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1小说网 > > 家父隋炀帝 > 第569页

第569页(1 / 1)

('

“将淑仪叫来,我问问她,”杨铭说道。

不大一会,陈淑仪抱着孩子来了,杨铭走过去接过孩子,抱着在殿内晃悠。

陈淑仪在东宫任何地方,都是想干嘛干嘛,没人敢管她,因为杨茵绛不管。

“淑仪的阿娘,这次不会跟随陛下亲征吧?”杨茵绛率先试探道。

陈淑仪翻了个白眼:“要去的,陛下已经告知,让阿娘与皇后同车。”

这也真是奇了怪了,杨广无论去哪,都会带上沈婺华,这到底是为什么啊?两人之间难道真有什么不可言说的事情?

杨茵绛皱眉看向丈夫:“这怎么办?”

杨铭也是一脸无语,老爹也是个奇葩,你跟人家陈叔宝的遗孀走的这么近干什么?你是皇帝啊,你也不怕人家背后说三道四?

既然杨广要将人带走,那就没人能将人留下,杨铭顿时苦恼道:

“淑仪听说过宁长真这个人没有?”

陈淑仪蹙眉道:“何止是听说,我都见过好几次,这个人的阿爷宁猛力,跟我阿爷是同日生,所以每到阿爷圣诞,他们父子俩都会去建康朝见我父,宁叔叔每次来,都会给我带很多礼物,对了,你提他干什么?”

这都宁叔叔了啊?你娘跟他关系不一般啊,杨铭赶紧给杨茵绛使了一个眼色,示意由对方来说。

结果陈淑仪看在眼中,直接道:“不要给茵绛使眼色,有什么不能对我直说的?”

杨铭颇为尴尬,事关你娘的风花雪月,我不好意思说啊。

“额……眼下朝廷需要一批钱粮,无处可借,我想着找宁长真帮忙,但又苦于没有中间人。”

陈淑仪嘴角一抽:“你是想让我阿娘做中间人?此事万万不可。”

一看陈淑仪这个反应,杨铭他们顿时猜到,这里面肯定有猫腻。

杨茵绛追问道:“为什么不可以?”

陈淑仪叹息一声,道:“牵扯一桩往事,我阿娘若是去了岭南,就回不来了,就算是陛下,也别想要回来。”

这是真知情啊,冯玉致眼下像是一个吃瓜群众一样,也不吭气,就这么老老实实的坐着,一脸兴奋的等着听八卦。

杨茵绛干咳一声,道:“淑仪不方便对我们说吗?”

陈淑仪无奈的瞧了三人一眼,叹息道:“也不是不能说,但你们可别外传啊,这件事不是阿娘告诉我的,而是我的祖母(柳敬言)告诉我的。”

“淑仪放心,一定不外传,”杨茵绛赶忙道。

陈淑仪沉吟片刻,淡淡道:

“外祖仲伦公(沈君理)曾经率军往岭南平叛,也就是那时候与宁家结下了交情,从此两家往来频繁,宁长真拜入外祖门下,与阿娘兄妹相称,听祖母说,宁叔叔那时候有意娶阿娘为妻,但是宁猛力希望他娶一个岭南帅酋的女儿,后来外祖母(会稽穆公主,陈霸先之女)也不同意,于是便促成阿娘嫁给了我阿爷。”

陈淑仪的外祖父沈君理,娶的是陈朝开国皇帝陈霸先的亲闺女,陈叔宝,是陈霸先的侄孙,而沈婺华是陈霸先的亲外孙女。

所以陈淑仪这个血脉,正的不能再正了。

见到几人沉默,陈淑仪又赶忙提醒道:“千万别外传啊?”

“不会不会,”杨铭回过神来,点了点头,看样子陈叔宝夫妻不和睦,多少跟宁长真有点关系。

但是问题来了,沈婺华没办法去岭南,那么宁长真就不会借粮。

陈淑仪大概知晓事情经过后,道:“既然是大事,我可以给阿娘写封信,由她给宁叔叔写封亲笔信,痛陈利害,至于能不能行,这就说不准了。”

“或可一试,”杨茵绛看向杨铭道。

在大隋,国事家事天下事,都比不过个人私事,男人对初恋情人,是不能忘怀的,要不然也不会有冲冠一怒为红颜这句话。

杨广跟宁长真要粮,都够呛,但是沈婺华,那可就说不准了。

杨铭点头道:“为今之计,也只能试一试了,而且要快,毕竟岭南遥远,山东已变,今年上半年,务必要办成这件事,否则山东之乱,恐将难以收拾。”

