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1小说网 > 女生频道 > 管子 > 第 80 章

第 80 章(1 / 2)

管子 作者:管仲

第 80 章

〔七〕尹注云:大鋤謂之銚,羊昭反。元材案:銚即鋤草用之大鋤。《鹽鐵論.申韓篇》御史云:犀銚利鉏,五穀之利而閒草之害也。文學云:非患銚耨之不利,患其舍草而去苗也。是其證。

〔所論各節完全相同。即其明證。至《輕重乙篇》所論量重計贏,民七君三之辦法,則為另一作者鑒於自漢成帝以來鐵官徒迭次暴動之教訓,因而提出與現行政策相反之修正意見之反映。既將兩個不同時代兩種不同主張混為一談,而又將反映漢代事實之管子書與所反映之漢代事實強為區別,認為管子書真是管仲所作,而百端為之回護,謂為管子本來不如此。而對漢武帝則肆意攻擊,謂為未免庸人自擾。一事兩斷。如此論史,是亦不可以已乎?

桓公曰:然則國無山海不王乎〔一〕?

管子曰:因人之山海,假之名有海之國〔二〕讎鹽於吾國,釜十五,吾受而官出之以百〔三〕。我未與其本事也〔四〕,受人之事,以重相推〔五〕。──此人用之數〔六〕也。

〔一〕元材案:無山海則無鹽鐵,無鹽鐵則上述之官山海政策亦將無由施行,故曰國無山海不王也。因著者又有所謂人用之數,故特發為此問以便提出。

〔二〕尹注云:雖無海而假名有海,則亦雖無山而假名有山。彼國有鹽而糶於吾國為讎(舊作集,誤)耳。丁士涵云:當讀之字絕句。名與命同。有乃負字誤。《事語篇》曰:負海子七十里。負海之國多鹽,令之讎於吾國,即所謂因人之山海假之也。安井衡云:國無鹽鐵,買諸他邦而粥之,是假有鹽鐵之名也。一說:名當為各,下屬為句。張佩綸云:假之義若《春秋》鄭伯以璧假許田之假。《公羊傳》曰:假之何?易之也。易之則其言假之何?為恭也。《穀梁傳》曰:假不言以,言以非假也。非假而曰假,諱易地也。太公賜履雖至東海,而桓公之世萊夷未滅。其能盡徼山海之利以鹽鐵立富強之基者,萊已私屬於齊,故得假之以為利也。郭沫若云:抄本《冊府元龜》四百九十四引作集鹽於吾國。考尹注云:彼國有鹽而糴於吾國為集耳。則尹所見本亦作集也。以作集為是,如為售字則尹不必為之作注。元材案:以上諸說皆非也。此當作因人之山海為句,假之名有海之國為句。因人之山海者,正針對桓公國無山海不王乎之問題而發。謂本國雖無山海,因人之山海亦同樣可以為山海王也。假者假設也。名當作若,因字形相近而訛。假之若有海之國,與《呂氏春秋.本生篇》譬之若修兵者云云,語例相同,皆比喻之詞也。此蓋舉因人之海以為例。謂吾國無海固亦無鹽,但假如從有海之國,用廉價輸入其成鹽,再以高價由政府專賣,結果所得贏利亦不下於自煮。海既如此,山亦如之。如不作舉例講,則上文明言因人之山海,而下文則僅言海而不言山,便不免缺漏不全,有如張佩綸所云山海並重,而鹽詳鐵略,疑原本不止此之嫌矣。讎,尹注釋為售。今本作集者,誤也。《漢書.食貨志》收不讎,又云周於民用而不讎者,顏師古注皆云:讎讀曰售。可證。

〔三〕尹注云:受,取也。假令彼鹽平價釜當十錢者,吾又加五錢而取之,所以來之也。既得彼鹽,則令吾國鹽官又出而糶之,釜以百錢也。王引之云:十五當為五十。釜五十者,升加分也。出之以百者,升加一也。上文曰:鹽百升而釜。令鹽之重升加分彊,釜五十也。升加一彊,釜百也。分者半也。有海之國,讎鹽於吾國,每升加錢之半,十升而加五錢,百升而加五十錢,故釜五十也。吾國受而使鹽官出之,則倍其數而升加一錢,十升而加十錢,百升而加百錢,故以百也。若作釜十五,則與出之以百多寡不相因矣。張佩綸云:釜十五當作釜五十。彼國加分彊,則吾國加一彊。此非獨收榷鹽之利,亦兼防利之落於鄰國,故必受而官出之。郭沫若云:抄本《冊府元龜》四百九十三引正作釜五十。元材案:若如王、張二氏言,有海之國升加分彊而為五十,則在未加之前其原價當為若干耶?吾國加一彊而官出之以百,果包括升加分彊之五十及有海之國之原價在內耶?抑在外耶?此問題不得解決,則所謂吾受而官出之以百者,為盈為虧,實不可知。古人行文不應如此含混。據尹注云云,則尹所見本亦作釜十五。仍以作釜十五為正。釜十五者,謂每釜價十五錢耳。尹注亦非。吾受而官出之以百,當作吾受而官之為句,出以百為句。《山至數篇》云:諸侯受而官之,句法與此正同。官即管,解詳上文。出以百者,謂吾既以每釜十五錢之價買進,再以釜百錢之價賣出,故獲利甚大。《山至數篇》所謂藏輕,出輕以重,即此意也。出之二字誤倒。

〔四〕尹注云:與,用也。本事,本鹽也。元材案:與,參加也。本事解已見《乘馬數篇》。謂我並未參加煮鹽之生產過程。

〔五〕尹注云:以重推,謂加五錢之類也。推猶度也。元材案:推當作准。《輕重丁篇》云:萊有推馬,王壽同注彼處云:

推乃准之誤。下文云云可證。此推字亦當與彼同。准即上文其餘輕重皆准此而行及《山至數篇》散大夫皆准此而行之准。受人之事,以重相准者,謂我並不須參加煮鹽之生產過程,但受取鄰國之既成生產品以為專賣之資。至其價格之高低,則完全以輸入時之輕重為準。輸入輕,則出之亦輕;輸入重,則出之亦重也。

〔六〕元材案:人用當作用人。《通考》十五引即作用人。數,筴也。用人之數,即因人之山海而利用之之策,與《事語篇》所謂善為國者用非其有,使非其人意義相同。

管子輕重篇新詮

最新小说: 淫乱血脉(中世纪,nph) 盛渡(nph) 臣那心机的白月光(NP) 咸鱼被迫翻身后被囚禁了 陌上远溪(NP bg 甜) 岁岁常欢愉(1v1校园H) 不做爱就会死(NPH) 快穿之做渣女的小三 明暗关系 小狐狸今天以身相許了嗎?