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侯 作者:来自远方
第58节
同渔阳公主完婚之后,张生就打起包袱,和公主一同前往封地,隔几月才回京一趟,早就见识过边军是如何作战。
至于为何是到公主汤沐邑,反正朝廷没有明确规定,他乐意妇唱夫随,关旁人什么事?
尤其是那个见面皱眉,各种“建言”的博士,张生实在烦不胜烦,直接表示:闲得没事就修书去,再胡说八道,说什么纲常的废话,信不信直接动拳头,捶得你生活不能自理!
被天子寄予厚望的少骑营也憋了一口气。
如果可以,他们很想同入京的边军比试一回。即使未经历过战场,但每日严训,骑s,he日益ji,ng进,他们自信不会输给任何人。
对此,曹时十分期待,每天紧抓c,ao练。
熟悉边军的彭修暗中摇头,却无意打断众人的积极性,压下到嘴边的话,只等边军抵达长安,一切让事实说话。
如果是寻常汉军,少骑或许能掰掰腕子。
但是,遇上魏三公子所部的云中骑,李大公子率领的上郡骑兵,以少骑这点本事,真心是不够看。如果碰上传说中的沙陵步卒,单是速度和耐力,就能让这些没到过边郡的青年们怀疑人生。
想到初至少骑营时,这些骑兵的狂傲,彭修决定一字不露,等边军入都城后,让他们真正见识一下,战场上杀出的兵到底是什么样子。狠狠杀一杀他们的傲气,省得鼻孔朝天,自以为是天子亲兵,装备过人,依照兵法c,ao练几回,就能天下无敌。
对于长安的变化,赵嘉暂无从得知。
随着李当户抵达云中,入京的计划提上日程。
同行人员早已齐备,其中,千名云中骑,五百步卒,外加百名胡骑,都是魏太守亲自定下。李当户所部与之相当,此次也随同抵达,暂时驻扎在云中城外。
待到五月,两队人马将一同奔赴长安。
只是人来了,物资却存在缺口。
看到上郡来的文吏,赵嘉脑中响起警报,预感很是不妙。
果不其然,文吏笑着同他见礼,随后递出李太守的亲笔书信,信中言,两箱黄金送至,一切托付于赵县尉。
捧着竹简,赵嘉吸气呼气,再吸气再呼气,脑门鼓起青筋,压都压不下去。
文吏眼观鼻鼻观心,哪怕赵嘉当场喷火,始终笑脸以待。就算眉毛胡子被燎着,随手拔掉,照样笑得弥勒佛一般。
到最后,赵嘉终于被耗得没脾气,摆摆手,示意黄金送过来,文吏可以退下。
“诺!”
文吏维持着笑脸,走出房门,立刻脚底抹油,当日就离开云中郡,策马奔回上郡。别看方才一直在笑,事实上,面对赵嘉释放的压力,文吏背后早出一层冷汗,里衣都黏了一层。
不提文吏“逃命”一般,于赵嘉而言,事情既然接下,自然要做到最好。
值得庆幸的是,自调入云中骑驻地,除了练兵之外,他没少倒腾物资。
身为县尉,有掌管县武库的权利。利用职务之便,赵嘉召集数十匠人,抓紧打造和修补兵器。其中,弓箭长刀占了多数,并有加厚加高的大盾,铁箭都未必能s,he穿。
如非条件限制,赵嘉很想给木盾添夹层。
可惜库吏告诉他,即使能做,也没有足够的铁片。武库现存的铁,主要是为制造枪矛和刀箭储备,用来做盾牌夹层,连一队都武装不起来。
知晓对方所言属实,赵嘉没强求,只能改变计划,在制盾的木料上下功夫。
为了看上去足够整齐,还命人调配颜料,将皮甲、盾牌和武器统统刷成黑色。黑甲、黑盾、黑色的弓矛,一眼望去,仿佛黑色洪流,看着就威武霸气。
见过步卒换装列阵,魏悦若有所思。
没过多久,云中骑也开始换装,铠甲兵器换成同色,连战马的颜色都趋向一致。
五千战马无法同色,那就每队相同。
五十匹毛色相同的战马并不难找,即使马场内找不齐,还有归降的胡部。
知晓此次入京,将有百名胡骑随同,羌骑和鲜卑打破头,战斗力一般的乌桓人都加入进来,豁出一切,只为能争取到几个名额。
魏悦提出要马,各部争先恐后献上。
自己部落中不够,就到其他部落中去抢。管他是不是出自同氏,是不是祖辈定下过盟誓,只要没有降汉,通通是敌人,砍死抢马毫无压力。
就这样,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内,云中骑就换装完毕。
李当户到来后,看到铠甲同色,武器一致,战马毛色都分不出差别的云中骑兵,非同一般羡慕。连夜给亲爹送去书信,这才有了之前文吏送金,请赵嘉帮忙的一幕。
好在赵嘉搜集物资不是论件,而是论批,胡部送来的战马也有富余,再从郡内调来部分,发给李当户所部,数量绰绰有余。
除了装备马匹,李太守连军队的口粮都兑换成黄金,当真是一事不烦二主。这让赵嘉相当无奈,不知第几次感慨,史书果然不能尽信。
谁能想到李广会是这种性格?
