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洛阳,杨广同志要出发了,这一次他可是倾巢而出,紫微宫的宫女奴仆,会有六千多人跟着皇帝北上,专门伺候皇帝。二十四路总管的家眷,也都要跟着,去看看他们丈夫在前线怎么打仗。这是一场贵族们的远征郊游,前面三十多万人玩命,后面的花生瓜子矿泉水。不过在此之前,御史台有人告状,状告张须陀私开官仓赈灾,请求押送洛阳,斩首示众。“陛下即将亲征,不宜杀人,张须陀此为无奈之举,不应获罪,”苏威在朝堂上求情道。杨广微笑点头:“这个人还是得力的,大业四年,有平叛之功,朕那时便对他有了印象,开仓赈民,实为赈济百姓,虽律法明文有载,然朕今遭不但要网开一面,还要赏赐他。”“陛下圣明,”杨约站出来道:“一郡之主官,乃陛下派往地方的父母官,上乘陛下之意,张须陀此举,乃彰显陛下爱民之德,确实该赏。”杨约之所以帮忙说话,是因为张须陀是史万岁一手从军中提拔起来的,而现在史万岁的人,已经往太子这边靠拢了,张须陀也是早晚的事。杨广笑道:“正是如此,传朕旨意,赏齐郡太守张须陀,锦五千匹,粟一万石,由朕的私库来出,以示嘉奖。”一万石粟,不值钱,但是五千匹锦,那可是值了大钱了。锦,是布中的高端货,只有有钱人穿得起,五千匹锦缎折算下来,按当下的市价,能有六十万贯。杨广是顶级聪明的,他算准了山东的根结在哪里,但是他又没办法给粮食,所以给张须陀五千匹锦缎,让他自己去换粮食赈济灾民。之所以给这么多,是因为杨广知道,越是闹粮荒的地方,粮价就越高。张须陀在给他擦屁股,他不能不表示一下。去年那场大雨,洛阳周边损失不小,山东更大,本来让郭衍去江都,就是找粮食去了,但是送上来的粮食,杨广大笔一挥,充入军中,这就导致了山东六个郡,出现了灾荒。而太子杨铭在巴蜀干的事情,他这里也知道了,本来还指望儿子能给他弄点粮食,结果京师郭荣、屈突通他们也在张口要钱。难啊……远征高句丽,已经将大隋一半的家当都干进去了。下朝返回家中的杨约,收到了侄孙女茵绛的来信,他赶忙乐呵呵的拆开信封,仔细读着。他最开心的事,就是茵绛给他来信,因为这会让杨约知道,茵绛在京师一切都好,他这辈子没有亲生儿子,只有杨玄挺这么一个嗣子,但是玄挺是在十来岁的时候,才过继给他,而杨茵绛,是他一手培养的。虽然是侄孙女,但杨约是当成亲闺女的,人家俩更像父女。“信上写的什么?我能看看吗?”做为亲爹的玄感,眼巴巴的在一旁守着。杨约看完后,将信递给玄感,玄感飞速看完之后,嘴角一抽:“这个败家闺女,自打她嫁人,天天就想着怎么搜刮我这点家产,又是要钱,又是要马,这次要粮食?没有!一粒都没有。”杨约在一旁斜着眉毛看着玄感,一脸鄙夷道:“你是不是觉得,你是尚书仆射了?不用茵绛照应了?”“我从来都不需要她照应啊?”杨玄感愣道:“我这爵位,不是她给的吧?我这礼部尚书,也不是她封的吧?”“确实如此,”杨约阴笑道:“但如果没有茵绛,你这个爵位、官位,能守多久呢?元庆能不能袭呢?”杨玄感撇嘴呵呵道:“我这可是国公,世袭罔替。”“放你的屁!这话也就是糊弄你这样的笨蛋,”杨约斥责道:“还世袭罔替?古往今来,有几个爵位是能一代一代传下去的?你瞧瞧你那儿子的德行,今年也二十一了吧?混的什么样?也就敢在东宫仗着他阿姐,殴打魏征,老夫二十一的时候,已经跟着你爹把高齐给灭了,三十岁灭陈,封安城县公,他有这个能耐吗?”“元庆还小,眼下不也随军了吗?等回来之后,我会想办法给他在军府谋个好位置,”杨玄感一脸不服气道。