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歲曰駒,三歲曰駣。●,馬。或則管子曰上應有桓公曰云云。此言以收斂之馬為馬母而假之於民,與上文緊相銜接,不應忽又插入管子曰三字。
〔一六〕張佩綸云:《說文》:貲,小罰以財自贖也。倍,反也。如《論語》必使反之之反,蓋覆之也。《漢書.哀帝紀》
諸王、列侯、公主、吏二千石,及豪富民多畜田宅,無限,與民爭利,其議限列。今曰內毋有其外,限內者不罰,限外皆為受罰之地。如此,可得千乘之馬也。許維遹云:內毋有其外,義不可通。疑當讀作內無有為句,其外皆為訾壤為句,兩外字衍其一。郭沫若云:當讀為有田倍(培)之內,毋有(囿)其外。蓋有田者之疆界當於田內為之培,不得侵越壤土,設囿於田之外。如此則畜牧有所也。元材案:立貲亦本書特用術語,即訂立合同,說已詳《乘馬數篇》。許斷句及衍一外字皆是。有田倍之者,謂放借馬母時,有田者比無田者加倍以貸也。內指內地,外指邊地。謂牛馬乃西北邊地之產物,非內地所宜。《鹽鐵論.未通篇》所謂內郡人眾,水泉薦草不能相贍,地勢溫濕,不宜牛馬者是也。故當以邊地為立貲之主要對象,而內地則無之。如此則被鞍之馬千乘不難立致,而齊之戰車亦由此得以具備,不必另向丘邑之民有所籍求矣。《漢書.食貨志》云:令民得畜馬邊縣,官假馬母,三歲而歸,及息什一,以除告緡,用充仞新秦中。又云:車騎馬乏,縣官錢少,買馬難得。乃著令:令封君以下至二百石吏以上差出牡馬。天下亭,亭有畜字馬,歲課息。前者《通鑒》列在武帝元鼎五年,後者據《集解》在元鼎六年。蓋武帝時,方北伐匈奴,馬隊之編建最感需要,故有此舉。今本文所謂齊之戰車之具具於此,豈謂是耶?
〔一七〕元材案:去即下文去其田賦以租其山之去,除去也。丘邑之籍者,《漢書.刑法志》云:地方一里為井,……四井為邑,四邑為丘,丘十六井也。有戎馬一匹,牛三頭。四丘為甸,甸六十四井也。有戎馬四匹,兵車一乘,牛十二頭。是戰車籍於丘邑,乃古制也。今立貲壤以畜養戎馬,不賦於民而千乘以具,故曰
去丘邑之籍。
〔一。械器資於山林,故曰山林械器也。義見下文。元材案:山林、械器原為二事。山林屬於樹木專賣政策之範圍,械器則指兵器農器及其他與國器君用等有關之手工業生產品而言。
廩器械者,即政府將所收斂之械器廩而藏之,本篇上文所謂民之且所用者君已廩之矣是也。兩氏說非。
〔二0〕元材案:田疇一詞,亦漢人常用語。《鹽鐵論》中凡七見。《禮.月令》可以糞田疇,《疏》引蔡氏云:穀田曰田,麻田曰疇。
〔二一〕元材案:田中,田間也。賊即《詩.大田》及其蟊賊之賊,《箋》云:食節曰賊。《說文》:賊,敗也。田中有樹則害於穀,故曰謂之木賊。即《漢書.食貨志》所謂
田中不得有樹,用妨五穀是也。榮即《儀禮》直於東榮之榮,注:榮,屋翼也。此當讀宮中四榮為句。謂宮中四檐之側宜以樹桑為主,故《孟子.盡心篇》云:五畝之宅,樹牆下以桑。《漢書.食貨志》亦云:還廬樹桑。若不樹桑而樹其他樹木,則桑葉缺乏,故曰害女功。
〔二二〕元材案:仰即《漢書.匈奴傳》匈奴西邊諸侯作穹廬及車皆仰此山材木之仰,恃也、資也。此蓋謂田間及房屋之四側皆不得種植樹木,使宮室械器之原料非山無所仰,而山則固為封建國家之所官而守之者,故人民如欲經營墓葬,修建房屋,製造或使用械器,不得不向封建國家購買原料。此與《地數篇》及《輕重甲篇》令北海之眾毋得聚庸而煮鹽者,皆是限制私人生產,造成國家獨占之具體辦法。商鞅所謂顓山澤之利者,山林廩械器之高下在上殆亦其一端矣。
〔二三〕元材案:租即租稅者所慮而請也之租,解已見《國蓄篇》。此處指木料價格。
第 86 章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