陈淑仪点了点头,立即着手写信,由杨铭和杨茵绛在旁,帮着润色。

“你们不用教我该怎么写,阿娘知道该怎么跟宁叔叔打交道,但是这个粮,肯定是要还的,白给是不可能的,”陈淑仪边写边说道。

杨铭笑道;“自然是要还的,不过眼下还不知道人家肯不肯借。”

陈淑仪停笔,沉默片刻,道:“至少有七成把握,宁叔叔曾经给我阿娘送过一颗宝珠,那颗宝珠,可换良田五十顷,价值连城。”

“不会是西瓯部族的瓯江大珠吧?”冯玉致惊诧道。

陈淑仪点了点头:“就是它,好像那颗宝珠意义重大,所以阿娘又还回去了。”

“当然意义重大!”冯玉致苦笑道:“他可真敢送,那颗珠子是西瓯部族首领的象征,何止五十倾田亩,你要是给我这颗珠子,我们南越部族砸锅卖铁都愿意换。”

杨铭也是瞠目结舌,宁长真这个人,泡妞是真下血本啊。

第494章 齐郡张须陀

张须陀因为当年河北平叛有功,已经升任齐郡太守,造反的王薄,眼下就躲进了齐郡邹平县和章丘县交界处的长白山里,距离齐郡的治所历城非常近。

这么近的距离,张须陀早就跟对方打过交道了,所以才有那封兵部奏报。

他是希望朝廷能给他拨点兵,或者军饷也可以,但是眼下,朝廷什么都给他拨不了了。

“父亲,形势不妙啊,”张元备匆匆进来,给自己的爹递上了一份呈报。

呈报上说,王薄的那句歌谣,不单单在齐郡广泛传播,也已经传到了其它郡县,很多走投无路的平民,现在都往邹平县去了,听说跟着王薄有粮吃。

“有屁吃!”张须陀看完信后,冷哼一声,王薄的粮食都是抢的,他哪里有粮,不过是眼下龟缩在长白山不敢出来,借此谣言蛊惑人心、虚张声势,好招募平民为他效力。

“此贼可恶,吾必诛之,”张须陀道:“眼下关键,是开仓放粮,否则我齐郡之地,会有更多的百姓受其蛊惑,恐成尾大不掉之势。”

张元备赶忙劝道:“父亲不可,开仓放粮是死罪,眼下库中的粮食,还有一个月就要押运至清河,由漕船运往涿郡,这是大军的口粮,您敢动这个,要杀头的。”

张须陀处变不惊,面无表情道:

“齐郡的官仓不过三十万石,远征大军缺了这点,饿不死人,但是我齐郡之地,现在每天都有人饿死,再不开仓,致使叛军坐大,攻陷县城,我也是个死。”

张元备一脸惶恐,不停的劝说着他爹,但是张须陀不为所动。

这个人,还是厉害的,知道问题的关键,是灾民太多,所以才容易被叛军蛊惑,如果大家都能吃上饭,脑袋有病才会去投靠叛军。

而张须陀也清楚,兵部的回文迟迟不到,恐怕根本就没有将他这里的事情当回事,毕竟大军已经往涿郡集结,眼下的大隋,没有比远征高句丽,更大的事情了。

官场的那些事情,他门清,自己没有后台,兵部是不会给他拨钱拨粮的,那么为今之计,只有冒险开仓了。

于是张须陀下令,齐郡下设十个县,历城、祝阿、临邑、临济、邹平、章丘、长山、高苑、亭山、淄川,全部开仓,设置粥棚赈灾。

而他自己,则是厚着脸皮,去拜访齐郡的几个大家族,高、国、鲍、房、吕、谭、罗、宁、晏、查。

这里面的房氏,就是房玄龄他们家,吕,是杨坚的妈,吕苦桃她们家。

齐郡公吕永吉,虽然已经被判流徙岭南,家产充公,但是他的亲戚们,借着与大隋皇室的亲戚关系,在地方混的还不错,属于是没有底蕴的暴发户,有点被人瞧不起。

张须陀此行并不顺利,一直到三月份,拢共从世家大族手里,借上来一万石,苍蝇腿也是肉,这些粮食被送往了章丘县,因为那里的灾民最多。

结果,赈灾粮,被王薄给劫了…… ', ' ')

最新小说: 穿越耽美小说当女配 前夫的魔盒 艳淞 再爱你一回 超凡学霸之诡异巡猎者 我在柯学世界当房地产大亨 被邪恶巫师诅咒以后 论反派是如何攻略作者本人的 追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