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灯烛燃了一半,昏黄的暖色似乎还在勾勒方才那人的轮廓,容姒看得心烦,索性灭了烛火,和衣而卧。
***
圣驾回宫之时,已是第二日傍晚。
内监总管杜有厓亲自来翰林院传的旨,解除翰林院封禁,命涉事修书的官员入太极殿面圣。
容姒也一并前往。
“……儿臣知道此事事关重大,唯恐走漏消息叫举国大乱,这才不得已封禁翰林院,不料险些害了葛大人,儿臣实在惭愧。”
容姒几人到时,太子正跪在殿中请罪。圣上自得到奏报之后也是一路赶回宫中,此时目露疲态,却也是神色沉冷,只道:“你在翰林院搜出了禁书?”
“是。”太子命人将证物奉上,又道,“日前翰林院修史,问世家借了一批典籍。此书便是混在这些典籍当中,分属曲中温家。儿臣不敢擅自做主,如何处置,还请父皇示下。”
翰林院的常侍读闻言立时道:“圣上容禀,臣以为现在便谈处置为时过早,此书虽从温家典籍中搜出,但是否为禁书之列,是否与温家有关还有待查证。且臣等被拘翰林院中时,口口声声听副都察使柳大人称都察院是收人举告,控指翰林院以修书之名私传禁书,敢问柳大人,控告者为谁?可敢当面对质!”
柳历新道:“常大人也在朝堂多年了,该知都察院收到举告,可不透露举告人名姓,只由都察院负责核实查证。至于此书是否在禁书之列,臣之前已命常平司下宋提举查验,提举有监管民间书肆编印之责,宋提举更是当年禁书案的亲历之人,有他作证,自是无疑。”
“你——”
眼看翰林院中人与柳历新当堂就要吵起来,容华沉声道:“好了,朕让你们过来,不是听你们互相指责的。太子,既是你经手的此事,可想过要如何处理?”
“儿臣以为,禁书既是先帝之令,臣等就该奉行。但此事牵连甚广,为恐朝臣互相构陷,还当以私下调查为主,若能查出此书来源,自当杀一儆百。至于其他私下传阅之人,有意者当以谋逆罪处,不知者则可从轻发落。都察院素来就有监察百官之职,不如此事便交由都察院主查,刑部辅审。”
“微臣以为不妥。”
太子侧目看去,见是晏离出列。可他不过一个小小庶吉士,连上朝的资格都没有,不过是因着同在修书之列,牵扯进这桩禁书案中,这才有了面圣的机会,竟也敢出言驳他的话了。
太子目中微沉。
晏离道:“据微臣所知,此书在民间甚为热销,又正赶上科考之期,不少上京赴考的学子都曾看过此书,互相借阅者也必定不少,又该如何界定其是有意传阅还是确不知情?私下调查更是困难,不可能不走漏风声,到时只怕会有诸多冤假错案,必叫民心浮动,朝野内外人人自危。”
圣上闻言,一时沉吟不语。
这时殿外内侍来报,皇后娘娘请见。
之前容华在攸南道刚收到奏报时,便传令让后宫上下先行自查,皇后此时过来,恐怕情势不妙。
“先请皇后。”
殿门大开,韦皇后款步上前,却是着素衣,卸凤冠,当着衆臣的面行叩拜大礼,脱簪请罪:“臣妾有罪,请圣上责罚!”
容姒盯着皇后的背影,袖中的手缓缓收紧。
容华面色一变,忍不住起身道:“皇后这是作何?”
韦皇后依旧伏跪在地,不肯起身,是她身侧的大宫女紫英叩首道:
“圣上恕罪,是奴婢等人奉娘娘之命自查后宫,却……却在昭明殿下的露华殿中发现了此物。”
第37章 第三十七章 反击
容华微微拧眉:“何物?”
紫英咬了咬唇, 似是有些难以啓齿。跪在殿中的皇后缓缓叩首道:“是臣妾教女无方,无颜面对圣上,更无颜面对故去的阮姐姐!”
容姒听她提及先皇后, 收在袖中的手渐渐用力, 指甲嵌入掌心的疼痛叫她勉强抑制住眼底的戾气, 只如常露出几分不解来。
“究竟怎麽回事, 说清楚。”
紫英从袖中取出一册书籍,杜有厓上前去接,看到那书封的一剎不由微微一凛。
紫英埋首道:“原以为是涉案书籍,便交予禁卫封查,谁知,谁知里面竟是……”
容华翻开书册, 面色赫然一变,忍不住抄起书籍狠狠掷在地上。
书册用的线装, 许是拆补过的封面绑得并不十分牢固, 这一掷便飞了两页出来。只见其上男女衣衫半褪,交颈而卧,可谓春宫活现,竟是替换了《仁兄传》书封的避火图!
“这可真是有伤风化, 有伤风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