好听点是托付信任,不好听的就是甩锅。
无奈归无奈,活还得干。
赵嘉从县中调来文吏,在原有的物资基础上,一切都开始翻倍。
好在沙陵县终于有了县令,县丞不需要继续用生命加班,偶尔也能喘口气。
如若不然,赵嘉这样三天两头抽调人手,而且一调就是大半月,有的调走就不还,官寺上下都会爆发,县丞八成会抄起刀子,要和县尉决一死战。
“夏衣,冬衣,每样都要备下三件。”
“甲胄之外,另备护膝、护臂。”
“军粮以四千人准备,麦饼、踅面、伊面,每样都要提前备好。此外,牛羊r_ou_干和ji鸭也要入库,数量不足,可至畜场市换。”
“酱自郡城市。”
“鞋履另备,骑兵换新靴。”
“箭矢俱选鹅毛制尾。”
“军队多备药,伤药,止痛去热丸药,解暑……再备两车硝石。”
赵嘉一项项核对,文吏捧着木牍,落笔飞快。
虽说这该是主簿的活,奈何赵嘉入营之后,莫名其妙就开始管理起后勤。原来做这些工作的书佐摆脱案牍,全都穿上铠甲,抓起刀子,每日和云中骑一起外出砍人,浪得抓都抓不住。
赵嘉找上魏悦,魏三公子沉默两秒,突然间握住赵嘉的手,黑眸映出他的影子,语气十足诚恳:“辛苦阿多。”
直至走出房门,赵嘉才回过神来。彻底明白之后,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黑成这样,良心不会痛吗?
随着赵嘉接手军需,要塞仓库迅速堆满。为存放多出来的物资,魏悦不得不从郡城要来一批刑徒,新建数座仓库。
幸亏有这些仓库,上郡骑兵抵达后,才能从容换装,不至于手忙脚乱。
事情传到边郡大佬耳中,赵嘉又多了“工作能力卓绝”“未雨绸缪”等多项评语。
名声传出边郡,连长安的天子都有耳闻。
如此人才,自是要被委以重任。
此次长安之行,对赵嘉而言,注定是个坑,而且爬不出来的深坑。
第一百五十七章
距离赴长安之期愈近,择选出的边军ji,ng锐丝毫不敢懈怠, 每日加倍训练, 务求演武时不出半点差错, 做到完美无缺。
因训练强度增大,赵嘉提前储备的箭矢, 竟然被云中骑和上郡骑兵耗费一半。
一次清点物资,赵嘉发现问题,迅速找到魏悦和李当户, 严肃表示, 从库中取箭无妨, 但是,以鹅毛制尾并漆成黑色的必须留下!
“此乃入长安演武所用。”
如果用完了, 整齐度就会大打折扣, 绝对不能忍!
赵嘉神情肃然, 气势全开, 不容许任何反对意见。归根结底,后勤物资是他在调配, 不帮忙就算了, 还要添乱, 信不信他撒手怠工?
军营之中, 第一不能得罪的是伙夫, 比伙夫更不能得罪的就是军需官。
强压之下,魏悦和李当户唯有承认错误,保证绝不再犯。
得到满意答案, 赵县尉方才转身离开。
目送他的背影,李当户搓搓后颈,看向一旁的魏悦:“季豫,原来阿多的性子是这样?”