杨约连连冷笑道:“军府的好位置,你能安排的了?你不是你爹,人家戎马半生,大隋一半的将领都是出自他的麾下,所以他行,你呢?你打过谁?你也就在朝会上跟着我打过虞世基。”面对亲叔叔的冷嘲热讽,杨玄感是死猪不怕开水烫,我自打记事起,你就数落我,数落我半辈子了,我已经百毒不侵了。“怎么不行?二叔你别小瞧人啊,你瞧着,等元庆回来,一府的将军,我必给他取来,”杨玄感一脸自信道。杨约呵呵一笑:“行,我等着,不过眼下,粮食要借。”“为什么啊?”杨玄感不解道。杨约冷笑道:“为了你外孙,郢回(杨瑞小名)可是世子,咱们家未来三十年,靠杨铭,未来六十年,靠郢回,我一直都跟你说,要做个对人有用的人,因为别人用不着你了,才是最悲惨的事,说明你无用,眼下山东缺粮赈灾,茵绛开了口,这件事就必须办了,你如果一直对杨铭有用,那么郢回的位置,就谁也撼动不了,明白了吗?”杨瑞的小名,是萧皇后取的,因为杨茵绛是在荆州怀的他,而荆州是战国时期楚国郢都所在,从荆州回来,就是从郢都回来嘛,但是杨铭觉得这个小名是真不顺口,所以不太喜欢这么叫儿子,平时称呼大郎。那么其他儿子就成了二郎、三郎了……杨玄感嘴角一抽:“这要的也太多了,三十万石,我去哪给他凑啊?”“你没有?”杨约问道。玄感一脸无辜道:“我骗您干嘛,真没有,我这府上这么多人,花钱的地方多了去了,这次从河东购置精品甲胄军械,我就花了二十万贯,眼下各地都缺粮,粮食的价格可是很高的,要二十万石的话,我能给她凑一凑。”“那你就跟你的兄弟们去借,三十万就是三十万,”杨约拍桌道,他知道玄感有粮食,抛除国公府日常开支,至少都有四十万石可供挪用,你跟我哭穷?你怎么不去跟你的兄弟借啊?你的兄弟可比我的兄弟有钱多了。杨玄感叹了口气:“行行行,我出,但愿这丫头能让我缓两年,再找我的麻烦。”第495章 突厥史大奈洛阳城,萧家别馆,沈婺华一直都住在这里,她的待遇是很好的,完全符合她县公夫人的标准。萧皇后是江南人,沈婺华也是,所以两人频繁接触之后,现在已经成了非常好的闺蜜,杨广希望带上沈婺华,萧皇后更希望。而杨广与沈婺华之间,完全是正常的男女关系,因为沈婺华是才女,又是虔诚的佛教徒,跟杨广也是有话题的,很得杨广夫妇喜欢。当她收到闺女来信之后,轻轻叹息一声,让侍女添了些灯油,自己亲自磨墨,脑子盘算着这封信该怎么写。她和宁长真,是少年之交,关系匪浅,当初大隋攻入建康之后,宁长真曾经亲自率军北上,意欲搭救,但是遇上了不世名将韩擒虎,被人家给阻在建康城外,后来杨素亲自与他交涉,迫使宁长真投降大隋。但是他投降有一个条件,要走沈婺华。杨广当时听说之后,顿时大怒,心想着你还敢跟我提条件?于是他令杨素把对方砍了,杨素连忙规劝:若杀之,岭南必反,为今之计,应当安抚。于是杨广憋着一肚子气,奏请父皇杨坚,封宁长真为钦江县公,岭南道安抚使。从那以后,宁长真就三番五次跟朝廷要人,尤其是在陈叔宝死后,杨广已经快忍不了了,如果此番征讨高句丽一切顺利,杨广下一步,多半就要收拾岭南了。这就是为什么,沈婺华一直都在杨广身边,因为杨广担心她被人给掳走。闺女的信上,希望母亲沈婺华能帮着跟宁长真借粮一百万石,这个粮食,会分三年归还。一斗米(约6公斤)在开皇初,要100个钱,开皇中50个钱左右,仁寿年间,是开皇之治的巅峰,所以在25到30个钱中间波动,那个时候,算是百姓日子过的最好的时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