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皇后接过茶盏,浅浅品了一口,笑道:“不错,果真是一盏好茶。想不到你不仅于医术一道精通,茶道也是一绝,能娶到你,是瞻儿的福气。”
她有些矜持地微笑:“母后谬赞了。”
皇后放下茶盏,拉过她的手,轻拍:“母后说的是真心话。”
“瞻儿他,是不是把真相都告诉你了?”
觅瑜一惊,有些心慌地擡起头,对上皇后慈爱的目光,才平静了一点,局促回话:“是……”
“莫怕。”皇后温言安抚,“早在娶你之前,皇上赐婚之前,瞻儿就和母后商量过,母后也同意了,知道会有这麽一天。”
“不过,母后那时候会同意,完全是看在瞻儿的面子上,相信瞻儿的眼光,相信他喜欢的姑娘不会差。”
“现在则不同,母后看得出来,你是个好孩子,无愧于瞻儿的喜欢。有你陪着他,母后很放心,也很欣慰。”
皇后的话语让觅瑜一阵动容,认真应首:“儿臣定不辜负母后的期望。”
同时,她也有些疑惑,询问:“据殿下所言,当年,是身为九皇子的兄长救了他——”
提起往事,皇后的神色蒙上一层黯然:“是,当年……的确发生了这样一桩事……”
觅瑜继续询问:“那,母后为何还——还称呼殿下为——”
皇后接过她的话:“为何还称呼他为瞻儿,是吗?”
她有些小心地应声:“是,请母后容儿臣斗胆。”
皇后故作轻松地笑了笑,道:“这没什麽不好回答的,你不用斗胆。称呼他为瞻儿,一则避免隔墙有耳,二则避免平日说漏,三则……”
她眨眨眼,隐去其中泪光:“三则,这本来就是他的名字。皇上当初取名时,就是给他取的,不是——不是给他的兄弟取的。瞻儿之名,他当之无愧。”
三种理由,每一种都说得通,但是不知为何,看着皇后的神情,听着皇后的话语,觅瑜心里升起一股奇怪的感觉。
她想起盛隆和说过的话,皇后有时会陷入恍惚之中,以为他是兄长。
难道皇后不改称呼的原因,不在于上述三种,而在于不愿面对长子逝去的事实?只要瞻儿还在,盛瞻和还在,就代表九皇子还在,长子还在?
但是,皇后真的会这麽想吗?
倘若寻常妇人,的确有可能在失去孩子后自欺欺人,可皇后是天下之母,她在当年经历了那麽多兇险,都咬牙挺过来了,会在这一问题上软弱吗?
还是说,她并非自欺欺人,并非软弱,而是——
第一百三十五章
觅瑜忽然生出一个猜想。
这猜想十分大胆, 令她暗自心惊,但她并没有表现出来,也没有再行询问或试探。
毕竟,就像皇后说的, 盛瞻和与盛隆和都是他, 至于这名字是给九皇子的, 还是给十皇子的, 端看个人的想法如何。
而她的想法就是不在乎。
因为她嫁给的就是他这个人, 他本身。
他的身份是什麽,当年真相是什麽,于她而言, 都无关紧要。
她点点头, 道:“母后说的是, 儿臣受教。”
皇后微微笑了, 神情略带複杂, 似乎想说什麽, 但最终没有开口, 转移话题,和她谈论起了别的事。
谈完话, 觅瑜行礼告退。
她往前走了没几步, 忽闻皇后在身后唤道:“且慢。”
她有些疑惑地回过头:“母后有何吩咐?”
“你——”皇后的神情现出几分挣扎, “你可知,瞻儿身上有一处胎记?”
觅瑜知道, 就在盛隆和的腰腹一侧,每每巫山云雨时, 她都能看见。
思及相应情景,她面上一红, 有些羞于在长辈面前承认此事,但很快,她的害羞就不见了,因为她意识到了皇后这话的含义。
依照盛隆和之言,这胎记不仅他有,他的兄长也有,与他一左一右,分在腰际两侧,互为对应。
这也是区分他们兄弟的唯一办法。
觅瑜的心跳有些加速。
难道,皇后是想告诉她——
“罢了。”就在她想要颔首,回答知晓胎记一事时,皇后忽然改了主意,道,“母后不过随口一问,你无需放在心上。”
“……母后?”
皇后情绪难辨地一笑:“没什麽,你快回东宫吧,莫要让瞻儿等急了。”
这话说得没有道理,她是来长春殿请安的,盛隆和怎麽会等得着急?说不定连想她的心思都没有,正在文华阁聆听太师讲学。
但觅瑜没有多言,恭谨地再度行了一礼,告退离开。
皇后既然不愿继续话题,那麽她便不强求,左右她不在意这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