“怎样?”魏悦挑眉。
“……没啥。”李当户难得聪明一回,瞬间闭嘴。野兽般的直觉告诉他,想归想,有些话最好不要出口,否则后果会相当不妙。
继箭矢之后,赵嘉又陆续检查过长戟、枪矛、刀盾和备用的甲胄马具。随后让匠人抓紧调配颜料,将备用的武器皮甲统统刷一遍,以防中途出现损耗,时间仓促来不及补充。
物资齐备,没有查出错漏之后,赵嘉又开始调整队列。
五百步卒分成十队,每队十人一行,五行列阵。高在前,矮在后,皮甲束紧,武器齐备。
三声木哨之后,军伍立在校场中,以军鼓旗帜为号令,或进或退,或以盾成墙,或持长戟枪矛对阵,从屯长至队率,乃至各队兵卒,恍如置身战场,拼尽全力,喊杀声震天。
三鼓之后,c,ao练告一段落。
兵卒重新列队,行动有序,未见半点散乱。在旗帜的指引下,皆昂首挺胸,持枪鹄立,眼中有铁。
赵嘉立在高台上,单手按住佩剑,俯瞰校场,满意颔首。
卫青和赵破奴身着铁甲,同时迈步上前,扬声道:“军侯令,c,ao练优,赏!”
“武!”
五百军伍用长戟和枪矛顿地,齐声发出高喝。
恰逢王主簿来军营交接一批甲胄,见到如此军容,不免心生感叹。
“赵县尉高世之才,将相之器!”
得到大佬如此高评,赵嘉连忙拱手,谦称过誉。
他的练兵之法,除借鉴后世,更多取自先秦典籍,甚至有一部分直接取自秦军。随着训练不断加深,他莫名生出怀疑,秦军的将领,至少是大部分将领,八成都有强迫症。
军队要齐,营帐要齐,行进之间的步距都恨不能用尺子量。
大概也是这种较真和严肃,才练出秦之锐士,锻造出横扫天下的强军。
c,ao练之后,赵嘉同王主簿一同核对物资,确认没有任何疏漏,王主簿返回郡城,赵嘉暂将军务托于魏悦,准备离营三日,暂时返回畜场。
春耕早已经开始,几场细雨之后,田间陆续发出青苗,没过多久,就长成大片青绿,葱葱茏茏,甚是喜人。
在赵嘉的带动下,沙陵县内,麦田的数量不断增加。
秋熟之后,不少人家的主食不再是单一的粟米,而是会添些新花样,例如蒸饼、包子、馒头以及宽片的汤饼,还有加了高汤的细面。
为增加产量,边郡大幅推广牛耕和堆肥。只要不遇天灾人祸,全年风调雨顺,亩产基本能达到一石半乃至两石。
赵嘉请教过郡内老农,知晓地力所限,如果要进一步提升产量,必须从种子上下功夫。
在景帝赏赐田亩之后,赵嘉就组织数名有经验的农人,依靠手中的资源,每岁择选优质谷穗,单围出一片田地,对谷种进行改良。
付出总会有收获。
从去岁开始,成效已初步显现。
普通的粟种,亩产两石就是丰收。经过优选的种子,亩产基本超过两石,甚至能接近三石。
赵嘉此次撇开军务,返回县中,主要是牵挂家中的试验田。
此次前往长安,少则数月,多则一年,势必要留在都城。时间拖长,必然要错过秋收。因牵挂良种之事,不在离开之前亲眼确认,他无论如何不能放心。
而且,赵嘉有种想法,他手中资源有限,如果换做长安,成效必将更为显著。
但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没有见到天子之前,一切就只能停留在设想,无法保证一定能够实现。
策马回到畜场,远远就见到散落在草地上的羊群。
之前商队西行,除了黄金、珠宝和香料,还带回不少作物的种子。
赵嘉分到少部分,交给熊伯和虎伯试种。之后惊喜发现,其中竟然有苜蓿,而且是紫花苜蓿!
