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提起元旻,杨昭就来气,只听他冷哼道:“三叔跟他并无嫌隙,此匹夫却行落井下石之事,若今日不是杨浩,换做你我兄弟,可知此贼亦是如此。”
元旻算是废了,杨昭这次算是记住他了,别人不知道,杨铭可是清楚,现在谁被杨昭盯上,可绝对不是什么好事。
今日觐见,算是大功告成,
杨坚夫妇不但恢复杨浩世子身份,更封了东平王,封地东平郡(山东东平县)。
而且杨浩将来是可以袭秦王爵位的,但现在不行,毕竟人家晋王、蜀王、汉王都活的好好的,你袭秦王岂不是跟人家哥仨平起平坐了?
至于杨俊的谥号,最后定了“孝王”,可见杨铭的话起了作用。
在唐朝以前,亲王身死,也是谥号,唐朝之后才改为庙号。
回到王府之后,萧妃闻听此事,也是大为欣慰,
在她看来,世子就算有罪也是不能动的,罪不及宗亲,这个先例不能开,否则将来自己的儿子犯了错,岂不是也会被这些下臣参奏?
像萧妃这样的贵族阶层,只会为自己考虑,脑子里压根没有什么《开皇律》。
……
永安宫,
杨丽华就算再与乃母不合,在这个时候,也是会陪在独孤伽罗身边的。
当然,另外四位公主也在。
事实上,外臣并不知道,独孤伽罗自打杨俊过世之后,就没有好好吃过一顿饭,一日三餐皆是浅尝即止。
卸妆之后,神情更是憔悴无比,
寝殿内,幺女杨阿五端着一碗粥,来到其母身边,柔声道:
“阿娘,吃了这碗粥吧。”
独孤伽罗抬手推开,无力道:“你吃了吧,我没胃口。”
杨阿五是杨坚夫妇最小的女儿,丈夫柳述,乃当朝兵部尚书,出身河东柳氏,以前也给杨勇当过千牛备身。
见到母亲如此憔悴,最心软的杨阿五忍不住哭出声来:
“阿娘怎不怜惜自己身子?三哥已逝,如今他那孩子也有了保全,三哥九泉之下,也断不愿看到阿娘如今的样子。”
独孤伽罗轻叹一声,接过那碗粥放在一旁。
“可笑那朝中有些下臣,竟大发厥词,历数三哥的不是,”广平公主杨文锦坐在下手,恨恨道:“三哥在世时,他们谁不是曲意逢迎,极尽献媚讨好之事?呵呵……还真是人走茶凉啊。”
事实上,杨文锦也知道这件事怪不着那些官员,刚开始的时候大家也都在求情,是二圣太过坚决,才引出一些逢迎上意的蠢货。
但是她又不敢怪罪自己父母,于是只能痛骂那些大臣了。
自始至终,杨丽华都在低头抚摸着怀里的白猫,脸上毫无表情,也没有只言片语。
老三杨俊是他的亲弟弟,可以说五位公主当中,就属她和杨俊感情最深。
当年杨俊犯的那些过错,也都是她在背后一力求情,长姐如母,就是这个道理。
但是她现在很失望……
失望到她心里一直在反省,自己往日所做,是不是都是错的?
老二杨广,老四杨秀,老五杨谅都有求情的奏表入京,杨广的三个儿子更是在朝会上痛陈其词,力保杨浩。
尤其是杨铭,真是个好孩子啊。
反观杨勇,他又在干什么?那是你的亲弟弟啊……
废物!蠢货!
