,听说大哥病重,沈铭心里,也十分复杂。
接下来,两个人说了不少家长里短。
主要是沈铭,向沈毅询问沈家的近况,以及沈家现在有哪些人。
两个人足足说了大半个时辰的话,沈铭看了看沈毅书桌上堆叠的厚厚文书,这才意犹未尽的站了起来,开口道:“知道七郎事忙,就不多说了,将来有机会,我也回江都看一看。”
沈毅笑着说道:“八弟给我带来了三伯送的近十万石粮食,只凭那些粮食,三伯一家将来都可以回南方去,正大光明的过日子。”
沈铭微微点头,然后轻声道:“家里人还在太原府,一时半会,没办法再给七郎你送粮食了,不过……”
“我手里虽然没有现粮,但是却有不少能调用的银钱。”
沈铭看着沈毅。
“这些钱,过几天就会送到开封府来,算是三伯一家的一点心意。”
沈毅想了想,问道:“三伯要调来多少钱?”
“一百万两。”
沈铭顿了顿,补充道。
“现银。”
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 决战缓步而来
听到这个数目,就连沈毅,也忍不住有些咋舌。
对于现在的他来说,已经经常接触百万级别的数目了,比如说这一次他从琉璃厂拿的钱,就远超一百万两。
但是琉璃厂的钱其实是皇帝的内帑,琉璃厂赚钱如流水,归根结底是建立在皇权专营的情况下,才能在玻璃技术已经日趋成熟的情况下,依旧把玻璃维持相对的高价。
也就是说,琉璃厂的钱,其实是国家的钱。
而沈铭口中的一百万两现银,是他个人拿出来的!
这就有些恐怖了。
要知道,即便是在福州经营了几代人的叶家,也不可能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钱出来!
福州商会以及许复的大中商行,也不可能一下子拿出来百万两现银。
当然了,如果叶家变卖所有的产业,砸锅卖铁,还是有可能凑出来这么多钱的。
沈毅低头喝了口茶水,才抬头看向沈铭,微微皱眉道:“三伯的生意不做了?”
这个时代,没有那么大的市场体量,可以让一个“企业”拥有百万级别的流动资金。
只有琉璃厂那种,新式垄断行业,才有可能有这种级别的活钱。
而粮行,肯定是没有的。
因为粮行大多数钱,都要押在货上,也就是粮食上。
沈铭也低头喝茶,随即开口道:“打仗了,买卖没法做。”
“叙儿上一次见到七郎,回去跟我说了之后,我便开始变卖手里的产业。”
“除去给晋王府的分成,还有拖欠旁人的一些钱款,落到我手里的,差不多是一百一十万两多一些。”
“本来说要去济南见七郎,但是没有来得及去,就是在忙活这个,大半年时间,才把手里的买卖全部转让出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