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实,武学并无内外之分,只不过张三丰本人是修真羽士,羽士们自古即重视养气修真
的所谓性命之学,特别重视练气术,揉入拳术中去芜存菁,加以宏扬光大而已。但在当时那
些守旧人士心目中,却名之为邪魔外道,食古不化,对武当诸多非议。
可是,在这些人的内心深处,却又默默地承认内家拳确有独到之处,而且无可否认的事
实,更令他们生出妒嫉的念头,因为前往武当挑衅的人,可说无不铩羽而归,武当内家拳反
而名震天下,誉满武林。
因此,风波又起,第一个出面否认武当是内家拳创始人的反对者,便是崆峒的掌门人正
一道长,说崆峒派立派三千年,方是货真价实的内家拳始祖。
至于当时的武林北斗少林派,却一笑置之,并未重视此事,原因是少林的有道高僧们,
禁止门人子弟妄论是非。少林派以禅功见长,禅功其实就是内家养气奇学,是真正的所谓内
壮工夫。但禅功不传俗家弟子,俗家弟子的气功,不是有根基的人,也不予轻易传授,因此
真正出类拔萃的门人为数甚少,他们保持名门大派的风度,不作任何引起争执与有伤和气的
评论。
武林中虽则高手辈出,人才鼎盛,但大多是艺自家传,各具绝学,极少开山立派的事发
生,因此真正以门派称雄的人,少之又少,以少林来说,少林弟子从未承认自己是少林派的
弟子,只称少林门人,是外人硬给他们加上一个派字的。
崆峒的老道们称他们的祖师爷是广成子,当然有点胡说八道。但崆峒的拳剑,无可否认
确有他们的长处,源远流长也是事实,但以往并未称派也是事实,他们之所以和武当争名,
仅
是几个怀有野心的人所作的无聊举动。可是,崆峒偏处西北,地方色彩浓厚,又没有朝
廷支持,要和武当争名实非易事,所以着手改弦易辙,不再倨守西北,开始派出门人在江湖
走动,扩展实力,并广罗门人子弟,要造就大批出类拔萃的门人,和武当分庭抗礼。目前他
们正在扩张期,因此任何有关争名打斗的事,他们都毫不犹疑地参予,不再固守平凉一带地
盘。
武当派崛起江湖,在当时算是时势所造成,想不到以后数百年中,流毒所至,造成了门
派纷立,各争短长的武林大混乱局面。到了明末清初,加上了反清复明的因素,形成了门派
林立的畸形现象,三个人可以称门,四个人也可称派,闹了个乌烟瘴气。
秋华知道崆峒弟子不可轻侮,因此不愿逞匹夫之勇和他们正面狠拼,以一敌八他毫无把
握,再加上柴八爷的人,更无侥幸可言,所以暂行回避。
但他并不怕崆峒的绝学,崆峒的老道吓不倒他,他要找机会打发他们走路。这里的事他
决不放手,目前浅水牧场已经就范,岂能为了几个崆峒门人而功败垂成,一走了之?没有人
能阻止他了结这件即将成功的大事。
时光尚早,他必须等到天黑。
抚弄着西海怪客的打狗棍,他感到心潮汹涌。江湖人与政事绝缘,行侠仗义与王法抵
触,因此大多数的江湖人,多多少少与官府誓不两立,不容于当政的人。古春秋游侠以朱家
郭解为代表,武林朋友无不以效古春秋游侠为荣,但却对郭解的悲惨下场似乎无动于衷,这
证明了武林人物与官府的对立现象,认为理所当然,不足为奇。可是,西海怪客以一个草野
小人物,居然对一个亡命逊皇效忠,岂非怪事?仅仅以同情失败者的理由加以解释,这是不
够的,那又为了什么?他百思莫解。
他不再多想,忖道:“天都峰十二耆宿大会,决定了保全逊帝的大计,他们分处天南地
北五湖四海,各负秘密使命。目下鲜于老前辈身死宜禄,西北大局自然瓦解,我是不是该将
这消息告诉其他的予会耆宿呢?”
其实,他对十二耆宿陌生得紧,西海怪客只告诉他另外三个人,他们是张三丰、少林明
业大师、与独角龙范松。张三丰与明业大师一道一憎,像是神龙见首不见尾,在峨嵋不见得
能找到他们,何况连当今皇上派人遍搜天下也未能找到他们。独角蛟目下纵横七海,在海上
称雄,要找这位天下第一条水上好汉,谈何容易?其他八人是谁?西海怪客并未告诉他。
“我想,我得入川去找找张三丰和明业大师。”他自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