杨丽华越想越气,干脆招呼都不打,直接拂袖离开。
当她的车驾离开宫城的时候,杨丽华似乎突然响起什么,唤来贴身女婢,吩咐道:
“明日你去一趟玄都观,知会以延真人,就说本宫近来身体抱恙,无法赴约了。”
在大兴善寺,没办法说通灵藏,于是杨丽华便将视线转到了玄都观,不过如今看来,似乎已经没那个必要了。
杨丽华托腮闭目,淡淡道:
“我管的闲事已经太多了,不想再管了,对了,过几日去一趟晋王府找杨铭,就说本宫邀他来府上坐一坐,臭小子若是推三阻四,绑也给我绑来。”
“是。”婢女退出车厢。
第78章 五牙大舰
秦王府差不多已经被搬空了,进了国库的东西别想被吐出来。
不过杨浩好歹保留了王府这座超级大豪宅,下人奴仆以郡王制保留一定人数,多余的会被遣散。
至于秦王俊名下的那些产业,杨坚夫妇再三思量之后,决定给孙子留下一些,剩下的大部分都会交给司农寺来处理。
大隋朝廷的事务机构,有十一寺,其中司农寺负责国家仓库、林苑、市场、薪炭、粮蔬供应等事务,类似于皇家后勤保障部门。
杨俊的一些产业,会被司农寺拿来出售,换成五铢钱又或是粮食布帛入库,类似于法拍。
既然是法拍,肯定是要打折的。
杨铭听说之后,心里已经盘算着怎么去筹点钱,买上它一两个。
要知道杨俊的产业,那可都是黄金地段,一旦进入市场交易,必然是被人抢破头也要拿下的优质资产。
杨铭存在大兴的钱,其中黄金剩余五千两左右,萧妃赏赐的钱两万贯,娟帛两千三百匹,这些都具备直接购买力。
至于封王后,杨坚和独孤伽罗赏赐的那些钱物,都已经被送到河东的新王府中了,这些钱不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但是杨铭一点都不担心会丢。
当杨铭将自己的想法说给老大老二听之后,这俩人没啥反应。
他们似乎对收购地皮产业没什么兴趣。
也是,兄弟俩自打生下来就没缺过钱,脑子里也从来没想过怎么赚钱,对于他们来说,做生意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
杨俊就是因为太会赚钱,所以杨坚夫妇越发觉得他丢人现眼。
秦王俊已经出殡,就葬在大兴城与老家弘农郡之间的一个村庄外面。
葬礼结束之后,杨铭返回大兴,立即让徐景去了一趟司农寺,大概打听了一下都有哪些产业要出售,价格又是几何。
埋头算了算帐,自己好像可以买下不少,终究是有五千两黄金打底,杨铭也粗气了一些。
大额交易使用黄金,是最合适的,虽然没有明确的折算比例,但肯定不会亏到哪里。
据徐景打探到的消息,眼下去司农寺问询价格的,都是一些富商,几乎没有见到门阀家族的影子。
这很正常,没有哪个缺心眼的门阀,会自己去收购这些产业,都是让底下的人去办。
在大隋,很多有头有脸的富商巨贾,其实都是门阀士族的马仔,说白了就是负责管理产业的经理人,而门阀才是背后的股东。
如果将整个大隋比喻成一个超级大集团,那么老杨家就是董事会。
杨铭肯定不会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去买杨俊的产业,事实上,他只打算拿出一小部分,不够的,找人借点就行。
他当然不会找老大老二借,免得这俩货觉得自己很丢人。
那找谁呢?自然是杨茵绛了。
杨俊被查抄的产业里,晋阳那边的就不要说了,鞭长莫及,自己不可能跑那么远置办。
剩下在大兴的,老实说,还真不好挑。
因为这里面赌坊、青楼、高利贷占了大头,别说是杨坚夫妇觉得杨俊丢人,杨铭都有点不忍直视了。
你好歹是亲王啊三叔,怎么什么钱都赚啊?
其中的青楼一项,在司农寺的备案中写着“戏楼”二字,完美的规避了敏感字眼。
杨铭真正看上的,是一家酒楼,一条船。
酒楼就是晋阳楼,连带地皮售价十七万贯,不算贵,毕竟晋阳楼可是在都会市,白金地段,这玩意要是和后世一样起价拍卖的话,炒到五十万贯都不算多。
但现在嘛,司农寺既然知道杨铭有意,自然会单独给杨铭留着,底价就能拿到手。
至于那条船,直接便是以黄金计价,价格高达黄金两千六百两。
这条船不会为杨铭创造任何收入,但是其实际价值却非常巨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