比起原有的牧草,这种植物营养价值更高,而且春秋皆可播种,抗旱抗寒,禽畜都能使用,堪称是牧草之王。
只是带回的种子不多,无法大面积种植。
现如今,仅赵氏畜场有一片长成的苜蓿。为留种,四周还用围栏圈起来,以防牛羊采食。
除了苜蓿,商队还带回了胡麻和胡萝卜的种子。另有几种水果,可惜种下去多数未能成活。
赵嘉请教过农人,总结出的原因是,这些水果对生长温度有一定要求,即使要种,也要到相对温暖的地界。就云中的气候而言,再ji,ng心也没法种活。
不提这些没长成的作物,苜蓿、胡萝卜和油麻的出现,足够让赵嘉惊喜。
商队带回的胡萝卜和赵嘉记忆中有不小差别,个头小不说,还不是作为食物,而是磨碎制成香料。
起初,赵嘉要把东西拿来吃,已经拜倒在周决曹脚下,和须卜力、辗迟勇成为病友的俘虏吃惊不小,连连摆手,用半生不熟的汉话表示,这不是食物。
“有毒?”赵嘉挑眉。
想想土豆的原始形态,难不成胡萝卜也是这样?
“无毒,是香料。”
若是有毒,谁敢佩戴甚至涂抹在身上?
“没毒就好。”
赵嘉铁了心要吃,俘虏劝说无果。
为确保万无一失,切开的胡萝卜先喂给羊羔,等了半日,没有发现异常,才按照赵嘉所言,切丝切块,炒菜煮汤。
胡萝卜又称甘荀,除了较高的营养价值,还带着甜味。
后世如何暂且不论,在口粮种类不算丰富的汉初,洗干净分给孩童,咔嚓咔嚓几口下肚,都是难得的美味。
至于油麻,赵嘉看了几次,怎么看都像是芝麻。通过俘虏的介绍,他肯定了自己的猜测。不过此物并非产于西域,据悉,是从一个叫身毒的地方传去。
身毒?
赵嘉总觉得有点熟悉,只是一时半刻想不起来。唯有暂时抛开,等从长安归来,组织商队二度西行时再做计较。
因时间有限,赵嘉回到畜场后,并未下马歇息,直接赶赴田头,就今岁夏耕和秋收做出安排。
田地之外,圈中的牛羊将大批出栏,另有近百头野猪,以及大量的ji鸭,都能为畜场带来不菲的收入。
经过驯化,ji鸭的产蛋量都在增加,每天至少能收两百枚禽蛋。
对孙媪等人来说,这已经是不小的收货。赵嘉却摇摇头,比起后世,哪怕是小型养ji场,这点产量连零头都算不上。
为保证青壮和佣耕有足够的体力,赵嘉吩咐下去,每餐膳食都要管饱,而且要见荤腥。禽蛋取出部分,为众人加餐。吃不完的用盐腌制,应该能保存一段时间。
闻听赵嘉归来,卫青蛾第一时间赶到。
比起上次见面,少女身上更添一股英气。
嫌深衣碍事,穿上改过的胡服,左衽改成右衽,衣袖收窄,腰间束着革带,长发梳成髻。对面看去,不似女子,倒更像是英姿勃发的少年郎。
“阿多!”到了近前,卫青蛾猛地拉住缰绳,从马背一跃而下,口中道,“要塞的事忙完了?能留几日?”
“后日就要走。”赵嘉笑道,“阿姊这副打扮,是要出行?”
“这样方便。”卫青蛾从马背上取下一只包裹,直接扔给赵嘉,“正好,我这里有些好药,原想给你送去。你既然归来,就不用再跑要塞。”
“药?”
“伤药,都是医匠新制。”卫青蛾又解下一只包裹,比起之前,动作小心许多,“这里是毒药,涂到箭矢上,只需一小搓,”卫青蛾比划出一点指尖,“十头牛都能毒倒。”
“阿姊,我是去长安觐见天子,不是去打仗。”赵嘉有些无奈。
“有备无患。”卫青蛾认真道,“长安那些贵人,哪个不是七八个心眼。咱们出身边郡,行事喜欢直来直往,保不准就要吃亏。上次你去渔阳,不就是差点被人埋伏?”
“那也用不着毒药。”赵嘉耐心道,“有三公子同行,不会出事。”
“管他出不出事,东西带着,我放心。”卫青蛾靠近赵嘉,低声道,“记着,别人狠,你就要更狠!别信什么能忍则忍,也别说什么吃亏是福,什么都能吃,就是不能吃亏!”
“阿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